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牡丹種出“振興密碼”

初秋時節,踏著晨露,走進牡丹田里,拿一個籮筐,伸手采摘下已經結籽的牡丹果莢;筐子裝滿后,倒在偌大的廠房里進行晾干,村民臉上的笑容寫滿了幸福。
這是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安農花卉種植銷售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采摘現場,每年的這個時候,村民們有二十天左右采摘牡丹籽的時節。
“這個基地流轉了黃屯村、王屯村、尹集村的1000多畝土地,進行牡丹的集中種植管理。”合作社負責人蘇波介紹說,合作社共有9個牡丹種植基地,分布在牡丹區、單縣、東明等地,共有5000多畝,大部分是油用牡丹,也有觀賞牡丹。
“油用牡丹籽有兩種用途。”蘇波熱情地向記者介紹,“牡丹果莢在太陽下暴曬后用來做牡丹油,另一種在廠房里陰干后用來育苗。”
黑亮亮的牡丹籽從果莢里蹦出來的那一刻,就踏上了新生的征途。
工人們正在牡丹田里采摘果莢。桑秋華攝
秋天,晾干后的牡丹籽用來育苗,2年生就可成苗出售,一畝地收入4萬元左右;深加工的經濟價值更大,合作社有聯營的加工企業,榨出的牡丹籽油論克賣,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貴賓”。
采摘工李繼來告訴記者,他是尹集村人,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后,成為了產業工人,每個月還可以按時發工資,家門口就業,可以繼續做輕車熟路的“老本行”,而且上下班方便,這日子別提多甜蜜。
即將出殼的牡丹籽。桑秋華攝
同樣把日子過得紅火的,還有種植觀賞牡丹的劉志昂。
他的牡丹田位于菏澤魯西新區佃戶屯街道張堂社區,當記者走進牡丹田時,他正忙著給牡丹施肥。
見到記者,他黑黝黝的臉龐露出了笑容,自從種上牡丹,他的日子“開掛”起來,春天里賣鮮切花,秋末冬初售賣牡丹樹苗,春節前銷售催花牡丹。
“鮮切花以前沒人要,現在可是搶手貨,很多外國朋友也喜歡上了象征富貴的牡丹花。”劉志昂喜滋滋地說,“一枝鮮切花在國內價格是6元-8元;‘遠嫁’到荷蘭、新加坡等國,價格翻倍!”
春天,村民們在梳理牡丹鮮切花。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菏澤市天香傾城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則開通直播,網上銷售牡丹鮮切花。
“真的是雍容華貴,都是現切的,趕緊下手吧……”每到春天,幾個直播團隊輪番“上陣”推介鮮切花。合作社設有冷庫,可以將鮮切花保存得更鮮美。
“我們流轉了村民500多畝地,集中種植牡丹,經營鮮切花,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并助力周圍村民增收500多萬元。”天香傾城合作社負責人李福振自豪地表示,牡丹花已經“花開”全國各地。
牡丹花已經成為村民的“幸福花”。每到四五月份,是牡丹種植戶最忙的時候,整理牡丹花苞、打枝、梳葉,然后一捆一捆放在一起,幾個人才能完成。
牡丹樹苗也是很可觀的一筆收入。
“這幾年政府非常重視,全方位提供服務,牡丹價格水漲船高。”談到此,牡丹種植戶劉志昂說,拿5年生牡丹為例,過去一棵賣160元左右,現在一棵能賣到500多元,花農的辛苦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而今,在魯西南菏澤,牡丹已經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富貴花”,成為鄉村振興的“密碼”,描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我們的牡丹種苗不但在國內銷售很好,而且在國外也受青睞。”菏澤牡丹商會副會長王建立說,現在,菏澤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品種和數量都穩步增加,占全國牡丹種苗出口量的80%以上。
春天,大田里,盛開的各色牡丹爭奇斗艷,開出村民的“幸福路”。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菏澤牡丹栽培歷史悠久,自古便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立足這一傳統資源優勢,菏澤堅持種苗培育和專業種植并重,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