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守“鱟”迎來最美邂“鱟”
《人民政協報》( 2022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本報記者 照寧
“廈門市持續開展守‘鱟’行動,近來市民經常能在海邊美麗邂‘鱟’,這就是多舉措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動體現。”11月5日,在民革廈門市委會、福建省擔當者行動教育基金會等多個部門和機構聯合舉辦的關于保護中國鱟的調研座談會上,與會專家的一席話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中國鱟是國家二級海洋野生保護動物,是地球上唯一存活近5億年并仍保留原始相貌、擁有藍色血液的神奇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級別,享有“海洋活化石”的美譽。近年來,由于濫捕、濫殺以及幼鱟棲息成長的海岸線潮間帶被開發、破壞等原因,中國鱟數量急劇減少。統計數據顯示,短短30年來我國的鱟資源直線下跌了90%,從原先的福建沿海常見原生物種轉為瀕危。
在一次基層調研中,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的多位海洋生物學者對廈門與臺灣金門海域間的中國鱟生存狀態表示擔憂并提出呼吁,這引起民革廈門市委會的高度關注。之后,民革廈門市委會針對中國鱟保護課題組織黨員開展專項調研并撰寫社情民意信息。2020年、2021年,市人大代表、民革廈門市委會副秘書長黃鳴鶴連續兩年在市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在廈金海域推動建立中國鱟繁育保育區的若干建議》;今年市兩會期間,《關于制定廈金海域中國鱟增殖放流中長期規劃的提案》又作為民革界別提案提交。
如何提高廈金海域中國鱟的數量,讓中國鱟在這里安心繁衍?民革廈門市委會提出,推動建立中國鱟生態文化展示館,面向公眾做好“海洋生態教育”科普工作,向市民講好“中國鱟故事”;在廈門建立中國鱟人工育苗基地;建立廈金海域中國鱟保育區;定期開展中國鱟增殖放流活動;設立生態修復專項基金,專門用于生態修復;在閩西南協同發展框架下推動中國鱟保護區域協作等建議。
民革廈門市委會的建議得到廈門市相關部門的重視、采納及推進。2020年,廈門市撥專款在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設立中國鱟生態文化展示館;2021年,鱟科學與保護亞太國際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中國鱟人工育苗、增殖放流及棲息地保護項目”得到落地。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等多家單位近年來持續開展廈金海域中國鱟增殖放流活動,總計投放1.5萬尾以上人工孵化的中國鱟幼苗,其中2021年的幼苗主要由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實驗室自行孵育。
相關部門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廈金兩地海洋科學研究及海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支持科研部門組團赴臺灣金門考察交流,加強中國鱟育苗及保護技術的溝通和互動,共同構建廈金海域中國鱟科研基礎數據庫,實現廈金海域中國鱟科研數據共享,為中國鱟保護合作提供基礎數據、理論依據及科學建議。
守“鱟”行動是民革廈門市委會參與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生動體現。近年來,民革廈門市委會在“科學放生”“濱海濕地保護”“沙灘修復”“海洋生態多樣性”“海洋文化研究與傳播”等多方面持續發力,為補充大廈門灣的生物群體資源、完善廈金海域海洋生態保護系統、改善水質和水域生態環境等貢獻了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