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新物種+1!香港發現
媒體:大灣區之聲 作者:內詳
專業號:當歸
2023-04-25 09:03:30
4月18日,香港浸會大學領導的團隊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一個箱形水母新物種,將其命名為“米埔三槳水母”。團隊表示,這是首次在中國水域發現箱形水母新物種,令全世界三槳水母科的物種數目增加至4個。
據悉,該團隊在2020至2022年的夏天,在米埔自然保護區一個咸淡水基圍蝦塘采集到箱形水母樣本,并發現它們屬于一個新物種。
最新發現的米埔三槳水母屬于三槳水母科,與其它箱型水母一樣有24只眼睛,平均分為四組;它的身體透明,沒有顏色,平均體寬1.5厘米。身體有四只角,每只角均連接3條每條長約10厘米的觸手,其觸手用來捕食水體中細小的浮游甲殼類動物;觸手基部各有一個扁平的槳狀結構,猶如一支船槳,令箱形水母收縮身體時產生強大推力,因而比其它水母游得更快。
箱形水母是刺胞動物門的一個小組群,之所以獲此“怪”名,是因為外形微圓,像一只方形的箱子,有劇毒。此次發現的米埔三槳水母同樣具有毒性。
箱形水母,它的身后拖著60多條帶狀觸須,在每根觸須上,都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囊狀物,每個囊狀物又都有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盛滿毒液的空心“毒針”(刺細胞),刺細胞內有一個叫刺絲囊的專用器官。
在休息狀態下,它們盤卷在一起。而當水母進行攻擊的時候,刺絲囊就伸展開來,刺絲囊刺入被攻擊對象的體內,并在里面釋放毒汁。如若人類不小心被刺中,會感到肌肉疼痛,2分鐘內,器官功能就會衰竭。
團隊表示,箱形水母全球目前只有49個被記錄物種,在中國水域鮮為人知。他們指出,米埔是香港一個進行深入科研的地區,但仍在該處發現米埔三槳水母,反映香港以至全國海洋生物極高的多樣性。
目前,海洋公園正進行米埔三漿水母的繁殖工作,預計很快將在園區內與公眾見面。
監制/胡翼 宋雪
主編/張蓓
總臺記者/劉麗斌
閱讀
17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