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珠聘任10位高層次智庫專家,助推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麗珍 通訊員 海宣
8月12日,廣州市海珠區老城市新活力智庫專家聘任儀式暨第一次專家座談會舉行。
海珠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庫由來自經濟、科技、城建、社會、文化、生態6個領域的10位高層次專家學者組成,將圍繞海珠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進一步提升區委、區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為加快建設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調研琶洲試驗區和海珠濕地
座談會前,智庫組織專家參觀調研了琶洲試驗區和海珠濕地。
在琶洲試驗區展廳,專家們調研了解試驗區建設發展情況。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琶洲試驗區30平方公里土地已集聚企業超3.4萬家,其中“四上”企業1545家,朝著打造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加速邁進,成為廣州發展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在海珠濕地,專家們參觀了智慧濕地展廳和原高畦深溝農業文化遺產,調研了品質提升項目及水生態、垛基果林的修復情況。
海珠濕地作為世界一線城市最大的城央濕地,建成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生態、人文、社會和經濟效益,發現“海珠斯螢葉甲”和“海珠琺軸甲”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目前正加快推進國際濕地館和智慧濕地建設,還將作為華南國家植物園城園融合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打造“大城名園”。

熱議科技創新
座談會上,智庫專家就海珠區貫徹《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抒己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海珠區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數字經濟、生態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底蘊深厚、優勢明顯。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表示,中山大學根植海珠,將充分調動師生人才智力資源、發揮綜合學科優勢,全面加深校地合作,使學校科研成果得到更好轉化,服務海珠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認為,海珠要抓住科技發展這一重點,充分發揮“大學大院大所”優勢,聚力推進琶洲試驗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合作和成果的轉化基地。
戴德梁行廣州總經理羅進良建議,海珠將科技創新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深耕“龍頭企業、大學、人才、資本、導師、創新文化”6個關鍵要素,營造濃厚科創氛圍、厚培科創沃土,以數字經濟引領廣州高科技攻堅。

關注濕地生態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認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需要從“了解廣州、讀懂廣州”“把握城市發展的規律”“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完善城市重大規劃”四方面入手。
“海珠要充分釋放濕地價值,做好‘水’的文章。”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工業大學教授楊志峰提出,海珠要走好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現生產方式的生態化轉型、生活方式的綠色化轉型、治理方式的系統化轉型,探索具有海珠特色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
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家與文學藝術家、原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同樣關注海珠濕地價值。他提出,海珠高質量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要充分發揮濕地生態稟賦,用好廣州文化館新館等文化載體,進一步推動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梁明易則提出,海珠要推動建立城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以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持續提升城區河網水質、空氣質量,讓美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公眾福祉。
海珠區主要負責人表示,海珠將努力打造開放協同、運行有序、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新時代地方治理的智庫典范。接下來,要強化服務保障,為專家走進海珠、了解海珠提供最大便利;要加強與轄內企業、科研院所的交流聯動,進一步拓展研究視野、加快成果轉化;要積極組織相關的實地考察、座談研討、論壇講座、課題研究等決策咨詢活動,切實把各位專家的聰明才智、真知灼見轉化為推動海珠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效能。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