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協委員呼吁——以數字化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國家確定的重要發展任務。如何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河北省政協委員聚焦“雙碳”目標,就通過數字化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積極建言。
左克永委員建議,由生態環境、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牽頭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制定統一的涉碳數據采集規范和標準。同時,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的技術機構,對各行業、各環節數據采集的詳細指標、精確范圍、合理頻率和科學方法等進行研究分析,確保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可比性。
徐慧明委員說,建設零碳園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園區規劃設計之初,充分結合園區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終端用能需求與節能降碳空間,同步開展園區零碳方案咨詢設計。針對零碳園區穩定運行與高效交易管理,徐慧明建議遴選一批園區能碳監測與交易創新平臺并推廣應用,提升園區碳排放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分析的科學性以及交易的便捷性,切實滿足零碳園區碳排放監測與交易管理的核心需求。
楊曉江委員表示,技術創新是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著力點。他建議,推動“碳冶金”向“氫冶金”轉變等低碳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信息化技術優化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穩定性,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做好數字產業與鋼鐵產業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智能化控制和管理,降低碳排放。
馮俊生委員說,物流行業降碳不應局限于能源轉換或單一的設備改造,需全面規劃、系統實施,其中數字賦能是關鍵。他建議,加大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統籌力度,促進各地區間均衡發展,深化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應用。此外,構建數據共享平臺,建立物流碳排放實時監測平臺,定期收集和分析碳排放數據,通過監測和控制物流環節中的各種污染因素,將物流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記者 高新國)
湖北省政協助力——擦亮“中碳登”名片
“近年來,湖北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等10大綠色轉型工程,打造城市礦產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積極構建清潔能源體系,‘中碳登’落戶湖北,碳交易穩居全國前列,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今年湖北省政協全會期間,民建湖北省委會提交的《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建議》與湖北省政府工作形成高度契合,湖北在全面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繪就美麗湖北新畫卷的步伐更加明確有力。
“當前湖北產業優化轉型升級也面臨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兩高’項目偏多,能源結構轉型面臨現實約束,風電、光伏資源條件不優,可再生能源增長空間十分有限,市州之間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差異較大,部分地區碳排放增長較快。”民建湖北省委會建議,完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開展碳排放雙控目標分解方法學研究,建設區域和重點行業碳預警平臺,探索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辦法,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重大產業項目。立足以煤為主的省情,扎實推進華中氫能產業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能源項目。持續深化區域碳市場建設,推進碳金融創新發展,充分發揮碳定價機制,以市場化手段加快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武漢‘中碳登’作為湖北乃至全國的‘雙碳’企業聚集地,入駐者多為新成立的機構或公司,建議出臺專項政策,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加速‘中碳登’入駐者發展壯大。”省政協委員張勤呼吁,隨著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重啟,全國碳市場將幫助更多納入行業和企業提升控排減排動力,各行業碳普惠方法學也亟待落地。
“長江經濟帶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經濟發展引擎,其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湖北省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有義務在減污降碳方面作出更大貢獻。”今年湖北省政協全會期間,九三學社湖北省委會在《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建議》中提出,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平臺,依托湖北碳市場,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平臺,實現減污降碳信息的共享和資源整合。通過平臺,企業可以獲取減污降碳的技術、資金和政策支持,提高減污降碳的整體效能。(記者 毛麗萍)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呼吁——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
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的國能寧夏發電有限公司,2號與3號發電機組脫硫出口尾部煙道里的二氧化碳濃度在線監測設備馬不停蹄地運轉,如同敏銳的“眼睛”,緊盯碳排放動態。“目前,我區已有7家企業先行先試開展碳排放監測試點工作。”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告訴前來調研的自治區政協委員。
近年來,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擦亮綠色低碳底色,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也成為自治區政協多個專委會調研的重點內容。開篇的一幕正是近日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銀川市、石嘴山市開展專題調研的現場。
在現場,委員們了解到,近年來,銀川市打造“雙碳”首府示范,實施節能降碳行動,升級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石嘴山市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低碳高效、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轉型示范市高質量發展。但目前兩市還存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規模不大、效益不高,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問題。
委員們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不斷提升再生利用規模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企業要堅持技術創新,通過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當了解到銀川市主動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改革取得較好成效,委員們同時建議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即新能源利用方面做“加法”、減排方面做“減法”、提升效能方面做“乘法”、煤炭清潔利用方面做“除法”。
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寧夏能耗“雙控”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開展“兩高”項目清理整改深入,成效比較明顯。但還存在能耗強度總體偏高、效率偏低;重點行業節能力度不大、措施不夠科學精準等短板和問題。
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為此建議,寧夏逐步建立以碳排放為主的體系,以單位能耗產出“論英雄”,綜合考慮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稅收、就業拉動等因素,做到扶優限劣;對行業來講,科學合理地確定寧夏高耗能行業以單位產品能耗強度為基礎的限額標準、準入條件,為推進節能降碳改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等提供依據;對于能效(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標桿的企業,可通過差別電價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鼓勵先進,對能效低于基準的企業限期改造、淘汰。(記者 范文杰)
陜西榆林市政協建議——打造“碳中和科普基地”
陜西省榆林市是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近年來,該市錨定“雙碳”目標,以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向“新”而動,逐“綠”前行。在近日閉幕的榆林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期間,綠色低碳發展也是與會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重點聚焦的話題之一。
“推動能源化工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智能化升級迫在眉睫,這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環境質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民革榆林市委會建議,要大幅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高耗能企業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確保新能源配比不低于企業排放量的50%;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與調配能力,保障新能源供電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促進高耗能企業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從能源供應端降低碳排放。
“近年來,在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固體廢物產生量也在持續攀升。”市政協委員賀凱提出,通過推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來助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他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制定榆林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完善政策激勵,出臺固廢資源化產業扶持辦法,對利廢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用地優先、運輸補貼等支持;設立綠色金融專項基金,推廣“固廢貸”“碳收益權質押”等融資工具,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示范園區,建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就近消納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突破技術瓶頸,聯合高校院所成立固廢資源化創新中心,攻關氣化渣尾渣制陶粒、鎂渣土壤改良等關鍵技術搭建“固廢智慧管理平臺”,實時監控產廢、轉移、利用全流程,預警環境風險。
“‘雙碳’‘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這些概念對于很多普通市民而言,不熟悉也不了解,缺乏一個載體能夠讓他們直觀感受。所以,打造一個讓普通民眾能感受、能認知的載體十分必要。”民建榆林市委會表示,可參照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在中心城區內建設一個零碳公園。零碳公園在做好各類“碳”相關設施布置的同時,還可以在其中建設“碳中和科普基地”,邀請相關科研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打造低碳科普驛站并開展中小學生研學、科普教育等活動。(記者 路強)
遼寧省政協建言——建設清潔能源強省
近日,在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省能源局局長張楠表示,2024年,在能源綠色轉型方面,遼寧取得了顯著成果。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雙破50%,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2025年,遼寧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5%,發電量占比達到53%以上;多元互濟、結構合理、裝備先進、市場開放的清潔能源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遼寧省政協持續關注清潔能源強省建設,深入調研協商,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2023年6月20日,遼寧省政協召開“抓住實現‘雙碳’目標機遇,推動遼寧省碳產業鏈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省政協副主席王明玉主持會議并講話。會上,王樂得委員提出,遼寧省應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及優化,做好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布局;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金融,倡導全民綠色低碳行動。胡君一委員建議,強化產學研用,推動遼寧省氫能產業補鏈強鏈;加大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較完善的加氫設施網絡。會后,省政協綜合各方建議,形成了詳盡的協商會情況報告,提出4個方面10條具體建議。
2024年6月20日,遼寧省政協以“推動清潔能源強省建設”為議題再次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
會上,蔡睿委員建議,強化平臺支撐能力,推動關鍵技術攻關,推進重大成果轉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保持遼寧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領域技術優勢,提升核能及可再生能源規模利用領域配套能力。陳國貴委員建議,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規模化應用,建設沈大高速氫能走廊。趙光委員認為,遼寧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短期看“輸、儲”,長期看“核、氫”的格局已經形成,后續的政府支持和配套政策不可或缺。李寧委員提出,遼寧應大力發展綠色甲醇產業,搶占綠色低碳發展的制高點,培育新質生產力。
省政協主席周波表示,要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產業政策支持與促進市場競爭、遵循整體發展規劃與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清潔能源開發與節約利用的關系;堅持系統思維,不斷開發和豐富清潔能源類型,不斷增強清潔能源產業的實力,不斷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范圍,不斷夯實清潔能源的科技支撐;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作出遼寧貢獻。(記者 王金晶)
四川省政協?助推——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第二批27個國家碳達峰試點,其中,四川省成都市、樂山市、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列。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杜蘭舉介紹,自四川省政府印發《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來,省政協圍繞建立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加快實行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指標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等方面展開了大量有針對性的履職,為推動四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高度重視助力美麗四川建設,多次組織專題學習會,引導委員學懂弄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省政協主席田向利多次率隊前往成都、樂山等地,就綠色能源發展、產業綠色轉型、低碳生活等開展調研。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小組會上,田向利就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出建議:將“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納入“十五五”規劃,探索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具體路徑,加快構建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經濟總量核算范圍,全面提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能力;開展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工作。
省政協委員劉衛兵被譽為“守護川西林盤第一人”,多年來,他一直關注中國川西林盤聚落的保護與更新,深入探索川西林盤這一傳統聚落的生態價值。
在作為成都市政協委員、青羊區政協常委期間,劉衛兵連續8年提交川西林盤保護的相關提案,內容涉及“生態價值轉化”“碳中和路徑”等。2023年,成都市在吸納劉衛兵的提案建議后,明確將碳匯指標納入林盤考核體系。
成為省政協委員以來,劉衛兵提出了加快建設數字生態園林,有效提升碳中和潛力;建立城市公園生態價值評估系統,不斷提高生態效益等多篇高質量提案,積極為建設低碳社會,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出謀劃策。
在去年初召開的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李恩付提交了《加強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 加快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出抓緊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標準體系,推動碳排放管理規范化;抓緊碳足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打造綠色低碳制造高地;抓緊夯實碳排放管理工作基礎,提升產品全球核心競爭力等多條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
該提案得到了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0余個部門和單位的重視。目前,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起草的《四川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第一輪征求意見,正在修改完善;省發展改革委同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基于“以電算能、以能算碳”的大數據核算模型,已完成市(州)級“電—碳計算模型”的設計與上線部署。(記者 韓冬 通訊員 郭健)
上海浦東新區政協助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ESG體系
上海市浦東新區承擔著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國家戰略,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是浦東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浦東新區政協組織委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握低碳趨勢、放眼綠色未來,聚焦能源體系、產業體系、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資源節約等各方面,持續深化調研、有效建言資政。
從2024年開始,浦東新區政協委員金建海就開始關注“碳”,“五一”小長假期間他圍繞碳排放雙控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準備提交一篇社情民意信息。
在浦東新區政協與上海市政協界別和地區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的“ESG理念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第五屆“觀瀾論壇”上,市政協副主席虞麗娟如是闡述:碳排放雙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已成為國際國內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迫切需求,ESG理念正是對這一時代需求的積極回應。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強調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這與我國從能耗雙控到碳排放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在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圍繞“推進ESG體系建設,服務可持續發展”主題,闡述了ESG發展的“三大”主線,企業ESG實踐的“四化”任務,以及推進ESG發展的“五個”支撐。
圓桌環節,市、區政協委員圍繞打造ESG發展的浦東高地,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管理體系,從專業領域出發,分享了集成電路產業綠色供應鏈平臺、綠色低碳產業社區、未來車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等6個生動的案例。
浦東新區政協主席姬兆亮建議委員們在感受論壇智慧迸發、精彩薈萃的同時,也不妨去看看會場外論壇特設的ESG展示區,這里集中展示了代表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良好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
“我們通過環保減塑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同時還建立了系統的碳中和管理計劃并逐步落實,致力于建設綠色生態工廠,為消費者帶來真正低碳的產品。”展示區里,浦東新區政協委員、上海思樂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斌的介紹,也讓更多政協委員實際“觸摸”到了“碳排放雙控”和“ESG理念”,對如何更好地圍繞“雙控”履職建言有了更多思考。
來源:人民政協報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京ICP備08100501號
網站主辦:全國政協辦公廳
技術支持:央視網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