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衛視:江西境內動植物“家底”大揭秘 已知野生脊椎動物1007種
江西境內動植物“家底”大揭秘 已知野生脊椎動物1007種
江西晨報
展望贛鄱大地,城鄉處處開窗有景、出門見綠,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江西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全球98%的白鶴到鄱陽湖越冬,到“微笑天使”江豚時隔40余年再現贛江揚子洲,無不彰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昨日(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省林業局發布江西省首個林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公報,由此揭開了江西省境內鮮為人知的動植物“家底”。
▲白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江西的省鳥。白鶴對淺水濕地的依戀性很強,往往棲息于蘆葦沼澤濕地,是濕地保護的重要物種。
▲在江西省宜春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活著一群獼猴。看,它們多么可愛啊!
▲江西樟樹王
▲百香果
▲梅花鹿
亮家底
全省目前已知1007種野生脊椎動物
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江西的森林面積多達1.55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3.1%,位居全國第二;鄱陽湖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還是我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優越的森林濕地資源和獨特的氣候地理,孕育了我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為增進公眾對江西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了解,昨日,省林業局發布《江西省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這是我省首個林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公報。
在我省,已知的高等植物有6337種,野生脊椎動物有1007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有虎(華南亞種,歷史分布)、豹、云豹、中華穿山甲、黑麂、豺、梅花鹿(華南亞種)、白鶴、藍冠噪鹛、中華秋沙鴨、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青頭潛鴨、金斑喙鳳蝶等。
“我省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穩定向好。除鄱陽湖外,贛江南昌城區揚子洲水域已有10余頭長江江豚定居,與廣大市民朝夕相處,形成人群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羅鋒透露,經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批準同意,全國唯一一個部省共建長江江豚保護基地項目已正式落戶我省,這將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在長江江豚保護領域的優勢。
重保護
111個監測點嚴密監測水生生物多樣性
濕地是我省珍貴的生態資源,對生態服務具有巨大的功能性價值。
《公報》顯示,我省共有重要濕地46處,面積15.7萬公頃,其中國際級重要濕地2處、國家級重要濕地2處、省級重要濕地44處,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62%。其中,鄱陽湖濕地被譽為“天然大魚庫”“鳥類天堂”“白鶴王國”,在全球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均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在林木遺傳多樣性方面,我省從2016年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天然商品林面積達214.4萬公頃。截至2021年底,通過審(認)定的主要用材、經濟、觀賞和木本藥材樹種的林木良種共計116個。
在水生生物多樣性方面,我省今年剛剛建立起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全省7個監測單位已布設111個監測點。羅鋒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根據監測結果,定期發布江西水生生物多樣性公報,同時持續強化舉措,嚴厲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持續加大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力度。
曬成績
多個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增幅較明顯
珍稀極危物種藍冠噪鹛種群數量從實施保護前的50余只,增加到250余只;珍稀瀕危物種野生梅花鹿(華南亞種)種群數量由實施保護前的不足60頭,增加到620余頭;在鄱陽湖越冬的珍稀瀕危物種白鶴由實施保護前的不足百只,增加到4000余只……《公報》公布的一組組數據,體現著我省自然保護地對生態系統和物種系統保護的成效。
在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數千個形似小房子的“生物塔”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濕地公園各處,這些“生物塔”由杉木、竹筒、植物等環保材料構成,形成多層、多孔隙的空間,適合各種生物在其中生存。“據我們的觀察與統計,如今這里的種群數量每10平方米比原來增加1000到2000只小生物。”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副主任周永擁稱,“生物塔”實際上就是將平時所處的平面環境立體化,構成多層、多結構、多單元、多孔隙的空間,營造一種適合各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更好地保護鄱陽湖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和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賴以生存且為數不多的棲息地之一。《公報》顯示,近年來,當地通過完善法規政策、強化調查監測、加強執法監督,進一步強化了鄱陽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每年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達70多萬只,全球98%以上的白鶴、95%的東方白鸛、70%的白枕鶴、60%的鴻雁在此棲息。目前,鄱陽湖區記錄鳥類達463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2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88種,還有濕地植物140多種。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形成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效,得益于全省日趨完善的就地保護體系和遷地保護的有效補充等。
“在就地保護體系方面,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形成。”《公報》中提到,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有各類自然保護地547處,其中國家公園1處(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自然保護區190處、風景名勝區45處、森林公園182處、濕地公園109處、地質公園15處、世界遺產5處。自然保護地網絡有效保護了我省5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態系統、30%以上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和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
林業產業總產值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2021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江西省政府共建江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打造全國現代林業產業發展示范樣板。
近年來,江西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行動計劃》《關于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我省的竹建材、家具、茶油、松香、松節油、香料香精、天然冰片、茶皂素等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截至2021年底,全省油茶林面積達108萬公頃,竹林117.6萬公頃,森林藥材8.4萬公頃,苗木花卉7.4萬公頃,全省林下經濟總規模達236.9公頃。2021年,我省林業產業總產值突破574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我省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29423株古樹名木,其中一級保護古樹9110株,二級保護古樹21687株,三級保護古樹97834株,名木792株。建立了全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規范了古樹名木的普查建檔、日常管護和管理。組織制定《古樹名木搶救復壯技術規范》,實施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積極推進古樹名木主題公園建設,開展“江西樹王”評選,編制《江西樹王》《江西十大古樹》《江西古樹故事多》等畫冊,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生物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水平顯著提高
通過實施遷地保護、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我省生物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水平顯著提高,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例如,創建于1934年的廬山植物園擁有遷地保育植物5500余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80余種,是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地之一。
“我們不斷完善遷地保護,通過支持建立植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以及種子資源庫等,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林業資源遷地保護體系。”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賓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植物園、樹木園6處,林木種子資源庫24處,包括國家級7處。林木種子資源保存的核心區域達到1233.3公頃,保存各類林木種子資源0.93萬份,其中異地保存庫、遷地保存庫面積達到613公頃,保存了種子資源0.91萬份,多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在野生動物救護方面,省、市、縣三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能力均得到較大提升。《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點21個,其中省級1個,市、縣(區)20個。近十年來,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點先后救護傷病、受困和執法罰沒鳥類等野生動物127種9000余只,其中救護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白頭鶴、丹頂鶴、東方白鸛、海南虎斑鳽等共計7種50余只,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灰鶴、小天鵝、普通鵟、東方草鸮、白鷴等共計35種500余只。
此外,我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共謀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之道。如,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俄羅斯克塔雷克國家公園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白鶴保護國際合作;與國際鶴類基金會共同合作的“鄱陽湖白鶴保護的探索與實踐項目”,成功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案例”;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合作開展鄱陽湖流域淡水健康及濕地保護項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