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增三處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區(KBA)
2024年8月14日至15日,IUCN中國代表處聯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在浙江安吉舉辦“生物多樣性關鍵區識別技術研討會”。來自全國保護區、民間機構和科研院校的三十余名代表到場參會。會議發布了《生物多樣性關鍵區識別全球標準》及《生物多樣性關鍵區識別全球標準應用指南》中文版,并為浙江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云港贛榆濕地、以及東凌通州灣灘涂三處新認定的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授牌。
圖1 會議開幕
生物多樣性關鍵區(Key Biodiversity Area,KBA)是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存續具有重要貢獻的地區。KBA的概念可追溯到1980年國際鳥盟提出的重點鳥區識別方法。2004年,在第三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IUCN會員提出需要統一的框架來識別所有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點。2016年,KBA伙伴關系成立,十余家國際機構加入其中。2018年,KBA全球秘書處建立,以協調國際層面的KBA識別工作。
KBA全球秘書處主任Andrew John Plumptre在本次會議的主旨報告中談到,“KBA對于實現《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多個目標至關重要,尤其是長期目標1(空間規劃)和3(物種)。國家政府在修訂本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時,應考慮將KBA識別和監測整合到政策與立法中,以助力實現全球30x30目標。”
圖2 Andrew John Plumptre主任作主旨報告
KBA在華工作積極推進。2019年,IUCN中國代表處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啟動了《生物多樣性關鍵區識別全球標準》及其應用指南的翻譯工作。KBA能力建設與專家組組建工作也在同步開展。
圖3 KBA 全球標準及應用指南中文版
張琰主任介紹到,“IUCN在2016年和2019年分別發布KBA識別的全球標準和應用指南,共涉及11條標準。這套明確的尺度使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能夠進行比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識別提供了統一的標準。”
圖4 張琰主任作報告
2022年,KBA中國專家組由IUCN中國代表處協調組建,涵蓋來自不同機構、不同領域的專家。在專家組的支持下,KBA一系列翻譯工作迅速推進,于2023年完成,并在本次會議正式發布。
圖5 發布儀式
同年,KBA在華識別工作正式啟動,由專家組成員審核申請地數據。KBA中國專家組組長徐衛華表示,“KBA專家組是國家層面協調KBA申報與提名的機制。專家組不僅負責審核新增的KBA申請,還需要重新審核和更新已經上報給全球數據庫的KBA。”
圖6 徐衛華研究員作報告
目前,共三處KBA申請地通過專家組的審核并提名為KBA。本次會議上,在KBA全球秘書處主任Andrew John Plumptre的見證下,KBA中國專家組組長徐衛華、李迪強和武建勇分別為三處提名地正式授牌。
-浙江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7 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授牌儀式
浙江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守護了綠水青山中的瀕危精靈。棲息于此的安吉小鯢曾是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度瀕危物種,經保護目前已轉為瀕危等級。該地符合世界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指標中的A1和B1標準。
圖8 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安吉小鯢
-連云港贛榆濕地-
圖9 連云港贛榆濕地授牌儀式
連云港贛榆濕地,因其獨特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成為了鳥類天堂。這里棲息和繁殖著近危物種半蹼鷸等眾多遷徙水鳥。該地符合KBA標準中的A1、A2、B1、B3、B4、C、以及D1 共7條標準。
圖10 IUCN紅色名錄近危物種半蹼鷸(?楊子悠)
-東凌通州灣灘涂-
圖11 東凌通州灣灘涂授牌儀式
東凌通州灣灘涂,一片生機勃勃的濱海生態寶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的候鳥家園。在此棲息的勺嘴鷸為極危物種,數量約占中國江蘇省南部勺嘴鷸總數的41%。該地符合世界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指標中的A1,A2,B1等8個指標。
圖12 IUCN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勺嘴鷸(?湯正華)
徐衛華、李迪強、武建勇、臧振華、葉鵬程和俞煒煒等多位專家分別就KBA與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全球標準與中國實踐、中國現有KBA審核及結論、KBA指標案例和海洋KBA識別等主題做了精彩分享。這些研究結果為KBA全球標準的應用、中國KBA識別與更新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視角與數據支持。
圖13 專家報告和案例分享(左滑查看現場圖片)
Andrew John Plumptre主任圍繞KBA識別工具及范圍劃定為與會人員提供了兩個模塊的培訓。15日上午,他繼續就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數據庫(WDKBA)使用及KBA線上申報流程做講解,帶領培訓人員進行了KBA模擬申請練習,并解答了有關精確KBA邊界、支撐材料提供與持續評估等相關問題。現場的提問與討論環節交流熱烈。
圖14 KBA界定與繪圖培訓(左滑查看現場圖片)
自2004年IUCN啟動KBA識別工作以來,全球已有超過16,650個地點經認定為KBA,覆蓋了陸地、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中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識別并持續評估這些關鍵區,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生物多樣性價值,也為科學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IUCN中國代表處將繼續支持KBA專家組,積極推進KBA培訓、識別和認定工作,實現KBA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全球目標的重要價值。
圖片來自: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