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談談自然災害與生物多樣性
洪水和颶風、干旱等,這種超級自然災害對于生態系統固有的平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短期的沖擊。因此它們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減緩是有短期負面作用的。
但是,就個別物種局部來說,又不盡然。矛盾都是辯證的、對立的、統一的。比如1998年的洪水中,十幾頭麋鹿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逃出來,橫渡長江,逐漸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野化麋鹿種群。麋鹿的走出保護地,帶來野外種群的恢復,對曾經一度在中國本土消失的麋鹿種群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這類案例遠不止一例,其他一些受困于環境的一些涉水的物種都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對大型自然災害的全面的、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以及對災害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影響做出全面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尤其重要。
大災之后常常有大疫,因為災情導致野外生命的死亡,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會伴生著一些特殊的致病微生物,迅速的傳播。所以通常講“大災之后要防大疫”。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大災之后發生大疫(瘟疫的疫);
但是大災之后防大疫,往往又產生帶來過度的消殺、消毒,這些工作,進一步又會給生物多樣性帶來一個比較大的負面的影響。
圖片來源:CCTV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來了解清楚災害對生物多樣性的全面的影響?怎么樣來積極、客觀、正確地來應對災害情形下的生物多樣性?盡管有初步的認知,這是一個我們還需不斷學習的過程。
災害過程之中的圈養動物、寵物、牲畜、動物園觀賞動物等等,這些也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應該努力減少它們的困境,解決它們的問題,釋放它們的壓力。
洪水中養殖中華鱘的逃逸危害生物多樣性
洪水中養殖中華鱘的逃逸危害生物多樣性
再有一點特別值得談的是,災害與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在我們城市建設過程之中,往往由于工業文明的慣常的做法和審美觀,存在沒有充分的給生物多樣性、給自然以充分考量的地方,比如堤岸、河道的硬化,就是一個工業文明的產物。它既對于災害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是災害構成的一部分,也對生物多樣性有極明顯的負面作用。
所以,在災后重建的時候,格外的應該注意拆除、減緩這些問題。比如說我們很多城市公園水系里面都有防滲措施,借著這一次的洪水之后的重建工作,建議都把它去拆除掉。如果沒有防滲系統,那么水深大幅度不減緩,水的退去會有效的增加,地下水的補充會得到非常好的改善,而且的生物多樣性也會得到恢復。
2004年圓明園在建的人工磚墻硬化堤岸
如果大家不理解硬化的河道堤岸對于水患的負面影響,大家可以參考20年前印度洋海嘯之后的一些調研報告,硬化的堤岸的后邊,海嘯帶來了更大的損失。而自然的堤岸后面,損失會小很多。
現在我們北方普遍的存在著地下水超采、水位下移的情況,所以北方城市短期內解決洪澇的有效方法,是把現有的防洪工程、濕地進行稍加改造,就能夠變成這樣積極有效的良好措施。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