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訪談|以了解開始,以行動為終
志愿者訪談118
在華僑城濕地活躍著一群普通卻不平凡的人,他們用信念和行動傳播生態文明、推廣自然教育,為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而不懈努力著。今天的訪談對象是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第11期環保志愿教師——小蜜蜂(杜芳)老師。

▲小蜜蜂老師帶領孩子觀察紅樹
與濕地結緣
小蜜蜂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在從業的二十多年里,可以從日常的工作中感受到、觀察到孩子的自然缺失癥,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豐富,現代兒童的成長方式和過去不一樣了,也出現了各種問題,塑料兒童、情感缺失兒童、自控能力差的兒童,而當今社會環境下家長的焦慮也導致該問題越來越明顯。教育專家針對問題,研究得出結論--是因為兒童遠離了自然。因為用毛絨玩具來代替自然,是無法滿足兒童身體經驗需要的,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必須與真實的東西實踐互動,產生屬于自己的經驗。
到自然中真實觀察一只蟲子在爬、真實地看到一只小鳥、真實觸摸一片樹葉的感受是打開的通往無限生命體驗的大門。就連大自然的下雨、下雪對孩子性格的磨煉,這些自然的環境對孩子產生連鎖的適應性都是有益的。于是發動家長,讓有資源的家長可以組織孩子到戶外去。
作為家長并且同時是濕地七期環保志愿教師的大米和反嘴鷸老師,在2018年2月第一次組織幼兒園的孩子和家長來到華僑城濕地參觀。

▲2018年2月第一次來到華僑城濕地參觀
而后反嘴鷸老師來到幼兒園給孩子開展了5次,持續9個月的自然活動。而后在當年12月,第二次帶著小朋友來到華僑城濕地。受到她們的影響,2019年小蜜蜂老師成為十一期的環保志愿教師,成為濕地環保志愿教師大家庭的一員。




▲幼兒園開展自然課程場景
幼兒園的自然課堂,是從年橘上的毛毛蟲開始的。反嘴鷸老師給孩子們講毛毛蟲的故事,孩子們每天為毛毛蟲打掃衛生,采摘新鮮的樹葉。而老師會記錄整個過程。到最后,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討論蝴蝶在籠子里的感受,擔心它們會不開心,會餓死,需要自由,要呼吸新鮮的空氣,需要出去交更多的朋友等。到最后孩子就會把蝴蝶放飛,讓它們回歸自然。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自然而然發展的,無需任何人教。
改變的契機
與大米和反嘴鷸老師是多年的老友,也一直有跟大米和反嘴鷸老師去爬山,但一開始是無感的。就像她們的環保意識很強,買東西都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水杯等等。但那時的想法是:“就你這樣能貢獻多少呢?一個人的力量能改變什么呢?”小蜜蜂老師用特別不屑的語氣模仿那時自己的想法。
直到某一次的夜觀。半夜去觀察蟬脫殼,親眼看到水邊的樹上,蟬剛剛從殼里出來,是綠色的,碧綠的!趴著一動不動,就是一個整體。說到這里小蜜蜂老師述說的聲調明顯提高了,可以聽出她的興奮。即使時隔多年,那一幕仿佛還在眼前!這就是直接體驗的魅力,給與人巔峰體驗,留下難忘的回憶。
與人的相處
成為環保志愿教師之后,對最剛開始的初階培訓也一直印象深刻。那個階段,仿佛打開了一扇窗。小蜜蜂老師說,雖然教育是相通的,但自然教育的領域更具專業的科普性,領域目標更明確,體驗更真實。因為全身心的投入,充滿好奇。來到以后的感覺就是:哇!什么都很新鮮,啊……每一天都有很多的驚嘆。做了那么多年教育會有一個固有的思維,再去接收一個新的東西的時候,會對固有的思維產生沖擊,在這個思維碰撞與交替的過程中,是非常興奮的。

▲小蜜蜂老師參加初階培訓的場景
說起一起參與培訓的同伴兒,印在腦子里的詞就是友善。每個人都會主動地給與他人分享與幫助。小蜜蜂老師說:我感受到內心被溫暖,自己深受影響,逐漸改變。從此以后,也會這樣去面對周邊的人。

▲小蜜蜂(左下一)與其他環保志愿教師
最開始做助教的時候,每次課程的主講老師不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對于社交困難的我而言,剛開始是有點拘束的,但現在特別地放松。因為許多老師譬如像白鷺、山茶,第一次見到也一點都不會讓人感覺陌生,她們說話的聲音如同冬日里的太陽那樣讓我感到溫暖、親切。一下子就熟悉起來。所以,愛上這片城市綠洲,更愛這里的人兒。”
在幼兒園的實踐
小蜜蜂老師說,做了多年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對戶外動植物的興趣,看到一只蟲子就走不動了。這些自然的東西與他們日常的玩具不同,對他們充滿吸引力。以前幼兒園的自然課堂也非常重視孩子的體驗,但來了濕地之后才發現,我們還少了后面的層次。濕地的課程是有三個層次的,體驗后會有科普知識,而后會有行動,也就是環保的行為。



▲幼兒園里的蒙氏課堂
譬如幼兒園經常有的種植的課程,以前種植后的做法是停留在觀察和享受果實的美味。而現在會將種植活動數量化,讓孩子用量杯記錄每天澆的水,記錄每天長多少厘米。當他們了解這一棵植物成長如此不容易之后,就會更好的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再比如:會給孩子介紹樹葉的功能,帶他們認識葉脈,學習認識一棵樹各部位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孩子有意識地逐漸吸收,效果特別好。以前孩子出去,看到漂亮的果子和樹葉都會動手摘,而現在不會了,因為他們知道葉子是樹的鼻子,摘了樹葉,樹就無法呼吸……這就是自然教育帶給孩子們的能量與魅力。



▲幼兒園里保留的燕子窩,是孩子自然的教材
小蜜蜂老師在設計自然課程的時候,會將孩子的五感放在前面。一定會讓他們去觀察、觸摸與操作,讓他們自己去得出結論。大部分人會覺得科普知識對于低齡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但小蜜蜂老師根據各年齡段孩子能力及特點,將這些知識融入課程中,因為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發展能力是成人想象不到的,孩子們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吸收和接納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一切。

▲小蜜蜂老師收集的自然物
對于自然物的利用。以前我們會使用一些人造的樂器,但樂器的聲音是固定和強刺激的,而自然的聲音會更輕柔,會讓孩子更加專注?,F在很多塑料兒童,是因為人類創造的很多東西都是強刺激,過激之后,孩子的聽覺靈敏性會降低。而大量實踐之后才發現,自然與人類的和諧才是最好的。自然里的聲音,對孩子聽覺的刺激,會更適合孩子,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他還不會去分辨聲音刺激的強弱的時候。大自然的教育素材太多了,除了聲音,還有自然中的味道,我們會將收集的種子帶到教室中,孩子特別喜歡。
實踐證明:當孩子們在自然中很愉悅的時候,社會屬性就會產生,他就會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并研究到自身的能力。
身心靈的改變
參加環保志愿教師最初只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想在我的課堂給孩子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自然課程。不曾想到真正進入之后,對自己自身的改變會更大。
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會注意到周邊的自然環境,能不斷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居住的小區如此美麗,早晨的鳥鳴聲多么悅耳,路邊的植物多種多樣……身邊的自然可以讓我如癡如醉,從此愛上了逛公園和刷山。
其次就是性格和心理的改變。以前更多的是喜歡宅在家中,社交方式是單一的。現在有了很大的改觀,朋友逐漸變多,即使不是太熟悉的環保志愿教師,也可以約著一起去逛公園和爬山。
小蜜蜂老師笑著說:“連我老公都提出抗議,為什么現在變“野”了,在家待不住了。后來我就帶他去逛公園,帶他觀察公園里的動植物。現在他也上癮了,我逛公園他也會跟著。”


▲小蜜蜂帶老公逛公園,做自然觀察
小蜜蜂老師接著說:“大自然的治愈力量不僅僅是對我,還有我兒子。上高中時比較內向,比較宅,后來反嘴鷸老師建議去參加綠色營?;貋砗?,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第一次參加綠色營之后的變化,上大學后也會組織他的朋友和同學去周邊,譬如去深圳灣撿垃圾等環?;顒?,對他的正向改變起到了積極作用。”

▲小蜜蜂與朋友逛公園
“所以認識人與自然的鏈接之后,看到地球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意識到人可以做點什么來改變。外出不再是瓶裝水而是用水杯裝水,爬山都會自己帶飯,自帶餐具,減少一次性器具的使用,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以前不屑的那些小小的環保行為,小蜜蜂老師也開始做了。
未來的方向




▲小蜜蜂老師在濕地進行各種服務
小蜜蜂老師說自己可以非常驕傲地和朋友說,她找到了退休以后的方向和愛好——自然教育。

▲小蜜蜂老師帶領小鳥課堂
了解之后才會去看,大自然的萬物生靈,這些在地球生存了幾十億年,他們和諧共處的經驗比人類更豐富。而人類更需要學會在與萬物共存的環境中彼此依存、彼此幫助、彼此分享、彼此共存。
“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珍妮·古道爾的這句話應該可以很好的表達小蜜蜂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希望我們都可以從了解開始,最后落實到行動上。
志愿者訪談
編輯:葶藶
圖片:華僑城濕地、小蜜蜂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