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合果木
植物篇:合果木
西雙版納州林業和草原局專業號 2024/1/26 11:16:39
合果木(Michelia baillonii (Pierre) Finet & Gagnep.)是木蘭科含笑屬的大喬木植物。株高可達35米;幼枝被褐色平伏長毛;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初被褐色平伏長毛;花呈黃色,向內漸窄小,內輪披針形,藥隔短銳尖,雌蕊群窄卵圓形,花柱紅色,雌蕊密被淡黃色柔毛;聚合果肉質,倒卵圓形或橢圓狀圓柱形,蓇葖中脈木質化,扁平彎鉤狀,宿存于粗壯果軸;花期3-5月;果期8-10月。因其果實多數蓇葖粘合在一起,生長發育成卵球形,故而得名“合果木”。
合果木分布于中國云南,印度、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亦有分布,常生長于海拔700-1700米的山地雨林中。其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氣候,較耐寒,適宜在深厚肥沃的磚紅壤、紅色石山土和沖積土上生長。合果木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于易危(VU)。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合果木的樹皮可入藥,具有祛風除濕、消炎清熱等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疼痛、頭痛等癥狀。因其生長迅速、樹干通直、材質堅韌、結構細致、花紋美麗等特點,可用于建筑、枕木、高級精美的家具、室內裝飾、高級貼面、膠合板、軍工器械等用材。合果木的樹冠寬廣,枝葉茂密,花色美麗又芳香,可供庭園觀賞及行道、荒山綠化種植;花可提取芳香油;種子可榨油。
合果木屬于大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1米,嫩枝、葉柄、葉背,被淡褐色平伏長毛。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22(-25)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闊楔形,上面初被褐色平伏長毛,中脈凹入,殘留有長毛,側脈每邊9-15條,網脈細密,干時兩面凸起;葉柄長1.5-3厘米,托葉痕為葉柄長的1/3或1/2以上。
花芳香,黃色,花被片18-21,6片1輪,外2輪倒披針形,長2.5-2.7厘米,寬約0.5厘米,向內漸狹小,內輪披針形,長約2厘米,寬約2毫米,雄蕊長6-7毫米,花藥長約5毫米,藥隔伸出成短銳尖,花絲長11.2毫米;雌蕊群狹卵圓形,長約5毫米,心皮完全合生,密被淡黃色柔毛,花柱紅色,長約1毫米,雌蕊群柄長約3毫米,密被淡黃色柔毛;花梗長1-1.5厘米。
聚合果肉質,倒卵圓形,橢圓狀圓柱形,長6-10厘米,寬約4厘米,成熟心皮完全合生,具圓點狀凸起皮孔,干后不規則小塊狀脫落;心皮中脈木質化,扁平,彎鉤狀,宿存于粗壯的果軸上。花期3-5月,果期8-10月。
合果木分布于中國、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緬甸、泰國和越南北部等地。
在中國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熱帶季雨林和雨林山谷中,包括勐臘、景洪、金平、普洱、瀾滄、思蒼、滄源、耿馬、臨滄及盈江等縣。垂直分布在盈江一帶多生于海拔700-1000米;在向南開口的滇東南河谷的迎風坡面上,海拔700-1000米;在向南開口的滇東南河谷的迎風坡面上,海拔為800-1500米,稀達1700米;在瀾滄江兩側盆地邊緣中山,由于逆溫層的作用,出現于1300-1500米之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