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師”純色山鷦鶯

深春時節,酷愛唱歌的純色山鷦鶯又進入繁忙而幸福的育雛時節,它們成雙成對,辛勤奔忙,捕蟲捉蝶,哺育幼鳥,毫不遲疑。
5月6日,在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不時可見純色山鷦鶯驕小的身姿,猶如靚麗的風景,引人喜愛。

純色山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是扇尾鶯科山鷦鶯屬的鳥類,又叫做褐頭鷦鶯、純色鷦鶯。是體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長的偏棕色鷦鶯。眉紋色淺,上體暗灰褐,下體淡皮黃色至偏紅。

純色山鷦鶯分布廣泛,為地方性常見留鳥。通常活動于中低海拔一帶的平原、丘陵、河谷地帶的農耕地及開闊草地,常見于草叢、蘆葦地、沼澤、玉米地及稻田,也能適應城市等多種生境。繁殖期時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常結成小群活動,性膽大、且活潑,不很怕人。飛行時拖著長尾,顯得頭重腳輕、裙裾飄飄,通常飛行一小段距離即躲入灌叢中。平時在地面附近覓食,食物主要以昆蟲為主,有時也吃雜草種子,被譽為“莊稼衛士”。是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純色山鷦鶯以其靈巧的雙手和獨特的智慧,編織著愛的家園。它們是天生的建筑大師,每一對情侶都攜手走進了這浪漫的筑巢大賽。

五月至七月,是它們繁忙的繁殖季節。在這段時間里,雌雄純色山鷦鶯配對成功后,便開始共筑愛巢。它們每天忙碌著,取材、拉絲、鉆孔、織網,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它們的心血和汗水。

巢,是它們愛情的見證,也是它們未來的家。純色山鷦鶯的巢多為囊狀和杯狀,有點像豬籠草的捕蟲籠。它們的巢材一般選擇活的巴茅葉或生長茂盛的茅草葉,先從葉基切斷葉片,然后撕成寬3-4毫米,長20-30厘米左右的條,帶回巢地放置一旁。它們聰明地先構成筑巢的支架,然后開始編織巢底,逐漸編成上大下小的袋形巢,頗為美觀精致。這樣精心設計建筑的愛情小屋既堅固,又美觀,還十分隱秘,可抵御敵類侵害,真是名副其實的聰明寶寶。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