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華:中華秋沙鴨鎖定了我的四季和目光
「本文來源:中國吉林網」
作家簡介:陳鳳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瀚海情書》、紀實文學集《守護大山的人》、兒童文學《長白山下是我家》。
《長白山下是我家》 作者:陳鳳華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
近日,作家陳鳳華推出了新作《長白山下是我家》,這是她的首部兒童文學作品,也是省內首部以中華秋沙鴨為主角的科普童話。
熟悉陳鳳華的讀者都知道,從事寫作二十多年以來,她的每部作品,幾乎都圍繞著長白山展開。出生于吉林敦化山村的她,對吉林山水和自然萬物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和喜愛,《長白山下是我家》最初的動念就源自她兒時對家鄉“梳著辮子的鴨子”的好奇,而真正促使她將這些可愛生物落筆成書的原因則源于2016年的一次近距離接觸。“我從來沒見過那么漂亮的野鴨子!”一見傾心之后便是傾盡全力。自認為“不勤奮”的陳鳳華,為了更全面更詳細地呈現國寶鴨,5年來,她先后近30次赴長白山保護基地進行實地觀察;一個多月行程五六千公里追蹤記錄其遷徙路線;寒風中苦等數天只為見證鴨寶寶跳巢的一瞬間……
12月15日,中國吉林網記者對話陳鳳華,她說:“在中華秋沙鴨的身上,春夏秋冬都鎖定了我的目光。春天在寒風中等候南方歸來的鴨子,初夏守在林子里守候小鴨子跳巢,秋天站在江面觀察集訓的鴨子飛翔,冬天我還隨著鴨子遷徙去過了南方。大自然的生靈都有治愈能力,觀察中所經歷的辛苦,隨著小鴨子的到來而淡忘了。”
問: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中華秋沙鴨的?
答:注意中華秋沙鴨已有些年頭了,5年前,我寫長白山野花野草時,視線也定格在中華秋沙鴨上,只因野鴨機警,我無法看到,2018年末,決定踏查野鴨的細節,2019年初便放棄一切瑣事,在樸龍國老師的引領之下,全身心地關注國寶鴨。
問:是什么原因讓您決定以中華秋沙鴨為主角創作《長白山下是我家》這部作品的?
答:喜歡和愛。我出生在山村,很多野生動物是我童年的玩伴,我喜歡小動物,尤其偏愛禽類。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梳辮子的野鴨,有了互聯網后,好奇尋找,發現長白山下是它的家,所以,探秘,尋覓,為此,想解密。
問:《長白山下是我家》以雙線并行的方式,描述了中華秋沙鴨的生長、繁衍、遷徙以及幾代自然生態保護者為保護國寶所做的努力,您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采取這樣的設計呢?
答:中華秋沙鴨的繁衍生息是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科研保護之下,數量增加。沒有保護,沒有科研,就不會有今天的國寶鴨。可以說,中華秋沙鴨與自然共生共榮,這一切都是保護的功勞。提起野鴨,就會想到自然,就會想到保護。保護與國寶鴨都是長白山生態的功臣。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穿插科普知識,每一個細節,我都細心觀察,并咨詢專家,盡其所能說得明白,說得透徹。
問:書中的生態保護者鴨爺爺和小松塔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在現實中是否有對應的原型?
答:書中的鴨爺爺依據樸龍國老師為原型,小松塔雖然是我虛構的角色,但是他的很多問題,其實也是我在觀察中華秋沙鴨過程中向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講,在觀察國寶鴨的過程中,我就是小學生,孤陋寡聞如同一個孩子,如同小松塔。
圖片來源:圖蟲
問:從著手寫書到完結出版,期間有什么特別令您難忘的細節或事情嗎?
答: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作家,一部作品觀察了多年,寫作自然也不是一氣呵成,這些年來,大多業余時間都在觀察中,感動的事情實在太多。記憶猶新的是第一次看鴨寶寶跳巢,足足在山里住了半個月,每天守在林子里,忍受著陰冷潮濕,忍受著孤獨寂寞。那天下起大雨,就在我幾乎要放棄時,小鴨子從十幾米高的樹巢陸續跳出來,像個小皮球落在草地上,之后歪歪扭扭奔入河流。其中一個小鴨子體弱,鴨媽媽讓它坐在背羽上,鴨媽媽馱著鴨寶在水面游走。那一刻,我非常激動,生命的力量如此神奇。大自然的生靈都有治愈能力,觀察中所經歷的辛苦,隨著小鴨子的到來而淡忘了。此外,樸龍國老師的一路支持和引領,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一直以來對我的關照,這其中的細節和事情在我的下部作品中記載了。
問:從《守護大山的人》到《長白山下是我家》,您的作品始終有著濃郁的生態情結和情感色彩,能談談為什么您對長白山有著這么深厚的感情嗎?
答: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只想寫家鄉,寫我愛著的那片森林,那是我熟悉的山林,那是父親一樣的山,在我的心里分量重,感情深。
問:12月7日,您的散文《中華秋沙鴨 :從長白山發給世界的一封信》在人民日版海外版刊登后,引起省內外關注,中華秋沙鴨也成為新聞焦點,對此,您有何看法?
答:中華秋沙鴨是吉林的名片,只是借助我的文字來表達而已。中華秋沙鴨是生態試紙,是河流生態系統健康的旗艦級指示物種,它能成為新聞焦點彰顯了吉林省對生態的重視,對綠水青山的重視。這也是國寶鴨的幸福,長白山下的家愛著它,吉林省的政府重視它。
問:近些年來,我省高度關注生態環境保護,許多優秀作家也積極參與生態文學寫作。作為一名生態文學作家,您認為在宣傳推廣本地生態和文化這方面,還應該做哪些工作?
答: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后殘存下來的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千多萬年,珍貴程度可以與大熊貓、金絲猴這些物種齊名,目前,全球野外生存數量只有3000只左右。但在觀察中華秋沙鴨的過程中,我察覺到很多人不認識國寶鴨,更不知它的珍貴,宣傳的力度欠佳。作為寫作者,用文字做傳聲筒,創作出更多的自然文學,傳遞更多的生態聲音,去努力修復和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
問:未來您的寫作是否還和生態有關?
答:創作綠色故事是我的夙愿。我的根在山林里,我寫家鄉,我寫鄉愁,最主要,我想與動物交朋友,去寫萬物有靈。未來,我將繼續以綠色敘事的方式,寫出屬于山林的文字,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我喜歡長白山,愛大自然。吉林的山,吉林的水,吉林的守山人,都在我的文字中豐盈,況且長白山中人與自然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永遠也寫不完寫不盡。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淑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