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個個珍貴稀有,都是國寶:坡鹿
坡鹿:熱帶草原上的靈動精靈
坡鹿(學名:Rucervus eldii),又名眉杈鹿、眉角鹿、澤鹿,是一種珍稀而迷人的中型鹿類動物。以下是對坡鹿的全面而詳盡的介紹:
一、分類與分布
坡鹿隸屬于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關于其屬的分類存在一定的學術爭議,有的資料將其歸入沼鹿屬,也有資料提出應將其歸為鹿屬或單獨設立坡鹿屬。在中國,坡鹿僅分布于海南島西部的丘陵草坡地帶,是海南島獨有的熱帶珍貴、瀕危鹿種。而在國外,坡鹿則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地區,包括柬埔寨、印度、老撾和緬甸等國家,展現著其廣泛的地理分布。
二、外形特征
坡鹿的體型修長而優雅,體長一般約為1.6米左右,體重在60至100千克之間(也有資料稱其體重可達70至130千克)。其頸部和四肢細長,主蹄狹窄而尖銳,側蹄小巧玲瓏。坡鹿的體毛色彩豐富,一般為赤褐色到黃褐色,背部顏色較深。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背中央從頸部至尾巴基部有一條縱行的黑褐色脊帶紋,帶紋兩側點綴著如同銅錢般大小的白色花形斑點,為坡鹿增添了幾分神秘與魅力。臀部也散布著少許白色斑點,與整體毛色相得益彰。坡鹿的顏面部及耳朵背面為黃褐色,耳緣帶有黑色,耳內則為潔白的白色。尾巴的背面為栗棕色,腹面則為白色或淡褐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雄鹿擁有獨特的角,角的形狀彎曲向前,與眉杈幾乎成彎弓形,主干下面不分叉,上端生長著3至6個長短不一、又尖又細的小尖,彰顯著雄鹿的威猛與力量。而雌鹿則無角,展現出與雄鹿截然不同的柔美氣質。
三、生活習性
坡鹿棲息于熱帶低海拔地區的平緩稀樹草原和落葉季雨林中,尤其喜歡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區活動。它們耐旱耐熱,視覺和聽覺敏銳,奔跑迅速且善于跳躍,警惕性極高。坡鹿喜群棲,群體大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春季時群體最大。長角的雄獸常單獨行動,而雌獸和幼崽則通常成雙成對或3至5只組成小群體。
四、繁殖與發育
坡鹿在1.5至2歲時達到性成熟,發情期主要集中在2至6月,高峰期在4至5月。孕期長達7至8個月,幼崽通常在9月至翌年1月中旬出生,每胎產1仔。幼崽出生后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環境和學習生存技能,在成年之前會一直與群體生活在一起,受到群體的保護和照顧。
五、保護現狀
坡鹿被列為瀕危物種,并受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嚴格保護。同時,它也入選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優先保護物種名錄,體現了其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地位。為了保護坡鹿這一珍稀物種,中國和其他分布國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在中國海南島,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如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邦溪自然保護區等,為坡鹿提供了寶貴的自然棲息地。同時,加強了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捕獵和販賣坡鹿及其制品的行為。此外,還通過人工馴養和野化放歸等方式,積極恢復坡鹿的野外種群數量,為這一珍稀物種的繁衍與生存注入了新的希望。
海南坡鹿:熱帶島嶼上的珍稀生靈
在海南島西部,棲息著一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種——海南坡鹿。作為澤鹿的四個亞種之一,海南坡鹿曾廣泛分布于瓊島的丘陵與臺地,是這片熱帶島嶼上的靈動精靈。然而,由于人類開墾導致的棲息地減少以及獵捕活動,海南坡鹿的數量一度劇減,被列為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僅存26頭,到如今已增至600多頭,海南坡鹿的命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片半落葉季雨林地帶,人與鹿之間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詩經》中描繪的和諧景象,在海南曾經并不罕見。據當地村民劉德連回憶,小時候他常在這一帶放牛,那時還能經常看到坡鹿的身影。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坡鹿的分布點逐漸縮減至海南西部地區。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僅剩大田和邦溪兩地分別有坡鹿26頭和18頭。為了挽救這一瀕危物種,1976年兩地分別建立了珍貴動物保護站。
然而,保護區的成立之初,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并不強,偷獵現象時有發生。邦溪保護區的站長王合升回憶起那段艱難歲月,感慨萬千。幸運的是,在保護區的努力下,海南坡鹿逐漸找到了新的生存希望。
在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個關于“坡鹿之父”袁喜才與“袁生”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袁喜才在巡山時救助了一頭走失的幼鹿,并親自為其喂藥、打針,最終救活了這頭小鹿。從此,這頭小鹿便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袁生”。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林賢梅感慨地說:“坡鹿就像我們的孩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陸續從東方大田重引入了18頭鹿仔進行馴養。如今,該保護區已擁有200多頭坡鹿。保護科科長符大亮回憶起重引入初期的艱辛歲月,表示那時每天都要把坡鹿放出去再趕回來,一一清點數量。無論刮風下雨,只要少了一頭就要去尋找。
為了改善坡鹿的生存環境,保護者們探索出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他們種植優質牧草、人工挖除劣質植物、開挖儲水池、采用火燒法更新植被等。同時,通過開展社區共管和宣傳教育,保護區周邊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為應對坡鹿面臨的食物短缺和種群密度超標問題,林業部門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陸續向多個保護區建立了遷地保護種群。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個。然而,隨著近年坡鹿數量的穩定增長,該保護區內坡鹿種群密度再次超過了保護區的容納量。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保護區正向主管部門申請開展遷地保護和擴建圍欄。
為確保海南坡鹿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17年再次啟動了海南坡鹿幼仔的人工馴化工作。目前,已成功馴化了9頭幼仔,初步建立起了人工馴養種群。這一舉措為海南坡鹿的保護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如今,在這片熱帶島嶼上,海南坡鹿正與人類共同書寫著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