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朱雀會)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國內四家基金會及90家組織和機構,共同發布《中國鳥類觀察年報2022》。
根據現有的記錄,我們按此前已經檢驗成熟的建模方法,更新了1263種鳥類在中國的二值化分布圖。通過疊加這些鳥類的分布圖和夜間燈光數據,報告更新了中國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進一步校正了以往對一些區域熱點識別的偏差。
報告梳理了各省級行政單位2022年度最常見的前10種鳥類和當年有記錄的珍稀瀕危特有鳥類。報告繼續應用基于公眾數據的(年度)鳥類多樣性評價指數開展了一輪評價。分析了中國鳥類保護面臨的挑戰。回顧了2021年各基金會、觀鳥組織開展的鳥類保護與觀鳥推廣活動,并推薦了中國哪些地區和鳥種值得特別關注。
以下為報告的長圖文版,
完整報告請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下載鏈接。
目錄一覽:
1. 背景介紹
2. 鳥類保護熱點更新
2.1. 2022年省區觀鳥記錄情況
2.2. 觀鳥記錄反映的鳥類分布變化(2021-2022年)
2.3. 在中國什么地方看(kàn)好鳥和看(kān)好鳥
3. 公眾參與區域鳥類多樣性評價指數2022年評價結果
3.1. 公眾數據反映的中國各地2022年最常見鳥種
3.2. 珍稀瀕危特有鳥類在2022年的記錄情況
3.3. 基于觀鳥的鳥類指數評價
4. 中國鳥類保護面臨挑戰和積極進展
4.1. 面臨挑戰
4.2. 2022年觀鳥組織與基金會的積極進展
5. 如何看(kàn)好鳥,看(kān)好鳥
5.1. 2022年的觀鳥節、記錄中心活動和觀鳥工具書情況
5.2. 需要關注的地區和鳥種
5.3.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2服務升級介紹
1.背景介紹
在過去兩年中,在迅猛增長的觀鳥記錄支持下,我們對①“看(kàn)好鳥,看(kān)好鳥”熱點在哪里,② 通過觀鳥記錄體現的省一級行政區劃鳥類多樣性指數評價結果如何,③ 全國尺度下鳥類面臨的普遍威脅有哪些,和④ 對鳥類觀察和鳥類保護的建議等問題初步有了一些答案,并已推動將基于觀鳥記錄大數據計算得到鳥類多樣性指標,開始用于對城市綠地質量(北京)和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風景園林行業標準)開展評價。同時,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將鳥類作為規劃目標和監測指標,已經逐步在主管部門和行業間形成共識。
同時也發現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廣大鳥友出行的影響,觀鳥活躍度等指數在全國層面相較于此前兩年均有降低。這也使得2022年度的鳥類觀察數據可能不能全面地反映各地鳥類變化的客觀趨勢。另一方面,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發起的一系列活動卻持續地集合更多的各地觀鳥數據。這使得在較小的尺度可以了解鳥類群落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也使得關于在何處觀鳥、在何處保護鳥的認知得到持續豐富。
2.鳥類熱點更新
2.1 2022年省區觀鳥記錄情況
相較2021年,2022年共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年度記錄鳥種數有所增加。同樣,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觀鳥記錄覆蓋本省/市/區內縣級行政區劃的比例相比較上一年有所提升。統計數據顯示,覆蓋率越高的地區,觀鳥活動開展也相對越充分。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排名靠前,而在這些區域的年度記錄鳥種數占名錄鳥種數的比例也較高,觀鳥愛好者更多地為未來完善地區《名錄》和鳥類在全國尺度的分布信息做出貢獻。
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覆蓋縣級行政區的情況直方圖
各省/市/自治區2022年累計記錄鳥種數
與上一年度變化比較直方圖
2.2. 觀鳥記錄反映的鳥類分布變化(2021-2022年)
經由各地觀鳥組織與機構整理、核實、匯總,2022年各地觀鳥愛好者們發現了省鳥類新分布記錄58筆,市級鳥類新分布記錄303筆。即便是在觀鳥活動非常活躍、記錄豐富的區域,如北京、福建、四川、重慶等地,依然有新分布記錄被發現,這進一步說明觀鳥活動的開展對豐富鳥類分布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市新分布記錄數列表
本版年報編制過程中共計制作、更新1263種鳥類的分布圖。本年度未能生成分布圖的鳥種共有22目66科197種,這些鳥類中如細紋葦鶯、棕頭歌鴝等,因種群數量稀少,而觀測記錄較少,值得觀鳥者和觀鳥組織關注。本年度新增的能夠制作分布圖的鳥種共計51種,主要分布于我國邊疆或沿海地區,大大豐富了對我國邊疆(云南)、沿海和領海范圍內的鳥類多樣性空間分布的認知。同時,我們結合2022年期間新增的分布點和資深鳥類愛好者及各地鳥會提供的技術意見,對75種鳥的分布圖進行了調整更新。
白頂玄鷗拍攝地點:西沙甘泉島
拍攝人:楊川
丑鴨拍攝地點:山東青島
拍攝人:薛琳
2.3. 在中國什么地方看(kàn)好鳥和看(kān)好鳥
看(kàn)好鳥
2022年版與2021年版全國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空間格局基本一致,只在局部有所增、減,具體為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藏林芝地區、新疆阿勒泰地區和塔城地區、海南島東部低地、云貴高原西南緣有所增加,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華南沿海、渤海灣沿岸、新疆天山兩麓、云南東部存在斑塊狀減少。
2022年更新鳥種分布后獲得的全國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
本期年報中,通過選取同時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和分析范圍內有記錄的海鳥位置數據,生成中國近海及沿海地區的海鳥分布圖。我國的海鳥多樣性熱點區域主要集中在膠州灣、長三角、閩江口、珠三角和臺灣省沿海地區等地;但由于交通條件限制,在離岸較遠的南海、東海等難以抵達的近海地區基本呈現數據空缺狀態。鼓勵有出海條件的鳥友更多地探索、記錄和分享我國領海范圍內的海鳥情況。
2015-2022年中國海鳥多樣性格局圖
看(kān)好鳥
報告根據2021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針對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研究了其棲息地格局發生的變化。格局與《年報2021》的結果基本一致。目前國家重點保護鳥種分布熱點主要位于我國中部、東部和南部的低海拔、人口密集地區的濕地、農田、草地和近自然林地,云南西部的森林以及新疆北部地區。
2022年國家重點保護鳥種分布熱點圖
3.公眾參與區域鳥類多樣性
評價指數2022年評價結果
3.1 公眾數據反映的中國各地2022年最常見鳥種
各省級行政單位記錄次數排名前十的鳥種,共計71種。麻雀、珠頸斑鳩、白頭鵯、喜鵲、白鷺和白鹡鸰,為分布最為廣泛的“常見”鳥種。鳳頭麥雞、紅腳隼、紅尾伯勞、紅尾鶇、紅脅藍尾鴝、黃眉柳鶯等遷徙鳥種曾在《觀察報告2020》中入選常見鳥種名單,但在過去兩年連續落選,值得予以關注。
紅尾伯勞拍攝地點:江蘇鹽城
拍攝人:韋銘
3.2 珍稀、瀕危與特有鳥類在2022年的記錄情況
共381種珍稀、瀕危與特有鳥類
其中,分布最廣的2種是黑鳶、紅隼。排在其后的還有普通鵟、云雀、紅喉歌鴝、白腹鷂、白琵鷺、燕隼、雀鷹、游隼、白尾鷂和蒼鷹,與2021年相比,云雀、紅喉歌鴝、白腹鷂、白琵鷺、燕隼、雀鷹、游隼和蒼鷹的記錄相對減少。
黑鳶拍攝地點:新疆
拍攝人:林琦瑋
紅隼拍攝地點:北京
拍攝人:孫不三
白尾鷂拍攝地點:云南騰沖
拍攝人:鋼鐵俠
在本報告與上一年度報告列入的相同珍稀瀕危和特有鳥類有359種。其中,有點位記錄的省級行政單位數量未發生變化的有167種,增加的有141種,減少的有51種,其中發生減少的鳥種中白頭鶴的全球受脅等級在近年被提升,其在國內的變化情況也值得關注。
白頭鶴拍攝地點:江西鄱陽湖
拍攝人:韋銘
“珍稀、瀕危與特有鳥種” 最多的省區
云南 204種 占全國比重的53.5%
四川 154種 占全國比重的40.4%
3.3 基于觀鳥的鳥類指數評價
與上一年度統計結果相比,2022年全國除臺灣、香港、澳門三地以外的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各鳥類指數數值有半數出現下降。
(除臺灣、香港、澳門以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2022 年鳥類指數評價及其與上一輪評價結果比較
4.中國鳥類保護
面臨挑戰和積極進展
4.1 面臨挑戰
適宜棲息地的喪失或退化,依然是我國鳥類面臨的最主要威脅。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已越來越明顯地給鳥類及其棲息地帶來直接挑戰和威脅。盡管國家在普法宣傳、打擊非法捕獵工作上已經做了巨大努力,成效也十分顯著,但依然有少部分人踩踏紅線,非法捕獵現象仍然時有發生。隨著觀鳥、拍鳥人群的逐步壯大,一些不規范的行為也在對鳥類產生負面影響。研究也表明,海洋垃圾中的塑料會對濱海鳥類產生威脅。
某地已經被開發的栗喉蜂虎繁殖地
拍攝人:韋銘
4.2 2022年觀鳥組織與基金會的積極進展
本年度,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及國內各觀鳥組織機構都持續開展了豐富的鳥類保護活動。
2023年
青頭潛鴨越冬同步調查再出發
5.如何看(kàn)好鳥,
看(kān)好鳥
5.1 2022年的觀鳥節、記錄中心活動和觀鳥工具書情況
因為疫情原因,2022年大部分計劃組織的全國性觀鳥節活動都延期。但朱雀會和中國觀鳥記錄中心仍支持了包括“2022中國永修鶴舞鄱陽國際觀鳥大會”在內的少量全國和地方性觀鳥節/賽活動。
2022年,由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發起的團隊大年活動繼續開展,參與的隊伍增加至92支,報名人數1407人,發記錄用戶1230人、報告52683份,記錄970990條,共記錄鳥種1306種,26目,109科。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大陸共出版鳥類相關書籍50部。其中各地的鳥類圖鑒類書籍依然占到總數量1/5略多,既是各地鳥類調查監測和觀鳥活動的階段性成果,也能繼續為區域性的鳥類觀察活動提供更多指導。
2022中國永修鶴舞鄱陽國際觀鳥大會
成功舉辦,屬實不易
5.2 需要關注的地區和鳥種
需要關注的地區
一方面,所有歷史記錄和近年更新的記錄反映的鳥類保護熱點地區,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集中分布地區,都需要觀鳥愛好者們給予長期的關注;另一方面,那些發生變化的鳥類保護熱點更需要關注。這些熱點有的分布在此前觀鳥者甚少涉足的區域,如滇東南和桂西南,有的則分布在中國城市化過程最為迅速的地區,如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沿岸低地,珠江三角洲邊緣和整個中國沿海地區。
較上一輪統計,2022年新增有觀鳥記錄的縣級行政單位214個,尚未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建立“定點記”觀測點的縣級行政單位仍有323個,不乏處于全國鳥類保護優先區及鳥類保護熱點變化的區域,如位于四川、云南、西藏自治區等地的部分縣/區,需要增加關注。(一個吸引鳥友的鳥種,往往會引發鳥友們深入了解某個觀鳥目的地的強烈興趣)
褐馬雞拍攝地點:山西沁源
拍攝人:梁海容
銹喉鷯鹛拍攝地點:西藏墨脫
拍攝人:鳥林細語
需要關注的鳥種(以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數據分析所得)
包括以往5年內,在各省、市、自治區有過至少1次記錄,而2022年在該地區沒有記錄到的鳥種。
以往5年內,在全國范圍內有過至少1次記錄,而2022年全年沒有記錄的鳥種。其中有較多的海洋性分布鳥種(其中包括在黃渤海越冬的國際近危物種斑海雀),也提示了未來需加強對海鳥的關注程度。
2022年有記錄的鳥種中,記錄點對模型輸出范圍覆蓋率最低的前20個鳥種,值得關注的包括國際易危物種花田雞、遠東葦鶯,國際近危物種斑胸田雞,及幾種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雉類和鸮類。(不管是去發現長久未有消息的鳥類,還是去偶遇每年如約而至的鳥類,都是一種對鳥類的關注,鳥類觀察的樂趣也就在于此)
棕藪鴝拍攝地點:新疆阜康
拍攝人:孫家杰
遠東葦鶯拍攝地點:廣西南寧
拍攝人:黃立春
白喉犀鳥拍攝地點:云南西雙版納
拍攝人:宋軍平
來自各省觀鳥記錄“最熱”點的啟示
報告以年度觀鳥記錄篇數為指標,并經征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核員意見,評定記錄中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排名前三的觀鳥記錄“最熱”點,
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態系統保存狀況較好,并有較為完善的保護管理措施的自然保護地;第二類是位于城市周邊或市區內,交通便利、生態環境也較好的郊野公園、城市公園或城市綠地;第三類是目前尚無任何自然保護地或公園綠地建制,位于人口密集區但鳥類較多的區域。在2022年度記錄數量全國前20位的觀鳥記錄“最熱”點中,有9處都位于北京,與前文中提到的北京鳥類觀察活動活躍程度在2022年不減反增的現象相呼應。此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前三的“最熱”點中共出現了12所高校。
5.3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2服務升級介紹
在持續的升級優化及各種活動的開展下,2022年,觀鳥記錄中心數據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1、2022年分月發布記錄用戶數(左上)、報告(右上)、記錄(左下)和記錄鳥種(右下)環比統計
致謝
承蒙北京師范大學張正旺老師、北京林業大學雷光春老師、中山大學劉陽老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任月恒老師、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崔鵬老師審讀本報吿并提出了寶貴的修改完善建議,謹致以誠摯的謝意!
感謝使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提交記錄的所有用戶,為本報告的內容提供了基礎數據來源。
感謝各地觀鳥組織與機構在本地持續開展觀鳥推廣與鳥類監測、保護工作的同時,對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并參與到本報告的聯合發布。
感謝北京鏡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為本報告提供的技術支持,昆明周行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為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網站架構、客戶端的開發與維護提供技術支持。
特別說明
本報告分析和結論受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數據來源和技術支持團隊水平所限,難免有疏漏。如您有問題或意見,請后臺留言或發郵件至:——birdreport@163.com
本報告由以下機構、組織共同發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