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自然木作”的生命
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自2014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培養環保志愿教師,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帶領公眾在自然中進行學習。每年對環保志愿教師開展進階培訓,為環保志愿教師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為從事自然教育行業的人員提供更多的舞臺。

2021年4月17-18日,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特邀資深木藝課程導師“肖智毅”老師為環保志愿教師開展《自然木作》工作坊培訓。兩天時間共開展4場培訓,共40余人參與此次活動,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進階培訓的情況吧!

肖智毅導師
此次“自然木作”工作坊,我們利用園區臺風季被吹倒的枯木。通過手工DIY長椅、藝術裝置的形式,讓木頭重煥新生,同時讓人與自然進行深度聯結。

樹木生長于濕地,吸收著濕地的養分,為人們遮陰、 為鳥兒提供棲息環境,風吹雨打后已然倒下。它們有的已經漸漸腐爛,而有的成為了菌類和昆蟲的家,還有一些仍然保存完整。現在我們通過自然手作的方式,把它做成凳子,給訪客歇歇腳,讓孩子摸摸它的紋路,繼續書寫它的故事……

相知
找尋一根枯木,進行一場木作DIY,大膽釋放自己的創意和想法,盡情創作吧。學習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心手合一,我們的創作即將開始~



我們用古老而傳統的手作木工,使用鋸子、刻刀等各種工具,一筆一刀的刻畫,通過鋸、磨、敲等各種方式,對樹木進行二次創作。
作品分享
沉浸在木藝制作中的我們,在自然中被療愈。





聽志愿者的聲音:
通過對木頭進行敲打、打磨,釋放了心中的壓力,這是解壓好辦法。
用心聽,用手做,木藝制作讓我們樂在其中。
第一次手工制作自然名牌,親手打磨,感覺很棒。
木屑摸起來軟軟的。
帆船很逼真、小兔子很可愛、花朵好美......
沉浸在創作中的你,不知不覺就會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明白,創作的過程也是觀察和感受的過程,觀察這棵樹的紋理,感受它的質感,感受它生命的厚度,并融入手作的溫度,給予作品生命。

在華僑城濕地里,還隱藏著許多融入自然、隱匿于自然中的手作裝置。有中小學生的藝術裝置,有志愿者們的手作步道,同時也有工作人員制作的生命微棲地。

在這座城央濱海濕地生態博物館內,還有更多的隱藏驚喜,等待著小伙伴們去發現!
編輯:企鵝、板栗
圖片:華僑城濕地
副主編:小荻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