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華僑城濕地科普小文 | 華僑城濕地再添新鳥種!
媒體:原創 作者:華僑城濕地
專業號:華僑城濕地
2020-11-12 18:59:19
447
拍攝下照片后,回來和鳥類圖鑒進行了對比,果然是這種鳥:
黃胸鹀(學名:Emberiza aureola)屬小型鳴禽,體長14-15厘米。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體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栗褐色帶;尾下覆羽幾純白;下體余部鮮黃色。
這是華僑城濕地發現的第172種鳥類。
別稱:黃膽、禾花雀、黃肚囊、黃豆瓣、麥黃雀、老鐵背、金鹀、白肩鹀等。
棲息于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特別是遷徙期間和冬季,集成數百至數千只的大群,最多達3500-7000只。一般主食植物種子。
分布于芬蘭、俄羅斯、中國、蒙古、朝鮮、日本等地;越冬于歐洲中部、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地。
遷徙:繁殖于中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越冬于中國東南沿海、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每年春秋兩季遷徙期間都經過我國大部地區。
據報道,黃胸鹀,即俗稱的禾花雀,由于人類捕殺,特別是來自中國的非法捕獵,已經瀕臨滅絕。
黃胸鹀的數量自1980年以來大幅減少90%,逐漸消失在東歐、日本及俄羅斯的多數地區。
黃胸鹀又名禾花雀,這種體型嬌小的鳥類還被中國食客稱為"天上人參"。在黃胸鹀的數量嚴重減少后,中國于1997年禁止獵捕黃胸鹀。然而,研究指出,數百萬的黃胸鹀以及其它鳴禽仍然遭到捕殺,直到2013年還能在黑市中發現相關交易。采取更加嚴格有效的保護措施已是刻不容緩。
文字:夜鷺
圖片:大米
副主編:張俊鑫
主編:孟祥偉


閱讀
22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