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樣性數字化百科圖譜】被子植物?長瓣兜蘭:套路“專家”、資深“詐騙犯”
被子植物·長瓣兜蘭
Paphiopedilum dianthum
長瓣兜蘭,隸屬被子植物,單子葉植物綱,微子目、蘭科、兜蘭屬。多生長于林緣或疏林中的樹干上或巖石上,已知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視頻攝于西雙版納。
兜蘭屬在蘭科植物中名氣較大,因其花朵美麗、造型特殊以及難以栽培而備受追捧。19世紀初,秀麗兜蘭被正式描述,這也是第一個被描述的兜蘭。直到1940年,長瓣兜蘭才被學界認識。
長瓣兜蘭是蘭科植物中非常有觀賞價值的一類植物,其花朵的唇瓣好似一個“兜”,又像拖鞋,因此又被稱為“女士拖鞋”。
除了這個“兜”之外,長瓣兜蘭還有一個有趣的特征,花瓣上有黑色凸起,上面還有一些細毛,非常像某種蚜蟲。
我們知道,蚜蟲是食蚜蠅幼體的主食,而長瓣兜蘭的主要傳粉者恰好就是雌性黑帶食蚜蠅。
可以想象,視力不佳的雌性黑帶食蚜蠅看到長瓣兜蘭花朵的偽蚜蟲,心情是多么興奮。為了讓自己的后代出生后“衣食無憂”,雌性黑帶食蚜蠅決定在這里產卵。
講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長瓣兜蘭的這一特征,完全就是為了“套路”雌性黑帶食蚜蠅,它隨風擺動的花瓣,簡直就是完全針對食蚜蠅的露天大廣告:“這里有最上好的蚜蟲,是您理想的產房。”
上了當的食蚜蠅會發現,長瓣兜蘭的花瓣順滑得站不住腳,于是,它一溜地掉進了“花兜”里,沾上了花粉塊,努力攀爬出來,沒得一點好處地飛走了。而它們的寶寶破卵而出后,悲哀地發現,由于根本沒有食物可以維系生命,只能活活餓死。
而長瓣兜蘭毫無愧疚感,還在繼續著下一次的“坑蒙拐騙”。
這,并非個例。如果自然界有法庭,包括長瓣兜蘭在內的蘭科植物將是最龐大的被告群體,“原告”昆蟲會歷數蘭科植物們的罪行:植物界葛朗臺、套路“專家”、可惡的“詐騙犯”、可恥的“感情騙子”……
與大多數植物提供一定報酬給傳粉昆蟲不同,兩萬多種蘭科植物中有三分之一的物種,都是靠“坑蒙拐騙”進行傳粉。
而科學家們早已發現端倪。
1793年,一位名叫斯普蘭格爾(Sprengel CK)的德國博物學家發現,一些蘭花的花中從來沒有分泌過花蜜,但依然有昆蟲造訪,在沒有得到任何報酬的情況下,昆蟲為蘭花們傳粉。
隨著對蘭科植物越來越多的研究,研究者發現,蘭科植物的騙術五花八門,它們可以模擬產生花蜜的植物(一般多為黃色),或模擬昆蟲的巢(如西藏杓蘭),或釋放極具誘惑的氣味,“頭腦簡單”的昆蟲們,一激動之下,就為蘭科植物們免費打工。
但最可惡的是,蘭科植物還會進行性欺騙,通過模擬某種傳粉昆蟲的雌蟲,吸引雄蟲前來交配,目的自然也是為了傳粉。可憐的雄蟲白白浪費了繁衍后代的寶貴機會。
那么,這些昆蟲會逐漸滅絕嗎?
不需過多擔心,研究者發現,蘭科植物的周圍,一定有正直公道的植物存在,它們彌補了蘭科植物對昆蟲的傷害。而這也是自然界的玄妙之處。
參考資料:
史軍,程瑾,羅敦,上官法智,羅毅波《利用傳粉綜合征預測:長瓣兜蘭模擬繁殖地欺騙雌性食蚜蠅傳粉》等。
朱仁斌,1988年生,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工程師,中國植物園聯盟秘書處項目主管。記錄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4000余種植物,設計開發了國內首個生物圖片搜索引擎(https://image.cubg.cn/),可提供全世界45萬種生物圖片快速搜索,設計開發了自然觀察微信小程序“新記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