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陳斌惠如何創立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自信與科學挑戰——對陳斌惠創建中文學名系統的學習
探秘陳斌惠如何創立植物中文學名系統,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自信與科學挑戰
——對陳斌惠創建中文學名系統的學習與商榷
我對陳斌惠(也水君)非常欽佩。前幾年(2021年)曾從不同角度對他的研究做過一些思考并交換意見。這篇專訪認真讀過,首先祝賀出現的新進展!他是非常勇敢的探索者和開創者!
對于事物,人們在使用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的思路沒有問題。問題是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對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控。也就是說,能不能解決問題是關鍵。
通過對《半月談》2025年8月15日發布給全球30萬植物一個中文學名內容的學習,不揣淺陋,向也水君提出以下問題,并在正文相關地方使用按語加批注的方式作為商榷。
雖是好友,也擔心忠言逆耳,除引人不快之外于事無補。另外我本是個土包子,擔心出囧,這是遲疑幾天的原因;但因為是好友,實話實說,也是必須的情分。我相信也水君終究能理解。
1.每個植物(生物)的學名從此不唯一?作者回復:兩個學名可以并列。許問:根據何在?
許:植物拉丁學名作為學名(科學名稱)是唯一的。盡管拉丁學名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但其具有的科學基礎是穩定的。因此,其它(中文)學名命名系統都是不合算的,需要專業或大眾學習的成本遠大于對拉丁學名的學習使用。如果說拉丁學名更多適用于專業從業者而遠不能為更多實際應用者所熟知,也是合乎邏輯的。暗物質從來就針對不同群體或個體有著不同的質量,換言之,誰也不是全能的。
2.中文學名與拉丁學名并列使用的國際條件何時成熟?作者回復:先種下一顆種子,然后才有成熟的那一天。許按:不是所有種下的種子都可以成熟。
3.只在中文語境下使用會引起怎樣的反應(可行性的發展方向)?作者回復:和拉丁學名一樣,中文學名將來也可以在中文,英文,日文等所有語境中使用。許:認為這只是一個宏愿。
4.建立植物中文學名命名系統的思想基礎是文化自信?當年的林奈(瑞典人)并沒有選擇瑞典語或英語,一個主要原因是基于拉丁語的穩定和統一性。
5.應用基礎:給全球30萬植物中文學名,作為宏愿,大而不當。
6.理論基礎:任何分類系統都不可能完善。這套系統即使成立,也會面臨與任何分類系統同樣存在的不完善或面對層出不窮的變化問題。
生物的拉丁學名作為一個事物已經基本成熟的標志,是世界的普遍使用,其中關鍵一點,在于拉丁文相對的固化(穩定)特征。
帶標注和按語的原文截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