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淡水生物多樣性恢復陷入停滯
說到水體生態,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海洋。確實,作為占比超過世界總面積70%的自然系統,海洋幽深的表面以下蘊藏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物種,至今對人類的生存和地球的自然完整性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利用與生態價值。而與此同時,淡水生態系統盡管在規模和物種多樣性等層面相對遜色,但其為生態圈的完整以及陸地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其中最明顯的作用體現在,淡水系統可充當它們的飲用水源或休憩地帶。然而在19世紀社會開啟了工業化的步伐以后,淡水資源及依附于淡水的生態物種越來越面臨著來自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的壓力,同時氣候變化等自然危機也正挑戰著淡水生態的現狀。
而在工業化最早起步的歐洲,當地淡水生態在二戰結束后的經濟恢復時期進入了最嚴峻的階段,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并確保《歐盟水資源框架指令》(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的有效執行,歐洲大部分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采取了包括強化污水處理等環保措施。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這些行動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歐洲大陸大多數國家的淡水資源污染和酸化問題得到較大緩解。為了持續地了解當地淡水生態修復工作的實際效益,以彼得·哈斯(Peter Haase)為代表的科學團隊開展了一次淡水生態多樣性研究,并發現了這些環保行動所帶來的樂觀局面正逐漸成為過去式。
圖源: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根據科學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他們選取了22個泛歐洲地區國家自1968至2020年期間采集的接近27,000個河流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兩大研究問題:1)科學家們希望通過歐洲淡水河流內無脊椎動物的世紀數量、功能多樣性以及無脊椎動物內部多樣性等指標檢驗環保行動的效應是否仍然持續;2)他們希望找出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
研究結果:
從宏觀角度看,在1968-2020年間歐洲淡水無脊椎動物的數目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17%,無脊椎物種多樣性的年增長率則為0.73%,盡管增幅不算特別明顯,但總體上當地的情況得到了改善。
圖源:Nature
雖然長期的趨勢較為樂觀,研究時間線的拉長也有助于科學團隊進行穩定的數據對比,這樣的方式卻極有可能掩蓋了階段性的狀況波動。為了更好地體現行動效益在短期內經歷的客觀趨勢,科學家們以每十年作為一個窗口期進行細化,同時為了確保地理代表性和時間可對比性,他們只會選取至少在8個國家內超過250處地點采樣的年份進行分析。
圖源:Nature
在此基礎上,科學團隊制作了1995-2015年間20年的相關數據趨勢圖。從中不難發現,包括無脊椎動物數量、無脊椎物種多樣性等關鍵指標的增長速率在21世紀10年代后都呈現了下滑的跡象,其中在某些特定年份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這表明歐洲淡水生態的改善在近年來后勁不足。
科學家們對該研究結果的成因也進行了分析,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河道上不斷修建的大壩等水利工程,它們不僅增加了河道的含沙量,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河流的數量和走勢,甚至可以影響到河岸的局部氣候,為無脊椎生物的生存帶來不確定性;同時,當地河流盆地城鎮化和產業化所造成的污染加劇或淡水富營養化的效果也不可忽視;最后,某些強勢外來物種的入侵也可能給當地淡水生物種類數量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考慮到淡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歐洲地區淡水生態的惡化,專家團隊建議,當地乃至全世界政府都應對其淡水資源保護策略進行重新評估,在將氣候變化等實際因素納入考慮的基礎上,制定與時俱進的新思路和策略。
(注: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代表平臺觀點。)
譯者:譚牧遙
譯者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CBCGDF)國際部與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BNU-HKBU UIC)全球化與發展(GAD)專業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