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會在荒漠“挖井”的驢?聰明又強壯的蒙古野驢,怎么變成瀕危了?
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中,有這么一群像騾卻是驢的動物,它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多年,適應了戈壁上惡劣的生態環境,干旱沒有將它們打倒,但是它們的族群卻依然以極快的速度衰敗下去。
如今,蒙古野驢已經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岌岌可危,曾經萬驢奔騰的盛況不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蒙古野驢
蒙古野驢,也稱為普氏野馬或普氏野驢,是一種原始的馬科動物,被認為是現代馬類的祖先之一。
從外形來說,蒙古野驢長得很像家里養的騾子,耳朵直立,長而尖,尾巴細長,背上以棕黃色為主,腹部以白色為主,四肢剛勁有力,很利于奔跑。
蒙古野驢起源于亞洲中部的蒙古草原和中國西北地區。在過去的幾千年里,它們曾廣泛分布在亞洲大陸上,并與人類共同生活。
然而,由于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范圍越來越廣闊,對蒙古野驢所產生的威脅也越來越大,狩獵、利用、破壞棲息地等行為,導致蒙古野驢的數量迅速下降,20世紀初,它在草原上的蹤跡已經寥寥無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
幸運的是,在1940年,一些來自西藏和蒙古邊境地區的蒙古野驢被發現并捕捉到保護區域中。通過后續的保護工作和國際合作,成功地保存了這個瀕臨滅絕物種,在雙方不斷的努力下,蒙古野驢成功實現了繁殖和放歸,這對于生物多樣性來說,無疑是一項非常偉大的舉措。
蒙古野驢是社會性動物,通常生活在小群體中。它們以草食為主,主要吃草、灌木和一些低矮的植物。由于生活在干旱和荒涼的地區,蒙古野驢適應了艱苦的環境,并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它們可以連續很多天都不喝水。
蒙古野驢是非常強壯且敏捷的動物,它們有著長而堅韌的腿部肌肉和大型蹄子,無論是奔跑還是逃避天敵,行動起來都非常靈活。
此外,它們的跳躍能力也是一流,可以在巖石和崎嶇地形上如履平地。
總體來說,蒙古野驢是一種珍貴的物種,代表著原始馬類動物群體中最后一支幸存下來的分支,那么,能從如此殘酷的淘汰中存活下來的珍稀動物,智商有多高呢?
蒙古野驢的智慧
長期生活惡劣環境中的在蒙古野驢,進化出了耐旱、警惕等特質。
它們是群居動物,每個群體5-30頭不等,如果是環境較好,水源豐富的地方,蒙古野驢的族群會比較龐大,經常能看到它們奔跑或者散步的盛狀。
由于蒙古野驢生活在遼闊的開放地帶,它們與人類接觸的相對來說較少,而且就算接觸,有些也不是什么美好的記憶,所以它們對人類有一定的戒備心理,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只要看到人類,它們就會遠遠躲開,與人類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
在一個族群中,有一只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需要負責警戒,如果周圍有人類或者天敵出現,它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同類。
蒙古野驢的叫聲與家驢差不多,但是相對來說更加短促而嘶啞,一旦有異狀出現,它們會第一時間拉開距離。
但奇怪的是,它們也不會立刻奔跑起來逃離現場,而是通過觀察對方對自己是否有威脅性,如果遇上的是人類,接近于500-600米處時,它會開始慢慢跑,人走它跑,跑跑停停,始終與人保持500-600米的距離,最后它在引誘人朝著驢群的相反的方向走去,以確保驢群的安全。
那如果遇到的是天敵 ,想要將它們獵殺的情況,那么頭驢就會迅速整理隊伍,帶著整個族群呈“一”字形迅速逃跑,如果是比較大的族群,這種場面是非常壯觀的。
畢竟蒙古野驢的奔跑速度是可以達到每小時45公里的,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中,這樣聲勢浩大的狂奔,畫面可以說是十分震撼了。
另外,蒙古野驢對待不聽話的成員和對幼崽的態度,也是展示它們高智商的場面之一。
蒙古野驢的交配期大概在每年的8-9月份,每胎僅產一仔,整個族群對于幼崽都非常照顧,但對于犯了錯誤的成員,頭驢也會嚴厲懲罰,這說明在族群中是有著嚴厲的管理制度的。
在荒漠中經常會出現長時間不下雨的情況,雖然蒙古野驢耐旱,但是偶爾面臨極限時,它們也會利用自己的智慧來繼續繁衍生息。
當地的牧民將那些坑稱為“驢井”,因為這是蒙古野驢用蹄子挖出來的,它們總是能找到富含水源的地方,挖出一個大坑,等地下水滲出之后再喝。
這種行為所能救助的不止是它們自己,其它在同樣經受著干旱折磨的沙漠動物也可以因此獲益。
挖掘“驢井”,幫助同類,這些舉動都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驢”的意象。
傳統文化中“驢”的意象
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人們寄托在它身上美好品質,是人類自己也在追求和推崇的精神。
首先,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勤勞和節儉。中國人常常用“驢心不靜,草木不生”這樣的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美好的品質。
驢以其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節約的生活方式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代表家畜。
在中國農村,驢是傳統的勞動力,承擔著農田耕種、運輸貨物等重要任務。因此,驢成為了勞動者的象征,代表著辛勤勞作和勤勞致富的精神。
其次,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象征著頑強和堅毅。
無論是在陡峭的山路上還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驢都能夠堅持不懈地前進,所以驢是非常吃苦耐勞的家畜,即使是路況很差的地方,它也會努力將主人交給它的東西安全運輸到目的地。
最后,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著和平和守護的象征意義。
中國古代文化中有一種習俗叫“驢友”,意思是指一群人騎著驢一起旅行。這種旅行方式被認為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征,驢成為了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直到今天,“驢友”一詞也還時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但是它的意義和內涵得到了延伸,如今,“驢友”并非騎著驢一起旅行,而是尋找共同出游的伙伴。
在一些寺廟和廟宇中,人們常常能看到用石雕或者繪畫形式表現的守護神驢,寓意著保護和安全。
總的來說,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承載了勤勞、節儉、頑強、堅毅、謙虛、低調、和平和守護等多重象征意義。驢作為一個動物形象,通過其特有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和象征之一。
蒙古野驢的保護措施
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象也表明了人將驢類視作正面形象,視作人類的伙伴,所以意識到蒙古野驢由于人類的獵殺以及棲息地減少導致數量急劇下降的險境之后,人類立刻就采取措施將它們保護了起來。
第一,蒙古野驢主要棲息在荒漠、半荒漠和山地草原等地,保護其棲息地對于種群的繁衍至關重要。
中國通過避免過度放牧、過度開發和破壞,保護和恢復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
第二,要減少非法獵殺和盜獵。非法獵殺和盜獵是蒙古野驢面臨的重要威脅之一。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非法獵殺和盜獵行為,嚴厲懲罰違法者,這項措施對任何動物的保護都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第三,科學研究和監測。加強對蒙古野驢的科學研究和監測工作,了解其數量、分布、習性和種群動態等信息,為制定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第四,提高公眾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蒙古野驢保護的認識和意識,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和行動力。
第五, 國際合作。蒙古野驢分布在中國和蒙古國境內,跨國合作對于保護這一物種至關重要。加強與蒙古國的合作,共同制定保護計劃和政策,加強信息交流和經驗分享。
保護野生動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的關注和行動,才能實現蒙古野驢的可持續保護。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