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有了“官方定妝照”! 終結百年混淆,四大特征認對它
麋鹿有了“官方定妝照”!
終結百年混淆,四大特征認對它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鐘震宇
2025-08-01 09:48
麋鹿“全家福”標準像。其雄性長鹿角,雌性則無。 (作者供圖)
7月30日,麋鹿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等單位在京共同啟動“麋鹿回家40年”系列活動,并首次發布麋鹿標準像,為雄鹿、雌鹿和幼鹿確立權威圖像標識。此舉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麋鹿與其他鹿類混淆現象,規范麋鹿名字和圖像的科學使用。
從甲骨文到現代的文字迷局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麋”字,這是麋鹿最早的文獻記錄。此后,麋鹿頻繁現身典籍:《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梁惠王觀鴻雁麋鹿;《禮記·月令》提到“仲冬之月,麋角解”;《本草綱目》則強調“麋喜沼而屬陰,冬至解角”的習性。這些記載表明,麋鹿曾是古人熟悉的物種。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隨著麋鹿野生種群的消失,清代乾隆皇帝在《麋角解說》中將麋鹿與梅花鹿混淆,稱前者為“麈(zhǔ)”(通常指駝鹿),后者則為“麋”。時至今日,這種認知混亂仍在延續:學術翻譯中常將馬鹿、駝鹿誤作麋鹿,比如,把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馬鹿或者阿拉斯加的駝鹿錯誤地翻譯為麋鹿;網絡傳播中,各類鹿種圖像張冠李戴的現象比比皆是,讓公眾難辨真偽。
學名與英文名的中國印記
在生物分類學中,麋鹿隸屬于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麋鹿屬。它的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中,“Elaphurus”為長尾鹿屬,凸顯其長尾特征。這一全球通用的名稱,是科學家交流、研究,以及制定保護政策的統一標準,避免了俗名混淆。
除了學名之外,麋鹿還有多個英文名,其中尤為特殊的是“milu”——這是1985年中英簽署重(chónɡ)引進協議時,中方堅持采用的漢語拼音命名。這個充滿中國韻味的名字,讓麋鹿在世界舞臺上始終帶著鮮明的中國文化印記。
掌握四大特征可準確識別
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麋鹿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要準確識別它,需掌握其四大關鍵特征:
一是體型。成年麋鹿體重150-250千克,小于馬鹿和駝鹿,其中,馬鹿體重超300千克,駝鹿體重則高達700千克。
二是角形。麋鹿角枝向后向上分叉,尖端朝后,與多數鹿類角枝向前分叉、角尖朝前迥異。這是麋鹿長期進化的結果,與其生活的濕地、沼澤環境及習性相關,以適應穿梭濕地時,減少蘆葦和灌木的刮碰阻礙。
三是長尾。麋鹿尾長為70厘米,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這也是其標準像的重要特征,作用在于驅趕蚊蠅。
四是蹄與臉型。麋鹿的蹄分4趾,2個主蹄寬大多肉且具有蹼狀皮腱膜,不僅可適應沼澤地帶行走,還有利于在水中快速游動。其臉長似馬臉,便于水下取食時觀察周圍環境,警戒天敵。
重塑科學認知助力保護與科普
名稱與圖像的混亂,折射出公眾對麋鹿的陌生。此次麋鹿標準像的發布如同“身份鑰匙”,可辨信息真偽,助力保護與科普。公眾可通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官網查閱并獲取麋鹿圖像資料,正確認知這一自然與文化的雙重瑰寶。每一處細節的準確呈現,都是對物種最好的保護。
(作者系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