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欧美一级视频高清片-欧美一级视频免费-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午夜激情视频在线播放-午夜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不再忙開會、做設計,我和巡護員爬遍了老河溝的每一個山頭,這才是最真實的自然保護|王德智 一席

媒體:原創  作者:桃花源基金會   專業號:桃花源基金會 2024-09-12 12:28:05

王德智,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首席科學家。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巡護和社區工作還是原來的那些內容,并沒有什么創新的東西,只不過不再把理念掛在嘴邊,而是和巡護員一起認真做好那些最簡單、最基本的小事,找到大家能做到的一點點小的改變,然后監督著大家一起去改。

踩實每一步

可以慢,不能停

“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主題演講

2024.09.02 北京

______________

大家好,我叫王德智,來自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我們是一家專注自然保護的公益機構,目前在地方政府的委托和監督下,管理著五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422平方公里。

▲ 桃花源基金會目前的五個保護地

說到自然保護,很多人都會問:你們到底是保護動物還是植物?你們是不是要在山上去追蹤、研究、救護野生大熊貓?是不是還要種植什么紅豆杉?其實這是大家對自然保護最普遍的一個誤解,保護自然不等于保護某種野生動植物。

研究可以針對單一的物種,就像二十多年前我在廣西研究中國特有的一種靈長類,叫白頭葉猴,它的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 白頭葉猴和它生活的廣西崇左喀斯特石山

即便對于這種動物,想要讓它逐漸恢復健康的種群,也必須把它生活的整個石山保留下來,而不是單獨給它投食、幫助它繁衍,那樣繁衍出來的個體能夠在這石山當中長期生存下去嗎?又會給石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其實這些問題我們沒有辦法知道。

到目前為止,人對自然的認知還極度有限。科學家估計有86%的陸上生物和91%的海洋生物尚有待發現,更別說這些生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了。所以保護針對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是要保護一個具有自我修復和抗壓能力、能夠給所有生命提供生存和繁衍保障的完整的生態網絡。

而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入手,自然保護地是全球公認的最有效的自然保護形式:找出地球上還沒來得及被破壞的、相對健康的生態系統,用立法等形式阻止人類活動繼續改變這些區域,讓自然的力量來恢復生態系統的活力,并逐步擴大面積。珍稀的動植物只是反映生態系統的原生性和恢復情況的一類指標。

2023年,中國響應COP15提出的全球保護目標,也提出到2030年,全國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地區和海洋要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2030年很快了,而目前,雖然我國已建立近萬處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但這些保護地也只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而這18%還不一定都充分有效。所以除了政府的主力軍,發揮全社會的力量來建立和有效管理保護地也很重要。

親手建一片保護地

十多年前,我結束了對白頭葉猴的研究,就一直做自然保護的工作。不過那時主要是做培訓、做規劃,用國外總結的分析保護問題的邏輯框架和技能,培訓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

雖然培訓完了總被大家稱贊是“科學的理念”、“先進的理念”,但時間長了,我們卻發現,這些科學先進的理念給保護地帶來的,最多是一本不錯的規劃,放在書架最高的那一層吃灰,很少為保護地帶來實際變化。所以心不甘啊,希望有機會自己下場管理一片保護地。

于是到了2011年,桃花源基金會的前身來到了四川省平武縣老河溝。那里曾經是一片國營的林場,110平方公里、海拔落差2000多米的大山,1998年天然林禁伐之后,那里只做防火和人工林的撫育。

但是這一片地方的價值遠不止如此。老河溝北邊靠著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里有的動植物,這里幾乎都有,包括大熊貓、羚牛、川金絲猴等一級保護動物。而且老河溝因為山體陡峭,有近85%的面積還保有原生的或砍伐后天然恢復的植被,這是一個相對健康完整的生態系統,有保護的價值,可惜還沒被保護起來。

于是我們抱著“自帶干糧來打工”的心態,帶著籌資的社會公益資金,希望獲得政府的委托來建立和管理保護地,幫當地補上這個空缺。

“自帶干糧來打工”,想著肯定會被熱烈歡迎,但實際是,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事物,更多的是懷疑:你們就來做保護?你們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感謝當地政府,最終還是決定給我們這個機會,將老河溝委托給我們管理50年。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委托和監督、由民間力量管理的自然保護地。

老河溝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在當地組建一個保護團隊。我們從保護地周邊的村莊、鄉鎮和原來的林場招募了一批專職的巡護員,由這批人來落地所有的保護行動。

那這些保護行動又是什么呢?我們覺得自然保護地的核心就是要“還自然以自然”,不斷去發現、阻止、排除對保護地造成破壞的人為干擾。在老河溝,影響最大的行為就是偷獵和采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河溝西北邊界的一個村子大部分的青壯年因為獵殺販賣大熊貓、羚牛、林麝等一級保護動物而入獄。現在雖然有經驗的獵人少了,但獵殺的工具更便宜、使用更廣泛、也更難追蹤了。這張照片就是在老河溝最常見的兩種狩獵工具:獵套和獵夾。

這兩種工具都不值什么錢,而且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所以獵人可以一次安放十幾到幾十個,即便被發現也沒辦法追查到自己。它們的殺傷力非常強,對獵物只挑選大小,不選種類,用來獵殺野豬的工具同樣可以獵殺黑熊、熊貓。

在這11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兩人哪怕間隔5米都可能完全被遮擋的密叢中,在五六公分厚的落葉下搜索這些獵套獵夾,對于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就是大海撈針。雖然老河溝只有兩個能開車進入的入口,但對當地人來說,步行翻山進入老河溝是當年的捷徑。除了去打獵,他們還可以去采集藥材、挖蘭草、挖山藥。我們不可能安裝真正能擋住人的圍欄,把整個110平方公里全都圍起來。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中國大部分山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都特別常見,難以管理。只能靠巡護員日常巡護,盡量發現、排除獵套獵夾,增加威懾,同時在保護地周邊社區多做宣傳。

▲ 巡護員們在巡護

根本原因在于人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冒出個疑問,光這樣做有用嗎?

的確,如果不改變當地百姓對大山的破壞性利用,問題沒辦法解決。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將保護地周邊村子劃入到工作范圍,嘗試幫大家找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我們邀請設計過鳥巢的知名國際公司,按照我們的思路做了老河溝總體的保護和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在2016年還得了英國的一個獎。但是這個充分體現我們自信的設計和規劃,剛堅持到獲獎的那年就執行不下去了。

舉個例子,老河溝周邊社區的發展是規劃中重要的部分,起步的設計就是發展生態農產品。我們號召周圍的村民按照給自家孩子吃的標準來種植和養殖農產品,我們用兩倍甚至三倍的價格來幫助他們銷售。

雖然這個項目一度顯得很成功,有160多戶農戶參與到農產品的生產中,每戶每年能有幾千到上萬元的收入。但是從2016年開始我們銷售越來越難,和這些農戶之間的矛盾快速激化。

一方面不是生態種養的產品都是高品質好吃的產品,對不起那兩三倍的價格。另一方面農戶對越來越高的種養殖標準的抵觸情緒不斷上升。在遭遇非洲豬瘟、豬肉完全不能銷售的一年,大家也不愿和我們分擔任何損失,只說“是你們讓我養的啊”。

哪出問題了?

雖然有設計的原因,但是有個更重要的原因:人。

我們很多巡護員文化水平也就是初中、高中,給大家布置的巡護或社區宣傳的任務,雖然做了,但效果呢?就像這張2016年12月我們的巡護員走訪一戶村民后寫下的訪談記錄表,除了家庭的定位和人數,其他信息全是空白。

也許我們向村民宣傳了防火禁獵,但我們有能力判斷村民真聽進去了嗎?也許我們征詢了村民參加生態農產品生產的意愿,但我們真正知道他參與的原因、過程中思想的變化嗎?

對一線巡護員、對基礎工作的效果,我們心里都沒底,更根本的問題在我們管理者自己。

我們管理者一直在忙開會、項目設計、伙伴溝通這些“大事”,交給巡護員做的事自己實操都不夠,當然沒有辦法對大家這些看似“簡單”的基礎工作進行監管了。

那時候我自己也到了一個低谷期,碰上2020年疫情開始,很多會也沒法開了。那行,咱們就把上層設計的事兒全都放下,基金會幾乎所有人都壓到一線,成為巡護員。

現在,桃花源團隊的54人中,51人常年扎在保護地,財務、宣傳、包括我自己,都到了保護地。當然,在保護地不是像這樣換一個地方來辦公:

我們更多的時間不是坐在辦公桌前,而是跟巡護員一塊兒去巡護、一塊兒去做社區訪談、一塊兒掃廁所。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上山、下鄉、掃廁所”。

壓到一線,上山、下鄉、掃廁所

第一個就是上山巡護。除了像以前那樣安裝、維護拍攝野生動物的紅外相機,盡量發現獵套獵夾等人為破壞的跡象,更基礎的事是要熟悉我們管理的這片大山,要比任何盜獵者、采藥人都熟悉這片區域。

我們把保護地分成了一個個1公里見方的網格,每名巡護員都要一遍遍走到每一個網格,去熟悉每一道溝溝坎坎。只要外人可能走到的路線,我們都要走到,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盡量、及時發現人為的干擾或痕跡。

這張圖就是去年老河溝的巡護員一年巡護所覆蓋的網格,越紅的地方就是覆蓋的次數越多。

也是在2020年,我把老河溝70多個網格都走到了,從前在地圖上看過很多次的那些山頭,以前從來沒到過,這一次也都一個一個爬上去了。

雖然我走得慢,經常把巡護拖到天黑,被大家稱贊為“夜游神”;雖然一天之內經常從雨里走到高處的雪里,又從高處的雪里走回低處的雨里;雖然一開始大家對路線不熟,被迫滯留在3100米的山頂數了一夜的星星,因為沒帶睡袋,根本睡不著。

但是那段時間在我的記憶當中,更有老河溝越過山脊流動的云霧;更有早上一拉開帳篷就看到一輪紅日跳出云海;還有午餐時突然被近百只金絲猴包圍,圍著你嘰嘰咕咕。那時我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保護。

而相比巡護,下鄉訪談就更加骨感了。從村民的角度看,保護地的人又抓村民盜獵、又不讓人家挖藥,看似都是不讓大家掙錢的,所以一開始的抵觸很正常。

在我們的五個保護地,發生過幾位村民一起將摩托車抬過鐵門硬闖保護地的、將保護地主任晾曬的衣服剪爛的,還有說農田被“我們的”野豬毀了、找我們要賠償的,閉門羹或者見到我們只說自己民族語言就更常見了。

所以我們訪談就是要認識社區,要認識村民,同時要從村民能夠接納我們開始。訪談也要按照規范的流程,第一次先有熟人介紹,好說話,然后清楚地介紹自己和來意,坐定后先嘮家常、創造聊天的氣氛,再逐漸地問出想了解的信息。還要給對方提問的機會,這個交流是平等的。最后還要給下次來訪留下一個伏筆。

就是這樣一次次的交流,我們聽到的真話才越來越多了,我們也才能真正理解村民的困難和想法,他們也開始接受我們這個人和我們做的事兒了。后來發現,這套流程還讓我們的大齡男巡護員相親時也能順暢交流了。

第三個事就是掃廁所。每天清晨,我們保護地所有人都會去打掃衛生,掃廁所。因為公用廁所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公共資源,臟了大家都會抱怨,但很少有人會去主動打掃。

這件不需要任何技術門檻就能做好的事情,是磨練我們整個團隊做事態度的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上山和下鄉時才能有一個應有的態度。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巡護和社區工作還是原來的那些內容,并沒有什么創新的東西,只不過不再把理念掛在嘴邊,而是和巡護員一起認真做好那些最簡單、最基本的小事,找到大家能做到的一點點小的改變,然后監督著大家一起去改,這樣慢慢地,我們整個做事的水平開始明顯提升了。

還是用剛才社區訪談的例子,除了規范訪談的流程,我們第二步的改變就是建立和提升大家寫訪談日志的能力。

我們有不少年紀稍大的巡護員從未用過電腦,打字只會“一陽指”。然而不到2年的時間,老河溝所有的巡護員已經能夠書寫近1800字的日志,從準備、到過程、再到重要信息的梳理的分析,后面還有交叉的審核和保護中心的審核。

▲ 老河溝巡護員寫的一篇訪談日志

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的管理又看到了下一步可以提升的空間,我們還可以提升社區訪談全過程的效率,可以加強信息的積累和調用,就能更敏銳地發現問題、更合理地安排力量。于是,在2023年5月,我們搭建并開始使用線上的社區訪談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追蹤正在進行中的日志;可以查看每一個自然村、每一戶近期的所有跟進、檔案和日志;還可以查到每一名巡護隊員社區訪談的時間、次數、得分、參與審核的次數等工作數據。這個平臺的本質就是在管理上督促每一次訪談的每一個環節,從行前準備、到總結復盤、再到審核,都要認真完成并留下記錄。

▲ 用社區訪談平臺對訪談的每個環節進行記錄和管理

從0到1800字,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其實改變就在最后那兩年的時間里面。而從簡單的文字到系統化的管理,我們用了一年,把原來我們沒有辦法監管和提升的社區工作,變得可控并且能繼續提升了。

現在沒有人再故意和我們說自己的民族語言了,那位硬闖保護地的領頭村民成了我們帶動村民參與保護地共管的召集人,閉門羹幾乎沒有了,而是經常會被摁下吃飯。雖然偶爾也會有矛盾激化的時間,但可喜的是我們的巡護員總能通過社區訪談慢慢化解。

同樣,在巡護方面,我們把保護地內的每一個網格踏遍幾輪后,發現山間的小路可以更敏銳地反映人為干擾。像照片上左邊這條路比較清晰,說明人和動物都走得多,而右邊的路模糊,說明現在人和動物走得少。

?▲ 清晰的小路(左)和模糊的小路(右)

如果一條小路在短期內忽然從模糊變清晰了,而我們又沒有經常走,說明什么?很可能存在我們沒有發現的外人入區,應該在這條小路和相連的小路上加大巡查,發現遺漏的人為痕跡。

于是,我們巡護又增加了觀察小路清晰度變化的內容,并在巡護完成后,記錄每一段小路的長度、徒步的難易程度、能看到的重要動植物和下次巡護需要注意的點。目前老河溝分段記錄的小路258條,每季度都要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軟件用這些數據做圖。現在我們大部分的巡護員,包括曾經的“一陽指”,通過不斷地練習也能做出來了。

還有38年

經過十二年在老河溝一線的摸索,我們終于有一點保護地管理的經驗了,保護地的內外都開始發生變化。

2012年我們在山中調查動物的時候,一個星期的野外工作只看到三次中大型的野生動物。而現在,任何來保護地的訪客,在一天之內基本上都能看到野生動物,老河溝已經成了當地最容易看到野生動物的地方之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可以在我們基地逗留一個多月,陪我們過了個心驚膽戰的春節,這可是這個區域最危險的動物:

羚牛走后不到一年,一只二級保護動物毛冠鹿就成了基地的常客,一直持續至今:

中國森林中最隱蔽的獵手亞洲金貓可以在我們林區公路的旁邊捕獵和進食:

而所有巡護員最希望看到的野生大熊貓,老河溝建立后的10年,我們只見了一次,去年整年見了3次,而今年在大熊貓調查的26天里就目擊了四次。熊貓經常在哪些地方活動,我們也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保護地周邊社區的發展項目也出現了新的切入點。

能看野生動物、甚至有機會遇見大熊貓,這讓老河溝對部分游客具有了特別的吸引力。2022年下半年,我們開始篩選有意愿的村民培訓成為生態導賞員,讓他們帶游客進老河溝,走指定的路線。

村民對沿途動植物的介紹雖然還有一些科學上的錯誤,但混雜了不少本地的認知,還會帶游客查看拍攝動物的紅外相機。當然最有吸引力的還是偶遇真正的野生動物,還有兩次帶游客看到了大熊貓。

在整個導賞過程中,他們會約束游客的行為、保障他們的安全。但關于遇到帶有威脅性的野生動物時應該怎么做,這方面還需要加強。今年五一,有一隊游客在保護區水泥路旁邊的樹上看到了一只黑熊。導賞員立刻說大家趕緊跑,沒人跑,全都站在那里掏出手機拍照,結果熊下樹跑了。其實在野外遇到黑熊,應該先停下觀察,而不是立刻掉頭跑。

導賞員每次一隊最多能帶十人,每隊收150元的導賞費。而我們負責培訓、考核和管理導賞員,不收取任何費用,讓保護的成果完全給村民變現。

從2022年9月至今,我們一共培訓并考核通過了138名生態導賞員,他們帶領超過18000游客進入老河溝,總的導賞收入超過25萬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沒有什么收入來源的女性創造的。而這樣的導賞活動給村里的民宿、餐飲、農產品帶來了更大的收益,這是村民從前不會想到的新的掙錢方式。

導賞員陳小銀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之前覺得保護動植物是斷我們的財路,現在才發現保護的是我們的錢袋子”。

很高興鄉親們有了這樣的認識,這個認識既因為自然保護讓大家掙到錢了,也因為我們的訪談也正影響著大家的想法。雖然這個改變剛剛開了個頭,但我們還有時間,老河溝委托給我們管理50年,還有38年可以和鄉親們繼續去創造和改變,并且我們還有其他5個保護地。

從自然保護的一個規劃者、培訓者,到自己下場做保護地的管理者,再到和大家一起去打磨基礎工作的巡護員,我們的目光逐漸從外部的事兒集中到了人,最后集中到了我們自己。逐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能力和行為,慢慢積累微小的正向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外界的環境反而開始發生我們想要的變化。

有的時候不用追求捷徑,在沒有好辦法的情況下,用笨辦法不斷打磨基礎反而最容易獲得提升。正如最近我們保護地的骨干聚在一塊總結的桃花源的山野精神:踩實每一步,可以慢,不能停。這是我們54位桃花源人在自然保護地掃廁所和用掃廁所的態度來做基礎工作所收獲的。

最后,我的大女兒馬上滿18歲了,很抱歉我沒有辦法經常在城里陪伴她成長,但是她也到過我們的保護地和我們一起掃廁所,一起做基礎工作。她現在希望學生態學,也許有一天也會成為我自然保護的同路人,希望這次總結能夠作為她成人的寄語,我們共勉。

謝謝大家!

內容根據現場演講、講稿、試講綜合整理

策劃丨CH???????????

剪輯丨大凱

閱讀 70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十七岁高清在线观看| 黑人巨茎大战欧美白妇| 男人桶女人羞羞漫画全集|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日日插天天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男人的肌肌捅女人的肌肌|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k8经典网| 久草资源| 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 青青国产线免观|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影院|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 一级黄色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人成网站| 女人18岁毛片| 大陆年轻帅小伙飞机gay|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好大好紧视频| 小小在线观看视频www软件| 开始疼痛的小小花蕾3| 高清对白精彩国产国语| 新梅瓶4在线观看dvd|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美女被羞羞吸乳动漫视频| 亚洲最大色视频|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社区| 在线观看国产|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