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我國面臨的生物安全風險及治理之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指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提升國家生態安全風險研判評估、監測預警、應急應對和處置能力,形成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生態安全防護體系”。新一輪生物科技變革及其與人類社會互動衍生的生物安全問題,已經逐漸觸及人類安全觀念和現代文明的內源性危機或挑戰。因此,全面提升國家生物安全能力、優化國家生物安全治理,不僅是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也是對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生物安全治理面臨的風險挑戰
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近年來,全球生物安全問題愈加突出,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不斷發生,生物技術謬用風險加大,生物安全治理形勢日益嚴峻。
首先,傳統生物安全問題和新型生物安全風險相互疊加。當前,國際生物安全風險日益突出,生物安全呈現復雜化、多樣化特點。近20年來,全球出現數十種新發傳染病,隨著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和微生物組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門檻不斷降低,生物技術誤用、謬用、濫用風險劇增。一些生物技術,比如基因編輯由于技術操作簡便、易于應用,通過對遺傳物質進行改造或修飾,可能造成基因功能的缺失或增強,甚至突破醫學治療界限,為人類健康帶來風險隱患。生物技術濫用謬用也可能帶來生命倫理道德安全隱患,利用生物技術從事人體基因和人體胚胎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違背社會基本倫理規范和科學道德。
其次,境外生物威脅和內部生物風險交織并存。一方面,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存在一定風險。例如,合成生物具有自我復制能力,通過和其他生物相互影響,造成自然資源基因庫污染,從而影響生態系統平衡。同時,轉基因抗蟲作物的大規模種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藥的使用需求,生物納米粒子具有生態毒性和不可降解性,釋放后可能對周圍生物和環境安全造成威脅。此外,基因改造、基因驅動等技術可以改變物種的遺傳基因,經人工改造的基因驅動可以實現目標基因在種群中擴散,或者抑制有害物種擴散,但也可能通過基因漂移或漸滲到目標地理范圍外的近緣種,引發外來物種入侵,導致遺傳多樣性喪失,甚至種群瓦解。目前,我國已發現60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是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生物科技在軍事領域的研發和應用也帶來生物武器威脅風險。近年來,以病原生物作為典型載體的生物武器潛藏著被非法利用的風險,通過基因編輯、基因驅動、合成生物學等生物技術可以開發新型生物戰劑或生化武器。比如,構建全新的危險病毒或者合成對常規醫療措施具有抗性的病毒,對國家安全乃至人類生存造成危害。
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著力點
生物安全建設是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全面系統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完善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制度體系。2020年10月我國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在法律層面上確定了生物安全的法律地位,規定了生物技術相關研究、開發與應用活動必須在符合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行。但是,生物安全法涉及范圍廣,難以對生物安全風險的預防、管理以及責任作出具體詳盡規定,也缺少對倫理審查流程、原則、標準等方面的規定。因此,這就需要進一步健全生物安全立法體系,從立法層面補足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安全管理等領域的短板,加強對生物技術謬用、濫用行為和活動的監管,有效防范生物安全風險。同時,需要統籌考慮生物安全風險的刑法規制,加強生物安全刑法與其他相關法律規范的銜接與協調。
二要加快構建生物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一方面,加強生物安全和倫理監管,推動建立健全生物技術倫理審查規則和風險評估制度,強化對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應用,實驗室生物安全、遺傳資源安全等方面的倫理監管,規范制造商和研究人員生產和操作生物的行為,構建導向明確、規范有序、協調一致的生物技術倫理監管體系。同時,加強生物技術研究和應用的規范管理,包括對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研究項目、病原體、病毒、DNA篩查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嚴格管理實驗樣本、實驗動物、實驗活動廢棄物。另一方面,加強對研究機構、科研人員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生物安全教育和科學道德感,普及生命倫理和生物安全觀念,提高生物安全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
三要健全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一方面,加強生物安全風險評估、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全過程生物技術風險評估標準、評估程序與方法指南,對生物技術開展常態化監測和動態跟蹤,識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以及應用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對生物安全風險進行預測與評估,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完善快速應急響應機制。另一方面,建立生物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平臺,提升生物信息數據匯集能力,加強生物技術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在溯源追蹤、生物倫理、國門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設施和野外生物安全屏障等領域開展關鍵前沿技術攻關,提高生物技術安全風險的監測和預警水平。
四要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全球生物安全形勢日趨嚴峻,我國是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維護者與建設者。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需進一步加強我國生物安全相關法律規章與國際條約如《21世紀議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等銜接,與國際社會協同維護全球生物安全。構建多元化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合作機制,與國際社會加強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來源:《 學習時報 》( 2024年03月27日 第 A7 版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