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肺栓塞可能是導致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樣本量少,肺栓塞的占比可能會被高估,有待更多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疾病。截至2020年5月13日北京時間18:49,全球累計確診約428萬例,累計死亡約29萬例,死亡率6.78%。
然而COVID-19的具體發病機制、死亡原因仍不明確!
鑒定死因的金標準仍然是尸檢,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院內尸檢率都在下降。對于COVID-19,病理學家存在潛在感染風險,目前只有極少數死亡患者接受了完整的尸檢,還有一些患者只檢查了肺組織。
為了應對SARS-CoV-2的大流行性傳播,德國漢堡聯邦政府下令對所有確診的COVID-19死亡患者進行強制性尸檢。[ 原文:In response to the pandemic spread of SARS–CoV-2, the authorities of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of Hamburg ordered mandatory autopsies in all patients dying with a diagnosis of COVID-19 confi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
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這是目前首次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遺體CT、組織學、病毒學而進行的完整的尸檢,通過多個角度探討12例患者的死亡原因。
近期,題為《COVID-19患者的尸檢結果和靜脈血栓栓塞: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Autopsy Finding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內科學年鑒》雜志,對了解COVID-19的死亡原因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該研究屬于前瞻性隊列研究,展示的病例為德國漢堡12個連續的尸檢病例,從第一例確診的SARS-CoV-2陽性的死亡病例開始。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項研究給出了什么結果。
1
一般結果
12名患者的中位年齡為73歲,25%為女性。基礎疾病包括肥胖、冠心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動脈疾病、2型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兩名患者在心肺復蘇失敗后出院,5名在ICU接受治療后死亡,其余5名患者接受了最佳支持治療,在非重癥監護病房死亡。院外死亡的患者沒有獲得生化、血液學和凝血的實驗室結果。
在其余患者中,初始實驗室檢查最顯著特征是乳酸脫氫酶、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升高以及10例中有4例輕度血小板減少。對6例患者進行降鈣素原檢測,除1例肺炎(病例10)外,其余均為陰性。
2
死亡前后胸部CT對比
圖1
從死亡前后胸部對比的圖片看出,死者主要表現是雙肺多發毛玻璃、實變陰影。
3
血栓與死亡
4例患者死于大面積肺栓塞,血栓來源于下肢深靜脈。另外3例有新鮮的深靜脈血栓形成,但沒有肺栓塞。所有深靜脈血栓均累及雙下肢。
圖2
在這項研究的9名男性中,有6名(2/3)的前列腺靜脈叢中也有新的血栓形成。
圖3
4
死亡患者病理表現
在所有12例尸檢中,除病例6外,所有病例均可見既往的心臟病表現,包括高度冠狀動脈硬化(7/12)、提示缺血性心臟病的心肌瘢痕(6/12)、充血性心肌病。
除此之外,最常見的伴隨疾病是肺氣腫(6/12)和缺血性腸炎(3/12)。通常這些情況在臨死前就為治療醫生所知。
這些病例中能觀察到明顯的肥胖趨勢(平均體重指數為28.7 kg/m2)。然而,病例9因為有肺神經內分泌腫瘤,表現為嚴重的惡液質(體重指數為15.4 kg/m2)。
所有12例患者死亡原因都是肺或肺血管系統損傷。大多數病例出現肺充血、重量增加,肺組織質地堅硬而易碎,基本上沒有空氣,部分病例可見局灶性化膿性支氣管肺炎改變,3例有脾臟腫大。
肺組織病理學表現為彌漫性肺泡損傷,主要表現為透明膜形成、肺部細胞活化、微血管血栓栓塞、毛細血管充血和富含蛋白質的間質水腫。
圖4
對7例咽部黏膜進行了檢查,其中6例出現充血和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慢性咽炎征象。1例(病例3)右心室出現淋巴細胞性心肌炎。
圖5
其他表現主要是各器官休克的相關表現。
5
病毒學檢查
心臟、肝臟、腎臟、脾臟、大腦等部位都檢測到病毒,肺部、咽部病毒濃度最高。
12例患者的肺部都檢測到病毒,9例患者咽部檢測到病毒,6例呈中度病毒血癥,其中5名患者的其他組織(心臟、肝臟或腎臟)中也檢測到病毒RNA且病毒濃度超過血液。
無病毒血癥的患者在其他組織中顯示無病毒或病毒載量低。只有4例患者在腦和隱靜脈中檢測到病毒RNA。
1/3患者死于肺栓塞,
警示我們什么?
遺體解剖為COVID-19的治療提供了重要線索,臨床上要高度警惕肺栓塞,但不是每個人都要懷疑肺栓塞、更不是每個人都要常規預防性抗凝,診斷肺栓塞還是需要結合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提供的一個病例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一名42歲男性,肥胖(體重指數34 kg/m2),有哮喘病史,因呼吸衰竭行有創性機械通氣治療。
無高凝的個人史及家族史。
SARS-CoV-2檢測呈陽性。患者BNP、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正常。門診超聲心動圖示雙心室大小和功能正常。
雖然D-二聚體正常,無高凝的個人史及家族史,但考慮到患者機械通氣需要長期臥床,還是給予依諾肝素預防靜脈血栓。
在ICU第8天,患者出現急性低血壓,并迅速進展到無脈沖電活動的心臟驟停。
怎么辦?
在中國,這個就很麻煩,一般只能常規心肺復蘇!醫生靈光乍現,想到某個特殊治療,但是一想到醫療糾紛,可能馬上按下暫停鍵!
這個患者最終是怎么處理的呢?
給予心肺復蘇,靜脈注射腎上腺素+靜脈溶栓,最終患者恢復了自主循環。超聲心動圖示急性右心室擴張伴收縮功能受損,隨后行增強CT證實存在血栓阻塞左肺動脈。
后記
呼吸系統病變是導致COVID-19死亡的主要器官,病毒感染引起的彌漫性肺泡損傷,肺部嚴重的炎癥反應,考慮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栓形成、肺栓塞可能是導致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樣本量少,肺栓塞的占比可能會被高估,有待更多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另外,文章中作者說到,SARS-CoV-2 從中國湖北省傳播到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 [ 原文:Since it was first detected in December 2019, the nove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 spread from the central Chinese province of Hubei to almost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 ,我覺得不夠嚴謹,目前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就一定源自武漢。
資料來源:
1.Dominic Wichmann , Jan-Peter Sperhake , Marc Lütgehetmann.Autopsy Finding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DOI: 10.7326/M20-2003
2.Acute Cor Pulmonal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DOI: 10.1056/NEJMc2010459.
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作者:云南省一院 孫丹雄
校對:臧恒佳
排版:潘穎
責編:鄭華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