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獸老去,歸宿在哪里?
中國人進入老年時都希望落葉歸根,壽終正寢,入土為安。可是,你想過野獸進入老年時,它們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的嗎?
傳說,大西北三江源有幾位退休老人,曾經好奇地開著三輛車,從跟蹤兩頭風燭殘年的野牦牛開始,沿途數百公里,解開了動物老來自覺進入“天堂”的秘密。
★幾位三江源退休老人忽發奇想
幾位在青海三江源工作的老人退休后聚在一起閑聊,其中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老劉說:老哥們,人老了都想自己的“后事”,不知三江源甚至大西北的這些野獸老了時,是否也想自己的“后事”?
這些退休老人,在崗時做的都是環保工作,因而一提這事兒都興趣盎然。于是紛紛議論起來。
老李說:聽說南方的大象一旦感覺自己的末日將近時,就會不聲不響地獨自離開象群,走向一個秘密所在,到那里去壽終正寢。
老劉說,對呀!我一直想考察大西北的野獸們,是否也像大象一樣,老了時都會走向自己的歸宿地。老哥們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我們組一個“老年動物考察隊”,專門追蹤考察一下,不亦樂乎。權當旅游了。
此意一出,響應者眾。很快,以老李、老劉為主,組成了“老年動物考察隊”,開著三輛車,縱橫了整個青海昆侖山南麓的大西北。
★首先發現了兩頭老態龍鐘的野牦牛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海拔3335~6564米,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昆侖山及其支脈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眾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匯流成哺育中華民族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三江源頭,號稱“中華水塔”。
三江源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海西州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平方公里(百度百科)。
老年考察隊首先來到三江源的最東端阿尼瑪卿山麓考察,不久就遇到了兩頭老態龍鐘的野牦牛。
其中一頭野牦牛的骨架很大,犄角粗壯,氣勢雄偉,只是那雙銅鈴大的牛眼已經沒有了牛王的王者之光。
另一頭則是一頭老母牛。
兩頭老牛從山上牦牛群中慢慢走下來。山上的牦牛全都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昂頭看著兩頭老牛,仿佛是在為它們默默送行。難道老年的野牦牛都要走離群索居這一步?
★兩頭老野牦牛一步不停地一路向西
兩頭老野牦牛走下山,只是淡漠地掠了老年考察隊的三輛車一眼,便與汽車擦肩而過,向著西部荒原郁郁走去。
即便是那頭雄性野牦牛,也已經沒有了挑戰汽車的豪情。
老人們做了半輩子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對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了若指掌。他們從這頭雄性老野牦牛的氣概上研判:它已經失去了挑戰生活的銳氣,此次可能和老母牛結伴,共同尋找歸宿去了。
可是“歸宿”在哪里呢?兩頭老牛一路西行,餓了就吃幾口荒原的野草,渴了就喝幾口湖泊中的積水,然后繼續一路向西,甚至日夜不歇。
為了不丟失目標,老哥們只好輪換著開車,綴行其后。
★沿途又看見了一路西來的藏野驢、野駱駝、藏羚羊
兩頭老牛一路西行,接近巴顏喀拉山時,又先后遇見了三頭老態龍鐘的藏野驢。這幾頭藏野驢好像不是一個族群的,但是它們并沒有互相排斥,只是像旅伴一樣,默默西行。
這三頭藏野驢要到哪里去?為什么它們會和兩頭老野牦牛同向而行?這又引起了老人們的極大興趣。
行不多久,一頭藏野驢力竭倒地而亡。兩頭活著的藏野驢則圍著這頭死驢一邊轉圈子,一邊發出了哀鳴似的嘶吼。是哀悼嗎?
令人想不到的是,走在頭前的兩頭老野牦牛聽到野驢的哀鳴后,竟然掉頭回來,圍著死去的藏野驢轉了一圈后,才繼續默默西行。難道野牦牛也在為死去的藏野驢默哀致悼?
不久,又有幾只老態龍鐘的藏羚羊和藏原羚先后加入了西行的隊伍。
★棕熊和野狼也加入到西進的隊伍中
一路向西,向西。這些野獸究竟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這些老年食草類動物結伴西行的情景,讓干了半輩子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老人們也摸不著頭腦了。
忽然有人質疑:難道這些食草類動物,都是要到西部的什么地方去安排自己的“后事”嗎?
這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他們決定繼續跟蹤,一路向西,看個究竟。
然而,第二天,又有一些野獸加入了西行的行列,這又一下子讓老人們震驚起來。
因為陸續加入西行行列的,竟然有一頭五六百斤重的大個兒棕熊,還有三四只拖著尾巴走路的老狼!這可是三江源的肉食類動物呀!
更為奇怪的是,行走在前邊的野牦牛、藏野驢,還有幾頭藏羚羊和藏原羚見到這些猛獸,竟然毫無驚慌之感,豈非怪哉!
如果是在平日,一旦發現棕熊和狼等猛獸前來,即便是野牦牛群,也會發生騷動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過去,這些棕熊和野狼,肯定會千方百計地開始了獵殺行動。
★這些老年草食動物不再懼怕猛獸
再看走在頭前的那些野牦牛、藏野驢、藏羚羊等,它們只是因為嗅到熊狼的氣味而回頭看了幾眼。
走在后頭的棕熊和狼,也只是抬頭看了這些草食類動物一眼。然后相互之間再無興趣。絕對是波瀾不驚,心如止水!
一路西行的草食類動物,竟然不再懼怕肉食類猛獸,這簡直匪夷所思!
加入西行隊伍的野獸越來越多,有草食類,也有肉食類。但是它們已經“同流合污”,而且沒有發生一點兒摩擦。這簡直就是個奇跡。
一路西行,路邊的白骨越來越多,有白唇鹿、藏羚羊的頭骨,也有帶著犄角的野牦牛那巨大的頭骨。
一路向西,日夜不停,仿佛野獸們著急去參加什么集會。越來越多的草食類動物倒斃在西行的旅途中。
這時,那些對同行的草食類動物毫無興趣的棕熊和野狼也再不客氣,就當著同行的旅伴者的面兒開始饕餮這些美食。
★老母牛終于倒斃于途中
走過唐古拉山脈,最先西行的那頭雌性老野牦牛忽然噗通倒地,再也沒有爬起來。
那頭高大的老野牦牛只好停下來,一連圍著老母牛的尸體轉了三圈。或許老母牛曾經是它的族人,或許老母牛曾經是它的妻妾。
它豬叫似的仰頭哀鳴了幾聲,一步三回頭地繼續西行,不再停留。似乎這是必然。
老年考察隊的老人們發現,越是往西,荒原上已經踏出了野獸們專門西行的獸道。獸道的兩側,白骨越來越多。一群群禿鷲啄食的倒斃的尸體也越來越多。
這些每天都要執著地西行的野獸們所為何事?為何甘愿喪身西行的路上?
★走進了昆侖山魔鬼谷
一路向西,一路西行。走過了阿尼瑪卿山,走過了巴顏喀拉山、走過了唐古拉山、走近了昆侖山南麓的可可西里山。
荒原西行的獸道兩邊,已經隨處可見累累白骨,隨處可見最近倒斃于路途的野獸的尸體,隨處可見禿鷲、野狼、狐貍爭食的腐尸。
更隨處可見的,是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一個個瘦骨嶙峋、行將倒斃的老年野獸的身影。
前邊的西北方向,已經可以看到昆侖山凜然的雪峰。
哦,已經走進了海西州格爾木市的地界,西北方向矗立的就是號稱萬山之祖的昆侖山,萬仙之首的昆侖山!
★這里是動物的地獄,并非天堂
忽然,有人認出了前方就是聞之喪膽的魔鬼谷——昆侖山的那棱格勒大峽谷!
傳說,那棱格勒大峽谷既是昆侖山升仙的天臺,又是死亡的地獄。
無論是人或者動物,踏入大峽谷或者升仙,或者喪命,沒有誰可以逃脫!
傳說,這里曾經是天帝的下都,每年天帝都會在這里宴請各路神仙,并審批各種人獸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獄。
魔鬼谷西起若羌境內的沙山,東到青海省的布倫臺,全長100公里,寬約30公里,海拔3000米。夏秋,谷內芳草萋萋,百花齊放;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
谷中處處可見倒斃的動物尸體、瘆人的白骨以及獵人的弓箭刀槍、淘金者的尸骸。
然而,動物界可能有它們自己的信仰:那棱格勒山谷既是升仙臺也是死亡谷。成則升仙,敗則喪命,無論如何,都算歸宿。
所以青海省的所有野生動物才會在老了時,不舍晝夜地來此尋找歸宿。
難怪沿途都是累累白骨,而且是越是靠近那棱格勒峽谷白骨越多。因為本來垂垂老矣的野獸們再也經不起長途跋涉,因而還沒有進入山谷,就命喪路途。
★野獸們的天堂之謎
其實,科學證明:那棱格勒大峽谷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構造,成為了罕見的超強磁場。超強磁場一旦遇到異物,便會發生尖端放電即產生雷擊現象,使人和畜瞬間死亡。巨大的磁力還導致了指南針失靈,儀器不準。
而青海三江源眾多的野生動物,卻因為這里不斷的電閃雷鳴等“天放異象”而把這里當成了天堂般的歸宿!
老人們沒有進入那棱格勒峽谷,但是他們目送著那頭跋山涉水行走了十幾天的老態龍鐘的野牦牛,還有后來加入的兩頭垂垂老矣的藏野驢以及眾多的野獸絡繹不絕地進入了峽谷。
不久,老人們看到了峽谷上空耀眼的閃電和震耳欲聾的雷鳴。
也許,這些老獸們把飛電奔雷當成了歡迎它們的鑼鼓?把傾盆暴雨當成了它們進入天堂的洗禮?把遍地白骨當成了它們生命升華的風景?
這些進入老年的野獸們,也許會放下一口氣——終于到達了它們追求的“天堂”歸宿。
文章原標題:《傳奇|野獸老了時哪里是它們的歸宿?老人跟蹤:野獸也有天堂》
(作者簡介:王天祥,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余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