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獵食性鳥類-恐鶴
恐鶴 是一屬已經滅絕的巨大而不能飛行的獵食鳥類,曾經生存于巴塔哥尼亞(化石時期:晚古新世-早更新世),其下只有長腿恐鶴一個物種。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叫鶴目 Cariamiformes
科:駭鳥科 Phorusrhacidae
屬:恐鶴屬 Phorusrhacos
種:長腿恐鶴 P. longissimus
在圣克魯斯組地層所發現的骨頭中的一根顎骨,佛羅倫天奴·阿米希諾首先將之描述為屬于貧齒目的。于1891年,這根骨頭被確認是屬于鳥類的,其他的遺骸都是從阿根廷圣克魯斯省的不同位點發現。
恐鶴的近親是叫鶴科鳥類,它比叫鶴科大很多,但是外表卻更像鴕鳥。
叫鶴科為叫鶴目的一科,現僅存2屬2種,分別為紅腿叫鶴以及黑腿叫鶴。
恐鶴站立時高2.5米,重量130千克,頭骨長達60厘米。
它是最大的肉食性鳥類之一,其原始的翼就像是一對有爪的手臂可以捕捉獵物,并以巨大的鳥喙來殺死它。
恐鶴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恐鶴頭骨模型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恐鶴生活在林地及草原。吃小型的哺乳動物及腐尸,相信它用鳥喙咬緊獵物,并重復拋擲地下,像現今的叫鶴科般。
它的喙及大爪的結構顯示它是猛禽,它們會在巴塔哥尼亞的草原及山上追捕細小的爬行動物及哺乳動物。
袋劍虎 Thylacosmilus
恐鶴在與“老對手”袋劍虎的長久斗爭中,成功地繼續生存下來,不僅一度“進軍”北美,而且一直堅持到了大約1.5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目前,恐鶴滅絕的原因仍然是個謎。
袋劍虎,是擁有劍齒的肉食有袋類,生存于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它們的遺骸在南美洲發現,主要都是在阿根廷卡塔馬卡省、恩特雷里奧斯省與拉潘帕省。
它并非斯劍虎的近親,只是因趨同演化的關系而有類似的外形。
袋劍虎具有一對如軍刀的上犬齒,在一生中會不停生長,牙根的位置位于眼窩上方。劍齒的特化進而影響了袋劍虎門齒的退化,不過其他劍齒虎如斯劍虎與巴博劍齒虎依然保有完整的門牙齒式。
它的下顎亦有一對突出的邊,平時可以保護其劍齒。
雖然袋劍虎身體部分的化石并不完整,但足以發現許多與其他劍齒虎類似相同的特征。
袋劍虎的頸椎十分粗壯,前肢肱骨與股骨十分粗壯,肱骨有發達的胸肌與三角肌附著,可用來捕捉獵物并吸收獵物造成的碰撞,后腳肱骨也很粗壯,短脛骨與跖行足顯示袋劍虎并不擅長奔跑,可能采伏擊策略。
一些較早的文獻會寫道:
袋劍虎的滅絕是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贏不過更為強勢的斯劍虎而絕種。然而更新的研究顯示,袋劍虎大約于上新世(3.6-2.58 百萬年前)就已滅絕,而斯劍虎最早則是在中更新世(781,000-126,000 年前)才抵達南美洲。因此兩種袋劍虎與斯劍虎的消長之間其實存在著150萬年的空窗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