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還是“臘梅”?正解在這里
?臘梅
“蠟梅”還是“臘梅”?正解在這里
農歷臘月,蠟梅香徹,當我還在踏雪賞“梅”之際,另一群人,為了蠟梅的名稱問題,卻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有人認為應該寫作“臘梅”,因為是在臘月開的;
有人認為應該寫作“蠟梅”,因為其花瓣像蠟質的一樣。
還有人認為“臘梅”指的是臘月的梅花,并非蠟梅。
是不是快被繞暈了呢,甚至連蠟梅和梅花都分不清了。
那我們先來搞清楚:蠟梅是不是梅?
蠟梅
梅
這個問題其實古人已有定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過:“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按照現在最新的APG IV分類系統,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屬于蠟梅科蠟梅屬,而梅花(Prunus mume)屬于薔薇科李屬,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舉個例子,如果按照親緣關系由近到遠排序大概是 梅<李<蘋果<桑<大豆<葡萄<牡丹<蓮<毛茛<蠟梅<睡蓮,可見蠟梅和梅的關系甚至比葡萄與梅的關系還遠很多。
那么到底該用“蠟”還是“臘”字,宋代黃庭堅在《黃庭堅詩集注》中說得通透:“京洛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五出而不能晶明,類女工燃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這是第一次科學記載蠟梅得名的由來。
而“臘梅”一名,出現更早。如唐代的杜牧寫過“越嶂遠分丁子水,臘梅遲見兩年花”,崔道融寫過“故里琴樽侶,相逢近臘梅”。
但是這里提到的臘梅都沒有具體的形態描述,因此并不能確定寫的是臘月的梅花還是蠟梅。后來蠟梅和臘梅混用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包括舊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也寫作“臘梅”,并且只有這一個寫法,直到1998年初版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才將“臘梅”更改為“蠟梅”,并且將“臘梅”一詞處理為別名。至于“臘梅”解作“臘月的梅花”,實則指梅一說,雖不敢說沒有,但到底只是極少數,更多的時候“臘梅”一詞還是指蠟梅。
蠟梅科與薔薇科的系統位置,上為蠟梅科,引自APG IV海報
所以現在“蠟梅”才是Chimonanthus praecox的中文正式名,至于說成是“臘梅”有沒有錯,竊以為不必過分苛責,正如蕺菜(Houttuynia cordata)被很多地方叫做魚腥草,也有很多地方叫做側耳根一樣,言者知其意,聞者達其心,并無所害。植物學界名稱混亂的問題比比皆是,比如有的地方把落葵(Basella alba)叫做“木耳菜”,而現在木耳菜專門指菊科的那個木耳菜(Gynura cusimbua),試想如果有人恰好聽說過“木耳菜可以吃”(落葵確實是可以吃的),并且又剛好認識菊科那個木耳菜,會不會把菊科那個木耳菜當做落葵而“大膽嘗試”呢?沒有毒到還好,頂多到處發帖詢問“為什么木耳菜那么難吃?”,而若是換做有毒的植物,恐怕連發帖的機會都沒有了吧?像這種問題才更應該重視。
“臘梅”解作“臘月的的梅花”時則應該注明其意,以免讀者誤解。科學工作者需要保證該物種正式的名稱只有一個,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了解植物名字背后的意義,可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未嘗不是一種對文化的豐富。(雷家俊 作者系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志愿者)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