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記錄生活,思考美好

7月18日下午,2020年第二期《自然探索》分享會在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順利舉辦。活動為愛美、懂美、欣賞美的公眾與志愿者帶來了如何更好地記錄美麗事物的經驗分享。同時,這也是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促進大家彼此學習進步。本次分享會參會人員共67人,內容豐富充實,氣氛輕松愉悅。
主講人——君遷子

本次分享會的主講人是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十期環保志愿教師——君遷子(張然)。這位畢業于深圳大學海洋科學系的年輕小伙對一切都保持好奇、求知與敬畏之心,而攝影是他探索自然、熱愛世界的途徑之一。
今日的分享主題為《一次快門,兩次思考》,君遷子與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在攝影中的思與悟。
快門與思考
“什么是攝影?”
“對你來說,什么情況下會讓你有想要拍照的念頭?”
“對你來說,攝影的前后期分別意味什么?”
......
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便是這場分享會的開場,聽眾們都認真地去對這幾個問題進行回答,同時,他們也跟著君遷子的分享而逐漸進入思考,當我們按下相機快門的時候,我們在想什么呢?




君遷子老師向大家講述自己是如何喜歡上攝影的,自2014年至今,從單反開始入坑,他的攝影之路在每一年都有一個更深意義的關鍵詞,逐漸地在創作作品的過程里加入思考,將作品成果賦予意義。


君遷子老師的攝影作品
拍照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君遷子老師鼓勵大家在拍攝前,做第一次思考:“我為什么拍攝這張照片?”于照片而言,其本身意義是旅游的紀念或者某種特殊現象、某個特別瞬間的記錄,但是我們可以賦予他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們的想法。
在按下快門前,第二次思考:“我要怎么拍攝這張照片?”這是君遷子老師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思考,進行主次區分、內容取舍、構圖設計,從而讓我們的攝影作品能夠展現出我們想要強調的內容。
分享與交流
于君遷子而言,攝影是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一項活動,每一幅作品都是對他內心情緒和眼中世界的定格。他希望能通過攝影作品,讓在乎的人能看到自己按下快門時的心情與世界。攝影不只是記錄美景、美物、美食和難忘瞬間,同時他也可以成為我們心情的載體,甚至成為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溝通交流媒介。

聽完君遷子的分享,公眾們回憶翻閱自己曾經拍下的照片,那些記錄下來的過往瞬間和喜怒哀樂是否有被很好地保存收藏,當自己重視的人看到這些照片,是否能聽見我心里的聲音、看見我當時眼前的世界。
“當我們捕捉到某一瞬間的美景的時候,真的會高興地跳起來。在有了孩子以后,我更喜歡拍孩子的瞬間表情,看到照片的時候,心里的滿足感難以形容。”
——十期環保志愿教師 白鷺
“當我按下快門,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盡可能讓大家了解我想表達的東西。”
——十期環保志愿教師 小魚兒
“每次看到自己拍攝的彩虹,我都會想起當時的心情,心動的時刻就是按下快門的那瞬間。”
——七期環保志愿教師 反嘴鷸
“先有再好,攝影一定要捕捉到眼神光。”
——七期環保志愿教師 大米
“相比起畫畫,攝影可以更及時幫助我們記錄美麗的那一瞬間。”
——十期環保志愿教師 松果
......


● 聽眾的分享與交流
君遷子在分享中說道:“如中平卓馬所說,攝影可以成為我們對世界進行潤色并情緒化地將它表達出來的東西。”
聽完他的攝影主題分享,我想現場的公眾應該都與我一樣,會更加珍愛我們曾經拍下來的難忘一瞬。當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時,別忘記思考哦!
《一次快門,兩次思考》2020年的第二期志愿者分享會在今日下午順利進行,君遷子(張然)老師帶領大家走進他的攝影世界,讓公眾更加了解攝影之于個人的意義。讓公眾通過鏡頭記錄屬于自己的精彩生活。也非常感謝今日來協助分享會的環保志愿教師:松果(李吉妮)、蒼蘭(王元敏)、海鷗(陳海毅)、雪花(韓江雪)、百合(李彩紅)、琥珀(曹稔)、康慕凡、山竹(曹佑羽)、小魚兒(陳曉瑜)和曾俊兒(杓蘭),濕地因大家而越變越好。


文字:土撥鼠
圖片:華僑城濕地
副主編:陳銀潔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