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塑料對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網的生態效應
微/納塑料(Micro/nanoplastics,大小< 5毫米)作為一種新型環境污染物,已經廣泛分布于全球各類生態系統,從沙漠到農場、從山頂到深海、從熱帶到北極雪地,無處不在。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不僅威脅著水生生態系統,也對陸地生態系統構成了新的挑戰。微/納塑料的攝入和生物累積可能對生物體產生復雜的不利影響,且這些影響可能沿著食物網進一步擴散和傳播。
相較于海洋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中微/納塑料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盡管有一些研究關注了微/納塑料對個別物種及其相互作用的影響,但關于微/納塑料對多營養級生物互作及生態系統功能,特別是對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網的影響,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為了填補這一關鍵的知識空白,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動態研究組與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Carlos M. Duarte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Elvis Genbo Xu副教授合作,對微/納塑料對植物及地上-地下關鍵生物類群(圖1和圖2)的生態效應進行了系統總結,并探討了微/納塑料沿陸地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關鍵擴散路徑(圖3)。
研究表明:微/納塑料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廣泛存在,并對陸地生物群產生了重要影響。微/納塑料可以在陸地植物及其相關的地上-地下關鍵生物中積累,通過多種潛在路徑在營養級間傳播,并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格局、生態系統過程和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當前,微/納塑料的營養級轉移及其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長期影響等方面研究仍十分薄弱。因此,未來需要全面評估微/納塑料的生態效應,并制定有效的策略來減輕其對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網的不利影響。同時,應采取預防性方法來監管陸地生態系統中的微/納塑料污染,以保護陸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Ecological effects of micro/nanoplastics on plant-associated food webs”發表在植物學頂級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版納植物園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動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Muhammad Ilyas為第一作者,徐國瑞副研究員和楊潔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云南省“興滇英才”以及版納植物園“十四五”規劃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圖1微/納塑料對于地上生物的生態效應
圖2微/納塑料對于地下生物的生態效應
圖3微/納塑料在地上-地下食物網中的傳輸路徑示意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