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生物多樣性銳減可能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前兆
媒體:中國科學院 作者:溫才妃
專業號:梅泥
2023-02-27 20:25:3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陳中強團隊聯合美國加州科學院、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生態計算模擬的方式,對2.52億年前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模式進行了客觀定量評價。結果表明,海洋生物在本次生態大危機中遭受了兩幕式滅絕的打擊——第一幕中生物多樣性突然全面崩潰,但生態系統表現出驚人的抗災恢復能力;第二幕是直到6萬年后,生態系統才徹底坍塌,展現了生態系統韌性的一面。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是地球生命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災難事件,造成超過80%的海洋生物物種滅絕,同時永久改變了生態系統結構。陳中強團隊運用國際最先進的生態系統數學模擬技術,建立了古群落生態數據庫結合古食物網模型,將生態系統底層的初級生產者至最高層的頂級捕食者全部聯結在同一食物網中,借助生物群落動態模擬技術,定量分析其網絡結構及結構穩定性的演化規律。
研究選取了我國華南地區9條具有高精度時間地層格架的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剖面,匯編研究剖面記錄的所有古生物數據,將其分為大滅絕前、期間和大滅絕后3個時間段。生態模擬發現在大滅絕第一幕后,生物多樣性銳減一半以上,但生態系統的功能群數量、網絡營養等級、嵌套性和模塊度等生態指標都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僅抗災恢復能力略有下降。相反,大滅絕第二幕之后,各種生態指標顯著變化,群落穩定性出現完全崩潰式下降。
陳中強表示,這些研究成果為未來生態系統管理帶來啟示——在重大災難事件發生時,生物多樣性的銳減可能是更具災難性的生態系統坍塌的前兆。例如,目前地球正在經歷生物多樣性減少,很可能會迎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02.007
來源: 中國科學報 溫才妃
閱讀
33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