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國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學術論壇暨醫學微生物學高級師資研修班在呼和浩特召開
由內蒙古醫科大學、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教育部全國生物醫學科學專業虛擬教研室、教育部 101計劃基礎醫學核心實踐與創新虛擬教研室共同主辦,內蒙古微生物學會、內蒙古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學院承辦的“2024 年全國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學術論壇暨醫學微生物學高級師資研修班”于2024年7月26-30日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開。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蘇州大學、蘭州大學、海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等30余所高校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深入交流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理念、方法與實踐經驗。
開幕式上,內蒙古醫科大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趙云山與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郭曉奎作為大會主席首先向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和各位代表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并衷心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能夠在本次大會中深入交流學術見解,分享知識經驗,共同促進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本次論壇特邀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郭曉奎教授以及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做主旨報告。
徐建國院士的主旨報告題目為“反向病原學”,他的報告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既深入探討了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與人類疾病之間的密切聯系,更是全方位地揭示了微生物的發現過程、基因特征、性狀及其在疾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張和平教授在主旨報告中為大家分享的題目是“乳酸菌資源的開發利用”,他同與會專家、學者一起探討了乳酸菌代謝組學的前沿知識,還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展示了乳酸菌在現代科技中的多樣化應用。
郭曉奎教授作了題為“醫學微生物學學科發展”的主旨報告。他的報告從理論闡釋到案例分析,從基礎研究到實踐應用,從傳統教學模式到新型教學改革,涵蓋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全方位發展。
來自陸軍軍醫大學、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吉林大學、蘇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海南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近2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專家為大家貢獻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病原菌發光示蹤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生物氣溶膠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安全領域的重要性、共生菌在蚊媒病毒防控中的潛在作用、菌群代謝產物與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醫院環境微生物耐藥與噬菌體抗性研究、罕見感染與人體微生物多樣性關系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銅綠假單胞菌在不同感染階段的基因表達差異和免疫逃逸策略等等,緊密圍繞感染免疫、腫瘤免疫、噬菌體、肺炎支原體耐藥、抗感染納米材料、真菌感染、抗菌肽衍生物等最新前沿和研究成果展開,展望未來發展趨勢、介紹實驗經驗及出現的問題。大會報告精彩紛呈,內容豐富,既涉及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臨床感染病學又涵蓋了生物安全防控、醫學感染防控等研究,現場反應熱烈,聽眾與專家互動積極。
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學術研討會暨高級師資研修班上,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蘭州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與內蒙古醫科大學的十余名專家,分別就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內容更新、教材建設成果、教學改革經驗、實驗教學創新、課程思政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和交流,更有青年骨干教師進行了課堂授課的精彩展示。
本次論壇吸引了全國各地200余名代表參會,促進了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推動了產學研結合和教學經驗交流,對我國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