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 | 關于小鳥的那些事,觀鳥系列課即將開課
小鳥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人們喜歡這些野生的小精靈,特別是在候鳥季,大量候鳥跨越山海遷徙而來,更是惹得大量圍觀。
但如何正確的與這些鳥類們和諧共處,卻是人們需要學習的一課。去年12月,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開設了一期為期三周的觀鳥課程,十余組親子家庭有幸全程參與,收獲多多,我們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 01 —
如果不去體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會是什么進入了我們的生命。 不論我們是否有意識,我們都會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小鳥課堂,另一種方式去接觸大自然,應該來說是比以往的玩耍更近距離地去了解大自然的某一種生命狀態。

▲蒼鷺
蒼鷺會耐心等待目標出現,一旦發現目標,會迅速出擊,幾乎百發百中,很少落空。老等因為老在等,所以消耗的就少,也就不需要總在吃。

連續三個周日下午的親子“小鳥課堂”結束了。我對娃說:“這次來學習多虧了有你,要不然我也沒機會來參加。”真心欽佩這些腳踏實地的自然工作者們,他們與孩子的互動自然流露著有清晰界限的尊重與愛護。這是讓我觸動特別大的。

我們常說要學會尊重,學習界限,這些原來都是可以在和大自然的樹木花鳥相處中學會的。我們都說要帶娃親近大自然,孩子小的時候就是去玩,好像可以不用什么太多的專業知識,但最近發現對于八九歲的孩子只是去玩已經不夠了,還需要開始學習更多的與自然相處之道。去到一個課程,最終吸引我們內心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我們看到了這個課程里的人所呈現的生命狀態。

課程只是形式,真正的教育只會發生在最本質的部分,那就是教育者的生命狀態。感恩老師們的高質量陪伴,期待著將來繼續學習的可能性。
——記錄者:秋玲
— 02 —
對于上班族來說,每天早出晚歸,坐地鐵穿梭于家和公司之間,接觸自然的時間少之又少,對鳥類根本沒有太多關注。通過這短短三節課的學習,我真慶幸之前沒有放棄這難得的學習機會,也真心地感覺受益頗多。

觀鳥能親近自然,享受自然之美,同時也能從自然中接受教育,從而學會尊重自然,尊重萬物。通過這次活動,我和孩子都已經體會到了觀鳥的樂趣,也深深地愛上了鳥類。現在只要聽到鳥叫聲,都會下意識的去看看鳥兒在干什么?是不是認識的鳥類?昨天晚上,孩子專門抽時間看了央視記錄頻道《我們的動物鄰居3》,看到因為施工要移動燕子窩,孩子會大喊“別動”,當畫面剛切換到蒼鷺,孩子馬上就叫出了“蒼鷺,長脖子老等”。所以,收獲真的是顯而易見啊!
——記錄者:趙曉芬

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課文《秋天》里有一段寫到:“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我就喜歡上大雁了,后來又讀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對大雁更加喜愛了,也喜歡上了鳥類。每次參加濕地活動,我的自然名都是大雁。

▲我們常說的大雁其實真身是普通鸕鶿
(天涯游俠攝)
終于盼到開課了,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關于鳥的知識,我看到了很多從來沒見過的鳥,還有有趣的鳥類捕食的視頻。每次課都有好玩的游戲,最可怕的是家長們搭成很多張鳥網,讓我們當遷徙的鳥兒,飛行的時候還有獵人來打我們,這個游戲讓我感覺到鳥兒遷徙途中困難重重。所以,我們要保護鳥兒。
——記錄者:王宣懿 8歲
— 03 —
一年級的時候,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一篇課文:“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飛………”老師對我們說,因為天氣寒冷,鳥兒們需要遷徙到暖和的南方渡過冬天……直到參加了這次觀鳥活動,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所居住的城市就是書中所提到的南方;原來每年冬天,我們的城市都會迎接來那么多的鳥兒客人。

▲紅耳鵯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鳥兒課堂,我還記得在望遠鏡看到第一只鳥的時候,我緊張的一動不動,怕驚嚇到了這只快樂的小精靈,隨著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紅耳鵯,它的羽毛有紅黑白三種顏色,它不停的在樹上跳來跳去,并發出響亮的快樂的叫聲,聽的我都變得開心起來。后面,我又見到了樹梢上肚子圓圓的八哥;一直用一只腳在水里站立著等食物的蒼鷺;還有不停在水里鉆進鉆出的野鴨小隊等等很多鳥兒們,每種鳥兒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習性,望遠鏡給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八哥
老師說,因為深圳的環境越來越好,每年都會有上百種鳥兒飛到深圳渡過冬天,我為我們城市能受到這么多鳥兒的歡迎感到自豪,我以后也要更加愛護環境,迎來更多的鳥兒客人。
——記錄者:秦昕 8歲
— 04 —
喜歡華僑城濕地的小鳥課堂,和耐心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們一起,在濕地公園悄悄地觀察著遷徙的小鳥們,它們很辛苦,那么遠飛來這里,還要再飛回去,我看到它們有的在覓食,有的在歡快地唱歌,還有的和我們躲迷藏,聽老師說如果我們不愛護這里的環境,還有可能再也不會來這里了過冬。

我想把這里的活動介紹給我的同學,我的好朋友們,讓他們也來一起報名參加觀鳥活動。我要告訴大家,地球不止是我們人類的地球,還是每一只小鳥,每一棵樹,所有動物、生物的地球,保護環境,愛惜地球。還有我也想有一個那樣的望遠鏡,這樣我外出游玩的時候也帶著望遠鏡去找找我不認識的小鳥,因為我想認識更多的小鳥,叫出它們的名字,了解它們。
——記錄者:何卓敏 8歲

▲白頭鵯
深圳是個快節奏的城市,每天的匆匆忙忙,車水馬龍已快讓我們失去了觀察自然的能力,但參加幾次濕地的觀鳥活動,慢慢吸引著我和孩子,放下手機,真正地走到大自然中去聆聽小鳥們悅耳地唱歌、去尋找鳥兒們可愛的身影、去探索和欣賞鳥類的美。

在華僑城濕地,這里生態環境、與外面的高樓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不遠萬里遷徙的鳥兒們它們所生存的環境也靠我們每一個人去愛護,去珍惜。確實如孩子所說地球不只是我們人類的地球!現在我和孩子走在路上,有時也會偶遇一些小鳥,會停下腳步下來記錄下它們的特征,聽聽它的叫聲,討論著這是哪種小鳥,回到家還會翻翻專業書籍找找這種鳥的介紹知識,我想我會和孩子一起繼續參與這樣的活動,還會介紹給身邊的每一個朋友,讓大家也參與進來,了解更多。
——記錄者:李可苒
— 05 —
我們看到了有的林鳥在枝頭休憩、有的在飛行、有的在覓食,吃完還不忘“擦嘴巴”,非常的有趣。水鳥們則有的在灘涂散步、有的在水里游泳覓食、有的就那樣站著,一動不動,長時間的保持著同一個姿勢。

志愿者老師們的相互協助,分工協作,給我們的觀鳥課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因為每一位老師的付出,才有我們觀鳥課的良好體驗。讓我明白,觀鳥不是在家欣賞鳥類圖片,也不是去動物園觀賞孔雀,更不是欣賞籠中之鳥,而是帶著望遠鏡,去到大自然,觀察野生鳥類的活動,使我們親近自然,了解自然。
——記錄者:王娟
— 06 —
在小鳥課堂中,我知道了,大白鷺和小白鷺的不同,還認識到了有叫赤頸鴨和琵嘴鴨的鳥,還知道有一種水鳥叫做蒼鷺,它的名字還叫做老等。課堂中我還見到了白頭鵯和紅耳鵯,也看到了喜鵲和家燕,還有八哥和鵲鴝,第三節課我還見到了黑領椋鳥,還有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
在冊子上我還認識了很多很多的鳥,有長尾縫葉鶯、太陽鳥、黑水雞、黑臉琵鷺、反嘴鷸、普通翠鳥等等。現在我真的是越來越喜歡鳥啦!
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動,也喜歡大自然,也喜歡生態環保哦!
——記錄者:林美含 9歲

孩子自從三節小鳥課堂后,經常會跟朋友們提到鳥兒,在講解鳥類的時候,她總是十分的自信,并且滔滔不絕。讓身邊的小伙伴們十分的羨慕!最后,我想說,大自然中有太多的奇跡和美好,等著我們一起去發現。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保護大自然,保護鳥類,收獲內心的平靜與美好!
——記錄者:李秀明
— 07 —
大自然給予了我們這么多可以看的,可以聽的,可以聞的,可以食的、可以呼吸的,我們拿什么來回報大自然呢?正如大魚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孩子們的:“我們能為鳥兒做點什么?”我們能為大自然做點什么呢?,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答案,愿正確的環保理念從小根植在孩子心中,讓我們一起學會愛護和尊重大自然的一切。
——記錄者:薔薇




▲蜜袋鼯每節課做的筆記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愛“舅舅"舅舅”叫的黑臉噪鹛和“縫補高手”長尾縫葉鶯。老師說黑臉噪鹛還可以發出其它的叫聲,迷惑對手,看來他還是個模仿高手呀,厲害!長尾縫夜鶯能用小嘴巴靈巧地將兩片葉子縫補在一起,做成自己的鳥窩,也是很讓人佩服!

第三次課讓我知道了小鳥的巢只是為了讓小鳥生寶寶而不是自己居住用的,而小鳥們居然是住在樹上的,用鳥爪子抓住樹枝生活是他們最松弛最自然的狀態。
—— 記錄者:蜜袋鼯 9歲
— 08 —
在三次課程中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次課程中的小游戲,游戲模仿了鳥類在遷徙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境,鳥網、獵人等環境因素都可能給鳥兒帶來致命的一擊。

鳥類的遷徙是一種神奇的生命之旅,但也是一種痛苦的生命旅程,是用生命換食物的旅程。開心投入游戲之后的孩子們也有了些許的感傷,被淘汰出局的孩子們就是被命運舍棄的小鳥兒們,由此孩子們通過游戲了解了鳥類遷徙的不易,體驗到鳥兒生存的艱辛,我們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護鳥、愛鳥,用更加友善的方式對待這些美麗的精靈。
——記錄者:方祎
— 09 —
我以前只知道鳥的羽毛可以幫助它們飛行,取暖和好看,真沒有想到它還有防水、調節溫度、求偶等等作用呢。老師的知識真淵博啊。老師還告訴我們在中國咱們可看不見蜂鳥,因為中國沒有蜂鳥的食物,如果同學們看見吃花蜜的鳥,那只能是叉尾太陽鳥了。

▲叉尾太陽鳥(天涯游俠攝)
然后老師還告訴我們,大部分的鳥類都是雌性樸素雄性漂亮,因為雌鳥要孵化寶寶。但是有兩種鳥彩鷸和水雉是相反的,是雄鳥育雛,真是標準的好爸爸啊。接下來老師帶我們玩了個游戲然后去觀鳥。

就在我們發望遠鏡的時候,前面一棵大樹上停了好多鳥,我都迫不及待的趕緊拿起望遠鏡進行觀察,然后把特征對照圖冊尋找它的名字。查找到那群鳥大部分都是紅耳鵯,還有一些白頭鵯,老師說還有一只黑領椋鳥,它的叫聲好大,很好聽,我回家上網查詢了一下它還能學八聲,難怪又叫花八哥了。

▲黑領椋鳥
我們最后準備走的時候還意外的看到了一只北尾紅鴝,它的顏色真漂亮,肚子上黃黃的像一團絨球,身子又胖又圓,真是一個小胖子。老師說它是冬候鳥,平時比較害羞呢。它身長15厘米左右,比紅耳鵯還小呢,好可愛。

▲北尾紅鴝
第二和第三次課我們學習了鳥類的餐具和鳥巢,老師也帶我們玩了不同的新游戲,我們觀察和記錄了更多的鳥類。我喜歡安安靜靜站在水里的蒼鷺和池鷺,看它們多有風度!

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到了更多的鳥類知識,鳥兒真神奇啊,腦子里自帶GPS,太厲害了。我也了解到了鳥兒現在的生存狀況每日愈下,令人擔憂。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亂扔垃圾、高樓大廈和玻璃幕墻都嚴重的危害了鳥類的生存。我以后一定要呼吁身邊的同學們一起,不要亂扔垃圾,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
——記錄者:伍梓元 11歲
— 10—
我們家的灝灝平時就不愛參加集體活動,所以我們只要有機會就參加集體活動,希望他能多與同齡人接觸,學會多與人交流溝通,這次剛收到通知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也告訴了他,他也是一如往常的淡定“這有啥好看的,不就是小鳥唄,小區里也有啦,我不想去”。
第一次課,剛開始趁著新鮮勁,灝灝還聽了一些內容,可是沒多久就打起了瞌睡,勉強撐到了下課。到了游戲環節,老師和志愿者、小朋友們都搶著玩,可是他就擺起了姿態,“不好玩,我不想玩”,好說歹說終于答應參加一次,還是帶著一臉不愿意。

游戲結束了,終于進入他期待的觀鳥環節了,志愿者們忙著分發望遠鏡、手冊、記錄單,老師們忙著指導同學們怎么使用望遠鏡,他可積極了,望遠鏡一到手,迫不及待的開始調整、試看,搗鼓了半天說看不到,生氣了!我手上拿著一堆東西,沒法幫他,這時旁邊的志愿者姐姐看他生氣了,連忙幫著他調試,并且耐心的教他怎么使用,經過一番努力,終于順利的看上望遠鏡了。大伙兒跟著大魚老師安靜地走在濕地公園的小道上,時不時的停下腳步,舉起望遠鏡,靜靜地觀察樹上歡快的鳥兒,灝灝也跟著大家一起慢慢地學起了觀鳥,慢慢的融入了活動中。

第二次課,出乎我的意料,還沒到上課的日子,他就提醒了我“爸爸,周末要去觀鳥課吧!要記得帶上作業哦!”我暗自竊喜 ,這小家伙還是挺有責任心,雖然參加活動不積極,但是安排好的事情還是要完成的。

這次拿起望遠鏡就是一頓掃視,“爸爸,看,看,那里有小鳥,嘴巴上有一撮毛,應該是八哥,快看,在那里,有 3 只”。小家伙異常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有時還跟志愿者和老師們互動,來到了湖邊,他又興奮地觀察起了鷺鳥和鴨類,還跟其他的小朋友們和大朋友們積極地互動起來。
第三次課,我們如期而至,這次課程上,小灝灝順利完成了知識課程,還把知識灌輸給了我,哈哈!

游戲環節,他積極向大魚老師申請加入游戲,并且堅持玩完了整個游戲。觀鳥環節,他還一本正經地指導大家“往這看,往那看,這里這里,那里那里”。我已經成了他的跟班了,“爸爸,幫我拿這個,老爸,幫我拿那個”。我呢!忙并快樂著!你的進步就是我的快樂!

短短三次課程,小灝灝有完全不一樣的表現,他在進步,雖然不是突飛猛進,但我十分欣慰,他成長了。與此同時,我們還獲得了寶貴的觀鳥知識和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思想,這 3 次短暫的授課,老師通俗易懂的鳥類知識講解,組織生動有趣的保護鳥類主題游戲,還有最精彩的實地觀察鳥類活動,都是吸引我和灝灝融入活動的重要因素。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志愿者朋友們為活動的順利進行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得整個活動更加安全有序,活動內容更加精彩有趣。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感謝僑城濕地公園提供這么好的活動,期待下次更精彩的相聚。
——記錄者:徐臻&徐方灝
— 11 —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這個年齡就該盡情去擁抱,盡情去發揮,細心去觀察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大自然。父母不要過分依賴書本上的育兒理論知識,從而忽略了身邊活生生的直觀教材,不要把最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教育荒廢了。
——記錄者:賴瀟寧

▲蒼鷺
原來鳥的羽毛有那么多作用,我之前只知道可以飛行和保暖。怎么區分雌雄,印象最深的是涂口紅的翠鳥是雌的,感覺好形象啊。第一次用望遠鏡觀鳥,感覺離它們好近,有的在吃果子,有的在梳羽毛,還有的在休息,都好有趣。尤其蒼鷺一動不動的,也不知道它是在休息還是在等待魚。
以前我感覺我不認識任何鳥,現在覺得自己多了分辨它們的技能呢。

感覺做鳥太不容易了,在游戲中我一次都沒有逃脫鳥網,不是被網就是被打。我以后再也不隨意去驚鳥,趕鳥了!所以我們要保護紅樹林,給鳥兒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加油站。
——記錄者:李青悠 8歲
— 12 —
三次的小鳥課程循序漸進,帶我們走入了鳥的世界。原來鳥的羽毛除了我們常知的保暖,還有防水、護體、飛翔等作用。認識了在鳥的世界里,大部分的雄性是五彩斑斕的,而大部分的雌性是相對色彩暗淡的。多么有意思的事情,雄性需要用美麗來吸引雌性,以此來繁衍后代。還有些鳥是雌雄共體,雌性的時候是一個顏色,雄性的時候是另一個顏色。

▲彩鷸(天涯游俠攝)
第二次的課程我們認識到了鳥的食物。原來所有鳥類的喙決定了鳥在哪里捕食,能吃到什么食物。最有意思的是長脖子老等,因為長時間一個姿勢待在那,等待食物的到來。第三次的課程我們認識了鳥的住所,不由得感嘆鳥類也是個建筑大師,高手中的高手。萬事萬物存在就是合理,存在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通過用望遠鏡觀賞鳥,老師的講解,每次游戲活動中的寓教于樂,都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3次的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和孩子會繼續探索鳥類的世界。
——記錄者:李晶晶&湯依涵
看來學員在課程中收獲還不少。就像第一位媽媽說的:“如果不去體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會是什么進入了我們的生命。”而孩子能夠從體驗中獲得什么,是我們所不可預知的。但陪伴孩子去體驗、去感受,就總能獲得一些什么吧。

▲北尾紅鴝
去年系列課結束的時候,有許多學員問什么時候會再開。現在時機來了,新一年的候鳥季來了,觀鳥系列課來襲,名額有限,想要報名的要密切關注咯。系列課招募推文將于10月26日(周一)推送,大家定好鬧鐘來搶名額咯!我在濕地等你來……
— END —
延伸閱讀

▲善聽鳥語,一鳥一世界
編輯:葶藶
圖片:華僑城濕地
副主編:小荻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