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鼠兔:神秘動物再現引發關注
賀蘭山鼠兔,這一世界極危物種,在賀蘭山深處過著孤寂的生活。它們的數量稀少,使得野外偶遇成為了一種難得的“運氣”。近日,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科研人員透露,由于賀蘭山鼠兔數量有限,至今未曾對其進行過專項調查。令人遺憾的是,自2017年至今,野外僅記錄下5次它們的身影。
據科研人員透露,賀蘭山鼠兔在野外極為罕見,長時間以來,人們甚至對其在賀蘭山的存亡產生了疑慮。然而,在2017年7月3日,一場意外的相遇改變了這一現狀。當時,內蒙古網友雨果與朋友一同登山,在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蘇峪口山溝內,他們偶然發現了一只形態奇特的小動物,于是隨手捕捉了這一瞬間。一年后,當聽到有人談及賀蘭山鼠兔時,雨果意識到自己遇到的那只小動物可能與賀蘭山鼠兔相似,于是他翻出了那張照片。2018年5月4日,經過寧夏林業專家的鑒定,那張照片中的小動物確實為賀蘭山鼠兔,這是首次捕捉到其全身的形象。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賀蘭山鼠兔依然在這片山林中生存,更填補了人們對這一物種認知的一大空白。
賀蘭山鼠兔,這一世界極危物種,屬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屬,亦被稱為達烏爾鼠兔或高山鼠兔。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所述,賀蘭山鼠兔,亦名寧夏鼠兔,在中國鼠兔中體型較大,體重范圍為176~236克。其耳形呈圓形,四肢粗壯。在冬季,其背部銀白色,皮毛淡鐵灰色,毛尖則純黑色;腹毛呈白色并帶有淡黃色調;而足部則一面為白色,另一面為淺灰色。至夏季,其毛色變為亮銹紅色,耳下方頸側出現一塊銹紅色斑塊。
賀蘭山鼠兔主要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礫石帶,常在亂石堆的縫隙中筑巢,洞道結構簡樸。它們是晝行性動物,晨昏時分活動最為頻繁,并會構筑出典型的鼠兔干草堆。在食物方面,賀蘭山鼠兔主要以蒿草、荷草科及禾木科植物的葉和莖為食。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并不會在冬季進行冬眠。賀蘭山鼠兔的繁殖期始于4月上旬,每年產下一胎,每胎通常有2~4只幼崽。然而,這種珍稀的物種僅分布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賀蘭山脊頂地區,其分布范圍極為有限,因此被列為中國特有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