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之花”竟是“近危”物種
莖干如白玉雕琢,頂端垂著鐘形花朵,在幽暗的林間宛如懸浮的冰晶。這便是被民間稱為“冥界之花”的水晶蘭。近期,云南哀牢山原始森林中,7株水晶蘭的意外現身,再度引發公眾對這種神秘植物的關注。
“冥界之花”——水晶蘭
雖然名字里帶個“蘭”字,但水晶蘭并非蘭花,而是鹿蹄草科水晶蘭屬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3.14注:過去,水晶蘭(學名:Monotropa uniflora)及其近緣的腐生植物(如松下蘭 Monotropa hypopitys)被歸類在鹿蹄草科(Pyrolaceae)或單獨設立為水晶蘭科(Monotropaceae)。隨著DNA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這些腐生的水晶蘭屬植物與杜鵑花科(Ericaceae)的親緣關系非常近,現已歸入杜鵑花科水晶蘭屬】。水晶蘭的莖直立高10~30厘米,花朵單生于莖頂,初時下垂如鈴鐺,成熟后直立,花冠呈筒狀鐘形,鱗片葉則退化為白色薄膜,緊貼莖稈。
它最獨特的地方,便是完全依賴腐生的生存方式。與絕大多數植物不同,水晶蘭全株無葉綠素,呈半透明的潔白色,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其根系極細且缺乏吸收營養的根毛,交織成鳥巢狀,與真菌菌絲形成共生關系——真菌菌絲負責從腐殖質中吸收水分、無機鹽和糖類供給水晶蘭,而水晶蘭則為真菌提供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二者互利共贏。
(以本站圖片替代原圖 攝影: cc黎明)
這種共生關系決定了水晶蘭對原生環境的高度依賴。其種子微小如塵,無營養儲備,若脫離特定真菌和腐殖質環境,便無法萌發;即使被采摘,也會因傷口氧化而迅速變黑枯萎。
而民間賦予水晶蘭“冥界之花”“幽靈草”等稱號,是因其生長環境——多分布于海拔800~3850米的冷涼潮濕林下,依賴腐爛的有機物生存,且每年僅40余天露出地表開花結果,其余時間隱匿于地下。
近危級的生態“指示器”
水晶蘭在中國廣泛分布于山西、陜西、云南、四川等省,國外見于日本、印度及北美等地。2013年,它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評估等級為近危(NT),這意味著它雖未淪為“受威脅物種”,但未來可能因棲息地破壞、人為采摘等因素滑向瀕危。
作為腐生植物,水晶蘭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分解者”之一,其存在反映了林下腐殖質層的健康狀態,是評估森林生態完整性的重要指標。然而,由于其生命周期短、對環境敏感,野外種群數量易受干擾。
(新加入本站圖片 攝影 桂師哲)
極危與瀕危,每個等級都是自然的“求救信號”
極危(CR) 等級其標準堪稱“生存紅線”,除了數量銳減,物種還需滿足“分布區嚴重分割”“棲息地持續衰退”等條件。瀕危(EN) 等級的門檻相對降低,但同樣嚴峻。如非洲野犬因棲息地碎片化,野生種群不足5000只,且“成熟個體<2500”“分布區<5000平方公里”,符合瀕危標準。值得注意的是,等級并非一成不變:2021年,曾被列為“野外滅絕”的朱鹮因人工繁育成功,降級為“瀕危”;而長江白鱘因多年未被觀測,2022年被宣告“滅絕”。從哀牢山的7株水晶蘭,到全球數萬種受威脅物種,瀕危等級如同自然寫給人類的“求救信”。這些數字背后,是億萬年進化史的結晶,也是生態系統健康的“晴雨表”。
對我們而言,理解瀕危等級不僅是認識術語,更是參與保護的起點。當偶遇如水晶蘭般的珍稀植物時,請記住:遠觀而非采摘,記錄而非驚擾。不打擾就是最好的守護。
(新增本站圖片 攝影 白熊之約)
轉者注:原文標題《“冥界之花”竟是“近危”物種?一文看懂物種瀕危紅線》,轉載時有刪節、勘誤和新增圖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