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廣州綠心”!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黨組書記梁鋒為綠美廣東代言
入則自然,出則繁華。位于廣州城市中軸線上的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是名副其實的“廣州綠心”。“為城市留住一片綠,為廣州守住一份鄉愁,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更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近日,廣東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黨組書記梁鋒通過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認捐認養樹苗,用實際行動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貢獻。
入選國家濕地公園“四顆明珠”的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海珠濕地”),位于廣州市新中軸線南段,占地1100公頃,是中國超大城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廣州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和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建設濕地公園。
2012年,廣州市創新性地提出“只征不轉”方式一次性征地保護萬畝果園濕地。經過近12年的濕地修復工作,海珠濕地從飽受侵蝕、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變成了具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水稻田濕地等多種生態系統的國家濕地公園。2023年,海珠濕地成功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以亮麗的綠色顏值在廣闊的國際平臺上展示了中國濕地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吳秒衡 攝
梁鋒介紹,海珠濕地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與河流濕地類型的復合濕地系統,區域內河網縱橫交錯,濕地資源豐富,包括城市內湖濕地、河涌濕地、涌溝濕地、涌溝-半自然果林鑲嵌復合濕地。
“海珠濕地對調節廣州城市氣候、凈化城區空氣、調控城市水體、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梁鋒表示,因此海珠濕地與“北肺”白云山并稱為廣州中心城區的兩大生態屏障。
建設12年來,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修復成效顯著,鳥類紀錄從72種增加到190種,昆蟲紀錄從42種提升至738種,近兩年,科研人員在海珠濕地連續發現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個中國新紀錄種(包括1個新紀錄科和3個新紀錄屬)。
從飽受侵蝕的萬畝果園,到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地,海珠濕地展示了特大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為大都市的人居環境提升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本。“為城市留住一片綠,為廣州守住一份鄉愁,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更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梁鋒如是說。
“愛綠護綠手拉手,生態和諧心連心。綠美廣東,與您同行。”梁鋒呼吁,大家都能積極登錄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認捐認養一棵樹,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掃一掃
“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小程序碼,
一起愛綠、植綠、護綠!
【記者】黃旭君
【攝影/攝像/剪輯】胡港濤
【外聯】蔡丹燕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