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鷸來了,朱湖告別無鶴的歷史?

纖細修長的雙腿,配上挺拔揉長的脖頸,咋一看,像鶴立池塘,仙風玉骨,引人驚人喜,細細看,它們明顯身材驕小,并非鶴類。原來,它并非“裝神”“假冒”,實乃鶴鷸也。
4月27日,在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南片池塘,一群群、一只只鶴鷸正在搶抓池塘灌水之前,捕捉豐富的軟體、蠕形動物以及水生昆蟲,用心享受,大快朵頤。

鶴鷸(學名:Tringa erythropus),雖然冠鶴之名,確是實打實的鷸科、鷸屬類小型涉禽。體長26—33厘米,體型可要比鶴小很多哩。
鶴鷸夏天和冬天不太一樣哩。夏天的鶴鷸通體黑色,眼周一圈白,在黑色羽毛的映襯下十分醒目,背上有白色羽緣,呈現出黑白交錯的斑駁狀。嘴巴細長,下嘴基部為紅色,其余為黑色,腳呈暗紅色。眼下進入它們的“愛情季”,鳥兒們爭先恐后換上鮮艷美麗的“情侶裝”,除了適應氣溫變化,更是為了吸引異性,開啟“浪漫時光”。但到了冬季,鶴鷸們主要心思都放在如何補足能量,安全過冬上,因而,它們羽毛褪去了深沉的黑色,背部呈灰褐色,腹白色,胸側和兩脅具灰褐色橫斑,看起來其貌不揚,但仍不失鶴的神韻。

鶴鷸主要棲息于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帶。從挪威橫跨西伯利亞北部,往東一直到楚科奇半島,越冬于地中海、非洲、波斯灣、印度和中南半島等地。
在中國,鶴鷸只在新疆繁殖,在南方越冬。繁殖期它們常棲息于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帶,在凍原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等地活動。非繁殖期多在湖泊、河流、沙洲、沼澤、農田等地帶棲息活動。鶴鷸喜歡小群活動,常常一起出現在水邊沙灘、泥地、淺水處覓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形動物、水生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鶴鷸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態、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鶴鷸非鶴,但這可是朱湖區域首次監測到的新物種哦!要知道,過去它們可不愿屈尊降臨人稠路順、車水馬龍的平原地帶的,真實原因是朱湖這些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對路,無公害有機魚、“綠色”小龍蝦、泥鰍等特種養殖很對“胃口”,令它們興趣盎然,不請自至。雖說它們也會給水產養殖業主帶來“無奈的微笑”、“快樂的煩惱”,但“這些鳥兒很優雅,看著就內心愉悅。”朱湖四汊社區水產養殖業主程勝祥說,“反正它們也吃不了多少,相反,有鳥兒光顧正好證明我們綠色養殖的質量,算打個廣告吧,也是一件好事咧!”
鶴鷸來了,說不定,真正的鶴也會不期而至哩!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