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公園發現舞虻科中國新記錄屬和新種
神農架國家公園保存了地球同緯度地帶唯一完好的北亞熱帶原始森林生態系統,是北緯31度神秘線的綠色奇跡、全球生物多樣性王國、世界地史變遷博物館、第四紀冰川時期野生動植物的避難所和眾多古老孑遺、珍稀瀕危、特有生物的棲息地,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類型、生物演化等方面是全球同緯度山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2021-2022年,團隊在神農架國家公園神農頂樣線通過馬氏網誘集法開展了不同海拔梯度雙翅目昆蟲的調查。2025年,團隊在海拔1558米處發現了舞虻科一中國新記錄屬—稀有的缺脈螳舞虻屬Anaclastoctedon,全世界目前僅已知5種,并命名了1新種:神農缺脈螳舞虻Anaclastoctedon shennongana。相關成果發表于2025年發表于《Entomotaxonomia》。
螳舞虻亞科Hemerodromiinae隸屬于雙翅目舞虻科,目前我國已知5屬60種。缺脈螳舞虻屬Anaclastoctedon是螳舞虻亞科1小屬,全世界僅知5種,分布于東洋界和澳洲界。該屬的主要特征是:翅脈R2 3,R4 5,M和CuA1不分叉;觸角芒無基節;第九背板與下生殖板分開;尾須雙葉狀,上葉大且端部寬。本文首次報道該屬在我國有分布,并記述采自神農架國家公園的1新種:神農缺脈螳舞虻Anaclastoctedon shennongana。
神農缺脈螳舞虻雄蟲體長2.0–2.3 mm,翅長2.2–2.3 mm。頭部黑色具灰白色粉被;復眼金屬紫色;顏窄于額;觸角暗黃褐色,鞭節短錐形;觸角芒暗黃褐色,較長;喙和須黃褐色。胸部單黑色至黑色被灰白色粉;足暗黃色,第5跗分節暗黃褐色;前足腿節加粗,寬為前足脛節寬的2.1倍,腹面具2排黑色小齒,端部4-5根長背鬃;中足脛節具1長的褐色端腹鬃。翅透明,翅脈暗黃褐色,翅脈M2存在,平衡棒黃褐色。腹部末端明顯下彎,暗褐色;尾器顯著膨大。雌蟲體長 2.5–2.7 mm,翅長2.3–2.4 mm,形態與雄蟲相似,但觸角鞭節和觸角芒褐色。
新種神農缺脈螳舞虻Anaclastoctedon shennongana Li, Liu, Yang & Gao, 2025
A. 雄蟲,側視;B. 雌蟲,側視;C. 前足腿節,側視;D. 雄性外生殖器,側視(引自原文)
新種的采集地點
本研究首次在神農架國家公園發現了舞虻科中極其稀有的種類。研究團隊下一步將深入開展神農架國家公園雙翅目昆蟲的調查和研究工作,為神農架地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該研究由神農架國家公園本底資源綜合調查研究項目、神農架金絲猴保育生物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完成,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李思涵為本文第一作者,華中農業大學劉曉艷副教授和包頭師范學院高尚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信息:Li S, Liu X, Yang D & Gao S (2025) The genus Anaclastoctedon (Diptera: Empididae) newly recorded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from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Entomotaxonomia 47(2): 166-16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