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擦亮生態“金名片” 引領全域高質量發展
一泓碧水,自山間蜿蜒而下,匯聚在燕山南麓,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這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密云水庫,其波光瀲滟的清水,滋養著京華大地。
2020年8月30日,在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囑咐大家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
四年來,密云區不負重托,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區上下凝心聚力,爭當“三好生”,努力打造“兩山”理論樣板區,奮力譜寫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密云新篇章。
保水護水繼初心
在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視頻監控室內,一塊占據了整面墻的大屏幕上,顯示著空中俯瞰密云水庫的三維實景圖。密云水庫的面積、庫容、水位、無人機實時狀態、案件處理情況、執法人員和漁民實時位置與軌跡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執法人員的操作下,肩負巡查任務的無人機陸續起飛。據了解,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新投用了4架新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其續航時間長,能夠快速完成遠距離畫面拍攝及回傳。高空視角下,無人機精準覆蓋庫區各個角落,彌補人工巡查的視野盲區,并且可以懸停清晰拍照取證。此外,庫區內還有2艘配備毫米波雷達避障系統、慣性導航系統的無人船,能夠實時獲取水面和岸邊信息,其行動靈活、操作簡便,能在區域長期蹲守,實現對重點點位密切監控。
目前,密云區已完善密云水庫“水陸空一體化”立體巡查體系,可全方位、全時段開展巡查調度,快速精準打擊各類涉水違法行為,增強保水護水實效。
全社會保水氛圍也愈加濃厚。沿水庫周邊,2000余名村民參與群防群治,負責協助管理51個卡口、管護站和看護點,守護好進入水庫的通道,并參加水庫周邊巡邏和環境維護,共同守護密云水庫生態安全。近年來,密云區連續開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宣傳文化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水源保護等主題宣傳活動,打造“水庫兒女”特色志愿服務品牌,持續掀起全民保水熱潮。
密云區建立的“河長+警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加大了保水執法力度。除了生態修復補植復綠基地、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增殖放流基地,今年6月,密云區人民法院在太師屯鎮小漕村設立鳥類棲息地法治保護教育基地。至此“水、陸、空”三大生態保護基地在密云水庫環岸落成,三處基地分別承擔懲戒修復、生態補給、宣傳教育功能,以法治力量護航密云生態文明建設。
在庫區之外,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化治理,不斷發揮著生態功能,推動“環湖綠”,守護“水庫清”,依托密云水庫周邊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12萬畝國土綠化林在水庫周邊建成。同時,在水庫上下游深入實施的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確保清水下山、凈水入庫。
著眼于更大范圍的全流域建設,密云區聯合水庫上游地區共同成立“兩市三區”保水共同體,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密云水庫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兩市三區”包括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以及北京市密云區、懷柔區、延慶區,五地攜手并進,深入開展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推動水庫流域總氮精細化治理,全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當前,密云水庫實現水豐庫滿,水質、水量雙提升,2021年以來,密云水庫持續保持蓄水量30億立方米左右的高水位安全運行,累計向下游生態補水18億立方米以上,水質始終保持Ⅱ類并穩中向好,主要入庫河流潮河、白河持續保持Ⅰ類水質,密云保水經驗入選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典型案例,密云水庫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被水利部評為“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項目。
綠水青山入畫來
水清岸綠,漫步密云,宛如人在畫中游。近年來,密云區在生態保護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擴展綠色生態空間,交出了優異的生態答卷。
夏末秋初,密云不老屯迎來一撥撥觀星愛好者。夜幕蒼穹下,星軌絢麗斑斕,這一幕讓不少觀者深感震撼。璀璨的星空,通透的藍天,都是好空氣的明證。
近些年,密云區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筑牢首都東北部生態屏障,用心打造首都美麗后花園。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一微克”行動,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和揮發性有機物等綜合治理,推動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全市最嚴格的水環境跨界斷面考核,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保持100%,密云水庫上游77條小流域全部達到生態清潔標準,水生態健康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率先開展全國無廢城市試點、塑料污染治理規范化試點建設,重點建設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經過不懈努力,密云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空氣質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市首位,連續五年穩定達標。今年上半年,密云區PM 2.5平均濃度29.5微克/立方米,持續保持全市首位。
此外,密云區強化水生態環境治理,區鎮村三級河長巡河率保持100%,清水河(北莊鎮段)獲評北京市幸福河湖,古北口鎮司馬臺村獲評北京市“水美家園”。深入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推進森林健康經營、燕山山地南部生態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在織密綠林空間方面,密云區加快推動39座公園、41塊綠地生態聯通、提質升級,讓群眾“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建成“歷史文化探尋”主題城市慢行系統和一批城市景觀,形成“山水形勝、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色風貌。
隨著密云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這片土地正逐漸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據最新的生態監測數據顯示,在潮河和白河交匯處,繁衍于高原地區的青藏沙鸻駐足歇息。在清涼谷景區,記錄到了黑鸛育雛的珍貴影像。鵲鴝、大鴇、白枕鶴、蒼鷺等一大批珍稀鳥類也紛紛到訪,在密云山野林間和諧相處,不少鳥類選擇在此“安家繁衍”。
鳥類“花名冊”越來越“厚實”,豹貓、斑羚等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也在密云現身,今年5月首次拍攝記錄到復齒鼯鼠與溝牙鼯鼠的高清生態影像,研究表明兩種鼯鼠穩定分布于密云山區。同時,在密云區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地,似蕓香紅菇、輪葉貝母、寶珠草等野生植物也悄然生長,共同孕育密云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
據最新版生物物種名錄統計,密云區共收錄9類3785種物種,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成為了密云區生態系統更加完整穩定的有力證明。
“生態底色”越擦越亮,展現出一幅幅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近年來,密云區先后榮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天然氧吧”“國家森林城市”等“國字號”金名片,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城市綠化覆蓋率、濕地面積等生態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市之首。
全域發展駛快道
當前,密云區正深化構建“一條科技創新和生命健康戰略發展帶、四條特色文化旅游休閑發展帶、多個特色鄉鎮和特色產業”的全域發展格局,努力將好山好水好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高質量發展優勢。
走進懷柔科學城東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火熱的建設發展之景。懷柔科學城東區位于密云城區西部,占地約32.7平方公里,主要聚焦地球系統科學、生命科學兩大方向,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研發平臺、成果轉化服務,配套居住、綜合服務等功能。懷柔科學城首個建成并投入運營的大科學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就坐落于此。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全面開放共享,服務國內外84家科研單位開展科學研究,重要科技成果入選“中國十大氣象科技進展”。中科院4個科教基礎設施項目和清華大學研究平臺項目進入科研狀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智慧監測平臺項目選址落地。
生命健康產業是密云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去年底,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開工建設,未來這里將誕生世界一流的醫學教育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吸引集聚生命健康等領域高端資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目前,一期工程進展順利,各項基礎設施正開足馬力建設。
在此基礎上,密云區與北大醫學深化合作,成立生命健康產業聯盟,與國藥控股成立醫療器械產業聯盟,舉辦生命健康產業推進大會,不斷吸引聚集北醫系、國藥系健康醫療等領域資源,成功引進醫匯云萃、萊泰制藥等一批生命健康企業,國內首個中藥院內制劑孵化產業園、復星藥業、友康生物等重點項目正式運營。未來,密云將持續做大做強“生態+健康”文章,積極構建以健康服務為主導,以特色醫療、康復康養、運動健身、健康文旅為支柱產業,培育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運動裝備等關聯產業的“1+4+N”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體系,全力打造“北大醫學城”“生命健康科學城”“密云生命健康之城”。
在一系列高端產業要素的牽引下,中關村密云園加快提質增效步伐,騰退盤活土地136畝,實體經濟發展空間持續優化。北汽和華為新能源電動汽車高端智能生態工廠項目投產運營,享界S9全景智慧旗艦轎車本月正式對外發布。中關村密云園測控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北京市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04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82家,居生態涵養區首位。
低空經濟璀璨升起,密云搶抓機遇,躋身新賽道,以密云機場作為起降點推出四條低空飛行旅游專線,打造“空中觀覽水庫”“空中游覽長城”新玩法。與順豐物流空運航線首飛測試成功,為地區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帶來新生機,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打造北航科技園密云產業園,穆家峪鎮獲評全國首個低空旅游示范基地。此外,密云推進文旅體農深度融合發展,統籌規劃了四條特色文化旅游休閑發展帶,推出40余條精品旅游線路和“水陸空”休閑度假新場景,打造24家“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成功創建北京市全域旅游示范區。古北水鎮獲評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全市首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密云國際生態馬拉松、馬術公開賽、魚王美食文化節等特色活動成為密云文旅“金名片”,各鎮結合特色資源開發星空、觀鳥、紅色研學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網紅打卡點。
鄉村振興開新局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密云區的自然地貌特征,其中山區面積占全區面積的五分之四,一個個充滿生機的新農村分布在層巒疊嶂的山間。
鄉村面積大、數量多、人口多,如何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帶動鄉村振興,是密云區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密云區扎實推動“產業設施興、人才服務興、文化文明興、生態環境興、組織機制興”的“五興鄉村”建設,使其相互聯系、支撐、促進,協同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增收。
在巨各莊鎮后焦家塢村,小小的西紅柿成了村民的致富“密碼”。村里種植的“原味一號”西紅柿,不僅在當地名聲赫赫,很多游客也是慕名而來。如今,全村70%農戶從事蔬菜種植,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
在密云,西紅柿種植面積已超2000畝,三個綜合示范園區各具特色,帶動全區西紅柿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不少種植戶承擔了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農業新品種篩選、展示任務,帶動了周邊10個鎮、20余個村增收致富。密云區被列為全市唯一的西紅柿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
不僅是西紅柿,密云區緊抓特色農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推進“水庫魚、特色蜜、環湖糧、山區果、平原菜”特色農業發展,密云水庫魚實現全域有機認證,蜂產業規模保持全市第一,“密云八珍”特色農產品品牌持續擦亮,即將舉辦2024年國際蜂聯亞洲區域研討會,來自18個國家的頂尖蜂業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將匯聚密云,共同探討蜂業發展的前沿趨勢,促進國際蜂業穩步發展。
在夯實特色農業基礎之余,密云區瞄準農業高精尖,主動融入全市“種業之都”“農業中關村”建設,積極推動“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落地,建成全市唯一的規模化玉米制種基地,鱘魚魚苗供應獲全市首家出口許可。密云區集聚科研高校資源,用科技為鄉村振興賦能。今年,密云區與中國農業大學黨委開展紅色“1+1”行動20周年再出發合作,探索新時期黨建創新與農業農村發展雙豐收的共建新模式,開啟校地共促鄉村振興新篇章。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密云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目前已建成20萬平方米農村街坊路,其中4條道路入選北京市“最美鄉村路”。12.1萬戶完成農村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密云區成為北京市率先實現清潔能源采暖的生態涵養區,并建立區鎮村三級運維體系,確保群眾無憂取暖、溫暖過冬。密云區已有285個村通過市級美麗鄉村考核驗收,8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數量位居全市首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密云區大力推進人才強區戰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示范工程,培養造就了一批扎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打造了一支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帶動全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從而夯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基礎。通過實施村黨組織“頭雁”領航工程、打造“第一書記聯盟”、選派“鄉村振興金融助理”等措施,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密云區被確定為全市首個“市級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密云區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