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瘧原蟲躲避人體免疫系統新線索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惡性瘧原蟲可通過關閉自身關鍵基因等方式,使其長時間不被人體免疫系統發現。該研究成果或為解決瘧疾的慢性無癥狀感染問題提供新思路。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的嚴重傳染病。美國康奈爾大學韋爾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期在英國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有些成年人感染惡性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之一)后,并不會立刻出現癥狀,但這些瘧原蟲可能會被蚊子隨血液吸走并傳播給下一個被叮咬的人。這也是瘧疾較難根除的原因之一。
據研究人員介紹,惡性瘧原蟲進入人體后會侵入紅細胞進行復制,但它必須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或被脾臟清除,因為脾臟會過濾掉有缺陷的紅細胞。為躲避這些風險,這類寄生蟲依賴一個由大約60個基因組成的基因家族var,每個var基因都編碼一種能插入紅細胞表面的蛋白質。
當惡性瘧原蟲啟動其中一個var基因時,突出的蛋白質會使紅細胞附著在血管壁上,使紅細胞和其中的惡性瘧原蟲躲避進入脾臟。但大約一周內,免疫系統會產生識別這種蛋白的抗體。這時,瘧原蟲會關閉該var基因,表達另一個var基因,從而避免被發現,延長感染時間。
據介紹,惡性瘧原蟲每次只表達一個var基因,如果用完了全部var基因,重新激活先前使用過的基因將會導致它迅速被免疫系統清除。然而,這還無法解釋慢性瘧疾感染可以持續十年甚至更久。
為解開這一謎團,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來分析單個惡性瘧原蟲如何調控var基因的表達。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惡性瘧原蟲一次只激活一個var基因,但有些會同時激活兩個或三個,而有些則完全不表達任何var基因。
研究人員說,這揭示了惡性瘧原蟲逃避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的一個機制。沒有var基因表達,這些瘧原蟲也可能通過藏身骨髓等處避免被脾臟過濾。弄清這一機制或可為解決慢性瘧疾感染問題提供新策略。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