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文 | 水蕨似蕨 生于水中
N0.518
水蕨似蕨,生于水中
-水蕨-
拉丁學名: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 Brongn.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記載:
“水蕨似蕨,生水中”
習性為涼
對于許多疾病有神奇功效
濕地首次記錄


水蕨.形態特征
濕地早在去年12月中旬第一次記錄到這一植物,經專家比對確認該物種。
屬于水蕨科,水蕨屬多汁水生植物。水蕨葉片形態為肉質簇生,呈現圓柱形,葉干后為枯黃軟草質;植株幼嫩時呈綠色,由于水濕條件不同,形態差異較大,高可達7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以一簇粗根著生于淤泥中。

水蕨.生長環境
生池沼、水田或水溝的淤泥中,有時漂浮于深水面上。水蕨在冬季會進入休眠期,表現為葉片全部枯萎但水體內的根莖則繼續存活;適應性較強,在溫差較大的環境里也能生存。
水蕨保護現狀
水蕨.保護級別
很多人對該物種的認識就是一種水草,或者就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野生水蕨世界范圍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主要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但是在我國卻已經比較罕見了,屬于是瀕臨滅絕的物種。1999年,水蕨屬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等級為二級易危。

近期拍攝
為什么水蕨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第一是因為水蕨屬于一種蕨菜,屬于孢子植物,與苔蘚類植物一樣,采用孤島的繁殖方式,這種繁殖方式直接限制了種群的規模。
第二、水蕨對環境的要求高,主要是水質要求,近些年隨著工業和農業的快速發展,大量水資源被污染,導致水蕨的生長環境被破壞。
第三、人為因素,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足,對于植物的科普保護力度不夠,導致人為破壞嚴重。
水蕨.生物價值
水蕨的出現,表明濕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非常地好,至少證明該區域水質狀況良好,土壤和溫度都是非常適宜水蕨生長。水蕨的出現,也更加豐富濕地的生物種類,該物種加入濕地“物種基因庫”,為后續的相關科學探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數據支撐。
編輯:豌豆
圖片:華僑城濕地
副主編:張俊鑫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