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貍筑壩與鼴鼠打洞:理論建構與解構
有的學者喜歡建構理論體系,就像河貍筑壩;有的學者什么喜歡解構,就像鼴鼠打洞。
河貍(beaver)屬于嚙齒動物,體長74~100厘米,體重25千克左右。河貍聰明,可以定向咬倒樹木。有時為了將岸上筑壩用的建筑材料搬運至截流壩里,不惜開挖長達百米的運河。河貍將樹干插入河床泥中作樁,然后再壘石塊、泥土等雜物,它所建造的堤壩可經得起大水的沖刷。河貍把水攔住,小則匯合為池塘,大則可成為面積達數公頃的湖泊。
小小河貍卻能夠創造出湖泊供自己暢游和生活,的確是偉大的建筑師。在加拿大人心中,它是一種能通過改變環境來維持生存的“智慧而高貴”的動物。它是加拿大的象征性動物,常常被印制在硬幣上、郵票上,有時還會被繪制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河貍的影響力遠超加拿大鵝。
理論家就像河貍,動不動就把寬廣的學術疆域圍起來作為自己的領地,撰寫什么人類社會發展史、中西文學總論、人性論等宏大的著作。理論家的建構是在學術上筑窩。水平高的學者,其建筑物可以為自己遮風擋雨,甚至安身立命;還可以為志同道合者提供聚會的場所,成為談天論道的樂園。最為成功的理論建筑,必須經得起歷史長河的沖刷,后人可以不時地在此舉辦symposium,一起喝酒研討。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理論家的建筑水平都比不上河貍,往往都沒有漲大水,整個體系就倒塌了。
鼴鼠的拉丁文學名為mole,是“掘土”的意思。它的身體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腳大而向外翻,并配備有力的爪子,像兩只鏟子。鼴鼠身體矮胖,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他的頭緊接肩膀,看起來像沒有脖子,整個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機很相似。它身上有短而柔軟的深棕色毛發,毛尖不固定在某個方向,非常適合在狹窄的隧道中穿梭。它挖的隧道向四面八方延伸,里面繁殖的蚯蚓和蝸牛是它的美食。一個成年鼴鼠的洞穴可以覆蓋7000平方米,像迷宮一樣復雜。
1702年的一個夏夜,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在皇家公園馳騁。正當他玩得很開心時,他突然馬失前蹄,摔成重傷而死。威廉三世沒有兄弟,結果瑪麗女王的妹妹安妮繼承王位,成為英國斯圖亞特的第二位女王。從此,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名存實亡。沒想到,是一個鼴鼠洞害死了國王,改變了英國的歷史!
有的學者就像鼴鼠,不停地打洞,什么建筑都經不起他的折騰。理論體系大都是虛構的,碰上鼴鼠式的解構,肯定土崩瓦解。
學術離不開理論建構,但不合理的建構就像危房,需要推到,所以還需要解構。學術史正是河貍與鼴鼠相互斗爭的歷史。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