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這一新物種,竟是他發現的→
在玉林學生張逸軒不足10平方米的臥室里,養著幾十種他從大自然尋覓回來的“寶貝”,有昆蟲、蝦、魚,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蟹,時間最久的養了近三年。
去年,張逸軒在容縣都嶠山山澗發現了華石蟹屬新物種:卷肢華石蟹。
從小熱愛自然 熱愛生物
張逸軒今年17歲,是玉林高中一名準高三學生。
張逸軒和爸爸在山里采集小螃蟹。
“我們小時候在農村,沒少捉魚摸蝦。”爸爸從小在農村長大,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小伙伴摸魚捉蝦。或許是受了爸爸的影響,張逸軒從小就特別喜歡魚蝦蟹。后來,智能手機興起,為了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爸爸媽媽一有空就帶他到戶外玩,去擁抱大自然。
張逸軒采集到的玉州黔桂溪蟹。
放寒暑假,父母無暇照顧他,只好送回平南老家,那簡直是張逸軒的快樂天地。“出門就能捉魚捉蝦,真是太開心了!”
像大部分五六歲的小男孩一樣,張逸軒也曾迷戀過恐龍。對于恐龍的種類、特點、習性等,他如數家珍。至今,爸爸仍保存著張逸軒小時候看過的恐龍圖書。
臥室里藏著個迷你生物研究室
如果說小時候捉魚蝦蟹是一種童趣,那現在分辨、鑒定魚蝦蟹、昆蟲則是張逸軒更為熱衷的事。為此,爸爸給他買了一臺顯微鏡。每次從山上帶回“寶貝”,他就一頭鉆進自己的房間,首先用盒子給“寶貝們”安個家,然后準備工具,打開顯微鏡開始解剖、對比、研究、做記錄,查閱文獻資料。遇上有價值的生物,他會制作成標本。
張逸軒通過顯微鏡觀察螃蟹的腹部器官。
在張逸軒不足10平方米的臥室里有一個置物架,上面擺放著幾十種他從大自然尋覓回來的“寶貝”,有昆蟲、蝦、魚,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蟹,時間最長的養了近三年。置物架旁邊的椅子上,還放著十幾個浸泡在瓶瓶罐罐里的標本。顯微鏡就放在他的書桌上,各種工具一應俱全,儼然一個迷你生物研究室。
“這只是南海溪蟹,一年前在六萬山捉到的,前段時間剛蛻殼。”張逸軒拿出一只漂亮的螃蟹,它大約有三根手指大小,蟹腳節節分明,活力十足。他還展示了前幾天剛捉回來的小蝦。“這個蝦不同于其他的河蝦,尾巴泛著紅,眼睛也特別小。”
發現淡水蟹新物種
去年,張逸軒在容縣都嶠山某個山澗發現了幾只螃蟹,“粗一看這種螃蟹平平無奇,仔細看,感覺跟別的淡水蟹又有所不同”。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張逸軒帶了7只回家,在顯微鏡下解剖觀察之后發現,這種螃蟹跟同屬的其他物種相比,雄性腹肢末端比較狹窄而且邊緣外翻。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他從形態學的角度鑒定,認為這種螃蟹是一個新物種。
新物種卷肢華石蟹。
這一發現,讓他很是欣喜。他聯系到了南昌大學鄒節新副教授,并將標本寄往南昌。在鄒節新副教授的指導下,張逸軒進一步提供關于這種螃蟹的生活環境、產地等相關信息供實驗室研究,結合基因分子檢測,這種螃蟹被確定為新物種。鄒節新副教授團隊將這一發現撰寫成論文,并在國際期刊Zookeys上發表。論文將廣東和香港的鰓刺隱溪蟹修訂為鰓刺華石蟹,描述和命名了張軒逸在容縣發現的華石蟹屬新物種:卷肢華石蟹。
也是這一發現,使華石蟹屬由3種擴增到5種。加上這個新種,廣西的淡水蟹以43種超過臺灣的42種,成為僅次于云南的中國淡水蟹多樣性第二大省份。
“目前發現的華石蟹都沿珠江流域分布,未來還可能在珠江流域發現更多的華石蟹新種。”張逸軒說。
為喜歡的事情而努力
卷肢華石蟹。
爸爸媽媽都十分支持他的愛好,一有時間就帶他去戶外采集,手電筒、手套、鏟子、桶、盒子、網兜就是他的裝備。這些年,父子倆幾乎跑遍了玉林所有的山脈,周邊的江河湖泊也常有他們的身影,最遠的一次去到昆明,幾乎是去到哪兒就采集到哪兒。
大山深處物種更豐富。
張逸軒加入了十幾個魚蝦螃蟹生物愛好者的微信群、QQ群,每當群里有人提問或是分享有趣的生物信息時,他都積極互動。他的QQ空間,分享的幾乎全都是他外出采集的日常。他還特別喜歡看“生物大咖”們的論文,盡管很多都是純英文,但并不妨礙他“汲取營養”。
張逸軒喜歡生物,計劃明年報考生物方向的專業院校,“我希望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尋生物的奧秘。”張逸軒說。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