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是大自然與人類文明共同的寶貴財富。江西,這片擁有獨特地理環境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紅土地,孕育了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近年來,江西省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
江西九江濂溪區古銀杏(姚益民 攝)
年輪鐫史 古樹見證時代變遷
江西現有古樹名木16.6萬余株,其中古樹16.5萬余株、名木400余株。這些古樹名木按保護級別劃分,一級保護(名木均實行一級保護)1.3萬余株、二級保護2.7萬余株、三級保護12.6萬余株。其樹種豐富多樣,主要有香樟、楓香、苦櫧、木荷、柏木等,它們或扎根于深山老林,或屹立于鄉村古村,成為一道道獨特的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符號。
在德安縣磨溪鄉石門陳村,生長著40多棵歷經千年滄桑的古樹,最粗的古樹至少要4個成年人才能合抱。這些古樹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是當地歷史文化的生動見證者。而在景德鎮市浮梁縣蛟潭鎮禮芳村中州組,古樹群與古村相映成趣。這里擁有古樹名木1600多株,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0多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南方紅豆杉3株,形成于明朝末年的古樹群不僅是防風、防洪的天然屏障,更是激活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綠色瑰寶。
制度護航 構筑立體保護體系
為推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2004年11月,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江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并在2018年、2019年先后兩次修訂。此后,江西省又先后以省林業局、省綠委辦、省林長辦等名義印發多個政策文件,對鄉村建設中的古樹名木保護、依托林長制開展日常巡護、掛牌保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萍鄉市林業局印發《“林長 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壓實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責任。各地積極響應,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政策協同效應和強大的工作合力,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樹一檔 實現智慧化監測管理
為摸清資源家底,江西省各級林業及住建行政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先后三次開展全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在此基礎上,在全國率先開發“江西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按照“發現一株、確認一株、建檔一株、保護一株”的要求,對全省散生古樹名木和古樹群全面實行“一樹一檔”和“一群一檔”動態管理,及時更新完善檔案,實現信息化管理,讓每一株古樹名木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證”。目前,全省所有散生古樹名木和古樹名木群全部實現落地上圖,為科學保護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依托全省智慧林業建設,江西省建設鄉村古樹名木日常巡護模塊,結合村級“一長兩員”網格化管理,將每株古樹名木的日常巡護工作落實到護林員和監管員,設置打卡頻次,建立巡護打卡提醒、審核和發現問題上報機制,形成“一樹一人”常態化巡護機制。新余市先行試點,通過這一機制,能夠及時發現古樹名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生長環境惡化等問題,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確保古樹名木健康生長。
聯動保護 織密法治之網
江西省積極推進“林長 警長 檢察長 法院院長”聯動保護古樹名木工作機制,多地取得顯著成果。
景德鎮市林業局和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印發實施方案,并建立全省首個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推動古樹名木保護與生態司法有機融合。
萍鄉市蘆溪縣林長辦聯合縣人民法院、縣公安局森林分局發出全省首份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明確禁止行為,強化司法保護。
贛州市尋烏縣建立“林長 檢察長”工作機制,以下發檢察建議書、工作提示函等方式,嚴格落實管護責任。通過司法力量的介入,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行為,為古樹名木保護織密法治之網。
科學復壯 助力古樹重煥生機
為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江西省因地制宜、因樹施策,為瀕危衰弱古樹名木科學實施救護和管護措施。
全省上下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實施“一樹一檔”“一樹一策”精準保護。2024—2025年,江西省爭取中央財政資金478萬元,對151株一級瀕危或衰弱的古樹名木開展搶救復壯。各市、縣(區)也加大投入,2024年市縣財政共投入430萬元用于280株古樹名木保護和復壯。南昌市投入90萬元對評選出的10棵“最美市樹·南昌樟樹王”實施保護與修復;吉安市爭取市本級安排45萬元對90余株古樹名木進行養護復壯;新余市渝水區安排資金30萬元,對60株古樹進行搶救復壯;鷹潭市貴溪市和余江區林業局共利用自有資金56萬余元,對破損遺漏的古樹名木保護牌進行統一替換,為古樹賦碼,建立“一樹一碼”古樹身份證。通過一系列搶救復壯措施,許多瀕危古樹重新煥發生機。
2024年,江西省林業局印發相關管理辦法和通知,明確鄉村古樹園申報條件及評價、保護、建設等要求,啟動鄉村古樹園建設。各地積極申報,鄉村古樹園將成為保護古樹名木、傳承鄉村歷史文化、留住鄉愁記憶的重要載體,也將為鄉村振興增添綠色活力。
保險守護 系牢古樹安全帶
為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江西省多地探索開展古樹名木保險業務。吉安市吉州區、定南縣、鄱陽縣、樂安縣、武寧縣等地通過“保險 古樹”模式,構建“主管部門監督執行、保險公司理賠、古樹名木獲益”的保護管理模式,為古樹名木提供穩定的養護資金保障,降低了因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因素導致的古樹名木受損風險。目前,全省已為2萬余株古樹名木購買商業保險,累計保額約2億元,為古樹名木系牢安全帶。
江西省以法治為筆、科技為墨,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古樹名木得到了有效保護。如今,散落贛鄱大地的古樹名木繼續以蒼勁枝干承載文明記憶,用繁茂綠蔭構筑生態屏障。
作者:謝明華 俞利平 鐘南清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