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全市已建成5類79處自然保護地,約占市域面積的20%。隨著生態空間的不斷擴展,全市已發現陸生野生脊椎動物612種,其中鳥類達519種。
據了解,經過10年的努力,北京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全面完成,共造林綠化219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44.9%,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9.8%。在工程建設中,北京先后營建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350處、小微濕地718處,設置人工鳥巢7009個,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和遷徙通道得到改善。此外,北京每年實施山區森林健康經營70萬畝,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10余處,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夯實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基礎。
目前,北京共有5類79處自然保護地,約占市域面積的20%,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分布相對廣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使全市九成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褐馬雞、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野外種群數量不斷上升;畫眉、栗鳶、白枕鶴以及叉唇無喙蘭、尖帽草等北京新紀錄野生動植物在各類自然保護地不斷涌現。
野生動植物的保護,離不開監測技術的支撐。據了解,北京目前已建設園林綠化生態監測站17處,實現了森林、濕地、綠地等典型區域全要素監測。此外,全市還積極開展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建設,通過布設固定樣點樣線,部署紅外相機、視頻傳感器等設備,逐步實現自然保護地內生物多樣性“天空地”一體化監測。
北京生態環境未來將如何發展?《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明確提出,要“改善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逐步恢復和完善城市生態系統?!睂Υ?,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沙海江表示,全市將在城市公園綠地、郊野公園、平原生態林、濕地等區域,充分結合自然生態條件,優化植物配置,建設保育小區、生態保育核、留野區等形式的自然帶,并進一步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不斷提升首都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