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查看原文)。
11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介紹了密接管理措施改為“5+3”以及取消判定次密接、中風險區的科學依據,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解讀了入境人員管控和核酸檢測的優化措施。
但在實際疫情防控工作中,很多網友疑惑“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的“7天居家隔離”到底從哪天開始算?次密接都不判定了,那“時空伴隨者”是否需要居家隔離?央視《焦點訪談》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詳細解讀。
高風險區外溢人員
高風險區外溢人員指的是在判定高風險區域前離開風險區的人員。專家介紹,根據試點評估結果,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的風險較低,因此這次也將管控措施做了相應的調整,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假如A地劃定了高風險區,對于高風險區內的人員要實施封控管理,但是對于A劃高風險區之前,流入到B地的風險人員,在B地追蹤到以后要對這些人員進行7天居家隔離管控。
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風險區的外溢人員管控周期是從離開這個高風險區域,就是離開A地的時間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過程中已經超過了這個管控的周期,原則上是無須再進行隔離管控的。
時空伴隨者
王麗萍介紹,“時空伴隨”實際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里面有所闡述,指的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對于這類人員在“二十條”里面沒有提及,仍然在實行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即要求這類人員在流調以后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碼的做法。
專家再次強調,不論是哪種管控方式,第九版防控方案都明確,管控時間是以人員末次暴露的時間開始計算。
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每天調度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回應群眾的關切,盡可能防范和杜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
來源:北京日報、央視新聞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