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深走實十周年——生物安全,你我共筑
生物安全是指國家有效防范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大局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是涉及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大事,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安全各領域工作的重要遵循和戰略指導,既為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武裝和行動指南,也對國家生物安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構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安全防線,有效化解生物威脅,維護人民群眾健康與生命安全;必須始終堅持以維護政治安全為根本,深刻認識生物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掌握國家生物安全的戰略主動;必須堅持安全與發展協調共進的理念,生物科技、生物經濟、生物安全協同發展,互為促進,一體銜接保障和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生物安全法建立健全了11項基本制度: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風險調查評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發布制度、名錄和清單制度、標準制度、審查制度、應急制度、調查溯源制度、國家準入制度和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
生物安全法系統梳理了八方面內容: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管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微生物耐藥,防范生物恐怖襲擊與防御生物武器威脅和其他與生物安全相關的活動。
01
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
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是指我國境內首次出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再次發生,或者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損害,引起社會恐慌,影響社會穩定的傳染病。
重大新發突發動物疫情,是指我國境內首次發生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動物疫病再次發生,或者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的潛伏動物疫病突然發生并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重大新發突發植物疫情,是指我國境內首次發生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嚴重危害植物的真菌、細菌、病毒、昆蟲、線蟲、雜草、害鼠、軟體動物等再次引發病蟲害,或者本地有害生物突然大范圍發生并迅速傳播,對農作物、林木等植物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
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是指預防和控制對人類、動植物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的新型或突發傳染病的傳播,以及動植物疫情的暴發。
個人職責與義務:發現傳染病、動植物疫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應當及時報告,并采取保護性措施。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漏報,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緩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遵守防疫規定(如佩戴口罩、接種疫苗、報告可疑癥狀),不隱瞞疫情信息,配合流行病學調查。
02
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安全
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是指通過科學和工程原理認識、改造、合成、利用生物而從事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活動。
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安全,是指確保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符合倫理原則,防止技術濫用或泄漏導致生態或健康風險。
個人職責與義務:從事相關活動的人員需遵守生物技術倫理審查制度;不參與非法生物實驗,舉報可疑生物技術濫用行為。
03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動物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立克次體、寄生蟲等。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通過有效運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維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等級,防止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發生。
個人職責與義務:個人不得設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或者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實驗室人員需通過生物安全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如穿戴防護裝備、消毒流程),發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丟失和被盜、被搶或者其他生物安全風險的,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并按照國家規定報告。
04
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
人類遺傳資源,包括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和人類遺傳資源信息。人類遺傳資源材料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等遺傳物質的器官、組織、細胞等遺傳材料。人類遺傳資源信息是指利用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產生的數據等信息資料。
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是指保障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不被非法采集、保藏、利用或流失。
個人職責與義務:醫療機構及研究人員需依法申報人類遺傳資源使用,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公民不參與非法采集或買賣生物資源。
05
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對生態系統、環境、物種、遺傳多樣性等帶來威脅或危害的非本地物種,經自然或人為的途徑從境外傳入,在新的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當地農林業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或不利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指防止外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維護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確保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防止因人類活動或自然因素導致的物種滅絕或生態功能退化。
個人職責與義務:未經批準,不擅自引進、釋放、丟棄外來物種;不攜帶或郵寄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入境;發現疑似入侵物種時,及時向農業農村或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
06
應對微生物耐藥
微生物耐藥,是指微生物對抗微生物藥物產生抗性,導致抗微生物藥物不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感染。
應對微生物耐藥,是指減少抗生素濫用導致的微生物耐藥性,保障抗微生物藥物有效性。
個人職責與義務:公眾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不自行購買或過量服用;醫療機構嚴格控制抗生素處方,避免過度使用。
07
防范生物恐怖襲擊與生物武器威脅
防范生物恐怖襲擊與生物武器威脅,是指預防恐怖組織或敵對勢力利用生物制劑(如病毒、毒素)實施攻擊。
個人職責與義務:不開發、制造或者以其他方式獲取、儲存、持有和使用生物武器;發現可疑生物制品或異常情況時,立即向公安機關或衛生部門報告;不傳播未經證實的生物威脅信息,避免引發社會恐慌。
08
其他與生物安全相關的活動
其他與生物安全相關的活動,如新興生物技術風險防控,生物安全國際合作與跨境風險防控等。
個人職責與義務:發現未明確列出的生物安全風險(如新型生物技術隱患)時,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接受相關部門對新興領域的動態監管,提供必要的技術或數據支持。
生物安全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個人需增強安全意識,主動遵守法律法規,積極參與風險防范,共同維護國家生物安全屏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