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只河貍 2 天建好捷克拖了 7 年的水壩”,這“河貍”嗎???
可愛的大型嚙齒動物河貍,最近上了新聞。有多家媒體報道說,捷克一座 7 年還沒動工的水壩,被一窩河貍在一天或者兩天之內搞定了,省下了 900 萬人民幣的經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看完是不是很難不感嘆一句——這“河(合)貍(理)”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河貍真的有這么厲害嗎?是不是以后大家都不用治理河流了,放一窩河貍過去問題就解決了呢?人類的工程跟動物的行為顯然無法簡單地劃上等號。
首先有一件事可以明確:很多報道里說河貍的壩是一夜之間或者 2 天時間筑成的,這肯定是夸張——和歷史上其他“一夜城”的故事一樣。河貍筑壩通常都需要幾星期。不過,壩最終合龍的時候,水位的上漲倒是可以在一兩天內實現。如果附近的人此前沒有注意到壩本身,或許確實會誤以為壩是一兩天建成的。
這個蓄水的一夜,恐怕也不是發生在最近。這道“水壩”所在的捷克 Brdy 保護區的官網上有放出關于河貍的新聞,其中提到它們修建了水壩,改變了水位,還配上了照片——然而這則新聞發布于 2024 年 1 月 25 日。沒錯,是一年前。
捷克 Brdy 保護區的官網上關于河貍修建水壩的新聞
河貍修建完水壩之后的保護區濕地現狀。圖片來源:捷克 Brdy 保護區的官網
另外,這個壩其實也沒多大。捷克電視臺 CT24 因為此事采訪了動物學家 Ji?í Vl?ek。他表示,如果讓人來搞這個項目,一個星期也能搞定。從 Brdy 保護區的官網上河貍壩的照片來看,這也確實不是什么大規模的工程,就是正常的河貍壩,目測高度在一米左右,寬度不超過幾十米。
既然如此,為何說能省下 900 萬人民幣的巨款呢?這數字本身算是有出處的,Brdy 保護區局長在接受采訪時說,大概能省下 3000 萬捷克克朗——大約折合 900 萬人民幣。不過,一星期就能筑成的壩,無論如何不可能這么貴吧?
看到這里,是不是能感覺到,這個“河貍助人”的事件背后,還別有隱情了?沒錯,這段水域的治理,正深陷于一場漫長的扯皮之中。
被河貍咬過的樹。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捷克西波西米亞大學的學生 Bej?ková Marie 在 2019 年寫成的學位論文梳理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問題的焦點,就在負責這一流域的上級機構,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
故事要從 2002 年的 8 月講起。當時,兩個低壓區從意大利北部移動到了中歐,給克拉巴瓦河帶來了連續數日的大雨。227mm 的降水令河水沖出河道,水庫水位以每小時 23 厘米的速度上漲,差點就超過了水庫的承載力。很明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舊的基建已經不堪重負,河道重新治理的項目提上了日程。克拉巴瓦河屬于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的管轄范圍,所以沿河的羅基察尼市政府委托管理局規劃了一個治理方案,加寬河道,沿河修建 1 米高的混凝土墻。
但管理局設計的這個方案沒能推行下去。它不但相當丑陋,而且只保護了市中心,把洪水的壓力轉嫁給了上下游。洪水到來時,下游的其他城區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破壞;而如果真的遭遇百年一遇級大洪水,越過混凝土墻的積水也無處可去。總之,這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案,遭到了大量市民和環保組織的反對。更重要的是,該方案中涉及的部分河道是私人所有的,這些人不同意就無法推進。
時間一拖就拖到了 2018 年。這一年,無法忍受下去的市政府另起爐灶,聘請了外來的職業設計師規劃了一套新的治理方案。這套方案明顯要更加科學,放棄了混凝土墻而改用更復雜的堤壩系統。它也考慮了市民日常通行游玩的需要加入了樓梯、人行道和自行車道,還加入了上下游河床的復合治理項目。
不料,這個新方案卻遭到了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的拒絕。名義上,這是出于項目范圍的分歧。新方案基于要求的治理范圍比舊方案更廣,管理局堅持自己舊方案的分析結論,拒絕批準超出的部分。實際上這是否涉及雙方官僚機構之間的多年積怨,大概只有當事人才能說得明白了。無論如何,新的計劃也就此陷入僵局。截至 2019 年論文寫成時,作者 Marie 還對談判抱有一定希望——不過根據后續報道的缺失來看,談判進展恐怕相當有限。
好消息是,附近的另一段河道治理沒有陷入拖延,順利完成。這條河道長度為半公里,治理內容包括重新鋪設河道和修建泄洪區,造價為 1724.5 萬捷克克朗,相當于約 500 萬人民幣——關于前述 900 萬人民幣的大壩造價,可供參考。
河貍筑壩的 Padr?ské 湖位于羅基察尼市上游不遠處,或許是克拉巴瓦河綜合治理項目的一部分,或許是與之相關聯的其他項目,但總之都屬于伏爾塔瓦河管理局的管轄范圍內。這部分的治理極可能也陷入了同樣的官僚扯皮之中。CT24 電視臺的報道里說:“管理局正在協商項目的范圍和土地所有權問題,結果進度被河貍趕超了。”這個協商究竟是怎么個協商法,也只能任憑讀者想象了。
而這個很可能發生在一年前的事情,現在突然上了新聞,或許其實是協商的當事人終于忍無可忍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CT24 的捷克語新聞和 Czech Radio 的英語新聞里,都沒有采訪到伏爾塔瓦河管理局的相關人員。
由此看來,900 萬人民幣的報價,更可能是也是當事人的泄憤之語——實際上,參考剛才提到的另一個項目,900 萬的這個報價應該包括了區域河段的整體治理,而不僅僅限于筑一道小壩。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不管怎樣,河貍至少完成了項目的一個任務,那就是提高水位,制造出新的濕地。Czech Radio 的報道里動物學家夸獎了河貍,說“讓人來選址也選不出更好的”。(這也許就是中文報道中“選址與保護區規劃的地點一致”這個說法的信源吧)
其實,在這個具體的案例里,河貍選擇合適的地點也不算很難。因為它的大壩所在地點,原本就是被人挖出來的一道引水渠。人類挖掘的引水工程,一般都是有違當地水文的自然分布的(不然也就不需要人來挖了)。反過來說,把人挖的水渠堵上,對河貍來說可謂事半功倍。說得更直白一些,河貍是天才的工程師,但它的天才是為自己服務的,而不是為人類或者整體的生態環境服務的。
所以,河貍也經常給人類帶來麻煩。捷克的河貍此前就干過淹沒田地和鐵道的事情。其他有河貍分布的地區,人獸沖突也是屢見不鮮。在阿根廷和智利,河貍甚至被視為入侵物種。一個著名沖突案例發生在 1948 年:二戰后美國愛達荷州的大量居民移居到了鄉村,很快和當地原有的河貍發生沖突,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河貍啃樹筑壩毀壞財產。然而愛達荷的河貍數量在多年獵殺后已經深陷低谷,當局不愿輕易殺死河貍,于是捕捉了 76 只河貍后用飛機和降落傘把它們空投到了附近山區,還留下了視頻記錄。
說到底,只要不是作為入侵物種,河貍對于生態系統的正面貢獻還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它的利益并不總是和人類的利益一致。所以有河貍天然分布的地區,確實應該鼓掌歡迎它們筑壩——只要別指望把人類的工程交給它,就行。
策劃制作
作者丨范崗 科普創作者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