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匯聚力量 | 如何做好社區慈善的幾點啟示
當“慈善日”遇上“公益日”,凝聚起每一份力所能及的善意,共同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做一點貢獻。
第九個“中華慈善日”主題為“崇德向善 依法興善”。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中華慈善日”示范活動。期間,發布了由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指導,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與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聯合在地社會組織開展的內蒙古全區“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項目。
截至目前,該項目面向全區培訓了80余名社會組織業務骨干,通過“專項賦能”有效促進了社會組織能力提升,推動了基于社區實際需求的項目孵化與創新實踐;通過多方聯動,共籌集項目資金80余萬元,開發并支持了14個社區慈善項目。
“十四五”規劃將“基層治理”列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要求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社會治理的重心要落到城鄉社區。
新修改的慈善法第九十六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發展社區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慈善事業,鼓勵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通過公益創投、孵化培育、人員培訓、項目指導等方式,為慈善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和能力建設服務。
內蒙古全區“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項目,針對社會組織普遍存在的“專業性不足、聯動性不強,缺乏可持續、可復制的服務項目”等問題,圍繞“社區工作理念、需求評估調研,項目方案設計、實操方法、可持續運營”等課程主題,通過可視化的講解與演練,以學員參與式學習為主導,激發社會組織能力增長,以提高社區項目創新實踐。
經過培訓,參與的社會組織對“社區、社區項目、工作方法”等關鍵領域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認知,在“需求識別、問題界定、方法對策、可持續性”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在專家團隊“一對一、陪伴式”的督導下,緊密圍繞社區真實需求和痛點,開發出“為老服務、兒童關懷、特殊群體幫扶、社區安全”等主題多元化的社區慈善項目。
例如,包頭市的一家社會組織在原有老年人健康檢查服務的基礎上,深化項目服務內容,增加了健康風險預警/提示,為老年人疾病提供“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就醫”的健康管理;建立起與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患者及家屬的良性互動,持續改善社區為老服務。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多家社會組織對現階段“社區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新增了“社區安全建設”這一服務內容;轉變了服務形式,通過培育并支持社區“自組織”開展活動、服務社區,促進安全韌性社區建設。
現階段,伴隨著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機結合,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慈善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大。需要社會組織在參與社區慈善、滿足基層治理新需求的過程中,進行一場深刻的嘗試、探索與實踐。我們在“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項目實施與全周期管理的過程中,結合社會組織的真實反饋和專家指導建議,獲得了以下幾點啟示:
1、所謂“社區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各種“社會問題”的交織與疊加,在“社區”這一微觀場域/場景下的集中映射與直觀體現。作為社會構成的基本單元,社區不僅是居民日常生活與交流互動的重要場所,更是社會問題微觀影響作用的集中區域。尤其在當前社會與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類社會問題相互纏繞、級聯疊加、愈發凸顯。社會組織的重要性逐步顯現。需要其主動與居民建立緊密聯系,真正地深入社區,了解真實訴求,準確把握社區問題的癥結所在。
2、社區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變量”,面對復雜多變的社區需求,社會組織需要站在全局、長遠的視角上進行系統性思考,通盤考量、深入剖析、精準識別、區分主次,做好平衡取舍、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為社區量身定制地設計出更具針對性、更能貼近社區實際的解決方案,從而有序規劃、分步實施、逐層遞進地解決問題。
3、社會組織應該準確認識自身能力與資源的有限性/局限性,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主動擔當、有所作為,在緊密貼合政策導向的基礎上,構建社區資源的高效聯動體系/機制,促進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社區之間的深度對話、有效溝通和協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形成慈善資源的有效互補與倍增效應。
4、社會組織應注重在實踐中不斷磨礪錘煉自身,專注于專業能力的精進與提升。通過參與各類社區服務項目,積累實戰經驗,不斷反思與總結,以問題為導向,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
5、社會組織應鼓勵團隊成員持續學習,緊跟行業動態,吸納前沿理念與技術。通過“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的引入與應用,激發創新思維、提升工作效率,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和匯聚社區力量,共同為社區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
此外,針對“資金短缺”這一共性挑戰,應進行精細化分析與策略規劃。遵循“由近及遠、由內而外、自下而上”的原則,融合傳統智慧與創新思維,逐步推進資金籌集工作,嘗試構建一個既全面又多元、且具備長期可持續性的資金籌集體系,為社區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一是,從社區在地挖掘資源,鼓勵居民自治與互助。社會組織首先要能夠有效為社區提供高質量服務并獲得社區認可,通過設立社區基金與社區資源建立起鏈接,實現社區資源的高效循環與增值。二是,社會組織要與政府部門、基金會、企業等建立合作。通過爭取政府資助、參與基金會項目合作等方式,多元化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社區項目注入更多活力。三是創新籌資模式,積極探索互聯網籌資,利用社交媒體的廣泛影響力,生動講述社區故事,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四是社會組織要建立健全資金籌集與管理機制,確保流程透明、高效運行,真正做到“崇德向善 依法興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