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二十年,于歷史長河不過一瞬之光,但對于一家發源于民間的公益組織,卻是由細微種子至茁壯勁草的蛻變歷程。2004-2024,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20周年,作為中國第一個由企業家為主體的環保公益機構,我們看到,在20年發展中,企業家們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其影響力、號召力,以及鏈接資源的能力,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
值此20周年之際,長期關注環保及公益領域、關注阿拉善SEE的資深媒體伙伴,以第三方視角,觀察2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公益行業規范化,尤其全球環保聲浪背景下,阿拉善SEE這一聚合600位會員的民間環保公益組織的成長歷程和所帶來的探索和示范;以及透過項目運營、籌款傳播等多個維度,觀察企業家對于環保本身及公益治理的思考、動機、邏輯與行為方式。本專題系列文章在鳳凰網公益頻道集結刊發,獲授權轉載。
作為中國民間環保公益機構,推動中國企業家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是阿拉善SEE國際合作的重要策略和實踐。2004年與意大利就沙塵暴防治背景下的發起成立、第一次帶領中國企業家赴美國“取公益經”、在哥本哈根COP15的過道上略顯局促的嶄露頭角,至2024年亮相阿塞拜疆COP29,發布中國環保公益組織促進民間社會和商業領域氣候行動進展,在國際環保規則搭建的交流舞臺上,阿拉善SEE實現了從旁觀者、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身份提升。
也正是從氣候議題作為切入口,十多年來,阿拉善SEE已陸續推動中國工商業參與到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議題領域,引領和助力中國企業家群體在國際舞臺發出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方案。一定程度上,也映照的是中國企業家群體與中國民間組織之于國際環保合作的聯結、參與進程。
阿拉善SEE的誕生,本就蘊含著國際化的基因與視野。
二十世紀初,沙塵暴肆虐全國,成為難忘的環境記憶,也為阿拉善SEE的誕生鋪就了背景。彼時,北京正籌備2008年奧運會,意大利政府承諾資助解決空氣污染。在實地考察發現阿拉善騰格里沙漠是沙塵暴根源后,劉曉光積極斡旋,促使意大利追加資助。面對政府配套資金難題,他又憑借個人影響力,聯合百名企業家,每人每年出資10萬元,創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自成立起,阿拉善SEE便攜帶國際合作的特質,點燃了中國企業家跨越國界的環保熱情。
在王石擔任第二任會長期間,阿拉善SEE的環保國際業務迎來高歌猛進的嶄新階段,其視野與格局得到極大的拓寬與升華。王石對此有著清晰且堅定的理念,“做企業國際化,做環保也要國際化,我(的目的)非常明確。”王石說。
2008年6月9日,王石帶領由阿拉善SEE理事、會員組成一支20人考察團赴美訪問,這也許是首次中國企業家組團到美國取“公益經”。在為期10天的訪問中,考察團走訪了惠利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福特基金會、TNC等15個知名民間公益機構,深入學習了公益組織戰略規劃、政府合作、治理結構、資金保值增值及募集資金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中國企業家組團到美國取“公益經”,與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先生交流
對于以企業家參與中國“治沙”項目起步的這家公益機構而言,阿拉善SEE在荒漠化防治及對民間環保組織聯合推動的卓越工作,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2009年10月1日,阿拉善SEE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咨商資格。這意味著,阿拉善SEE正式具備了代表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參與聯合國環境署理事會、全球部長級論壇等高端會議的能力。
2009年12月8日,在哥本哈根COP1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阿拉善SEE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具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咨商會員資格的本土公益組織,包括阿拉善SEE會員在內的200余名中國企業家,聯合發布了中國企業界哥本哈根宣言。這是首個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其亮相不僅彰顯了中國企業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與責任,也標志著阿拉善SEE正式登上國際環保舞臺。
哥本哈根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家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歷史起點
首次參與COP的阿拉善SEE雖略顯局促,但王石、馮侖及時任秘書長楊鵬在會場過道中宣布倡議的舉動,無疑為中國企業家參與國際氣候談判開啟了歷史先河。王石指出,哥本哈根是中國企業家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起點,盡管當時阿拉善SEE在氣候領域尚屬“初學者”,但其亮相已預示著中國企業家將積極投身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行動。
此后十余年來,阿拉善SEE持續追蹤氣候議題,引領企業行動,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環保經驗,實現了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從坎昆到德班、從多哈到華沙、從利馬到巴黎……阿拉善SEE以引領中國企業行動為主線,在氣候領域逐漸發力,從曾經的“初學者”成長為“領路人”。
在全球氣候人士共同沖刺巴黎協定的關鍵時期,2015年,阿拉善SEE近20名企業家會員作為近500名會員代表,在COP21邊會現場發布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并提交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這一宣言不僅展示了中國企業家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也進一步提升了阿拉善SEE在國際環保領域的地位。
《企業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發布
“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作為阿拉善SEE鏈接國際環保舞臺的標志性項目,頻繁亮相于每年的氣候變化締約方會議及氣候峰會。該項目是國際范圍內首次大規模的基于市場機制開展行業減排的有益探索,于2016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由阿拉善SEE聯合中城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萬科、朗詩正式發起,通過綠色采購等形式推動房地產開發商、供應商等多方提升環境表現,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轉型。
項目發起半年之后,2016年11月,在馬拉喀什舉辦的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2)期間,阿拉善SEE發布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的最新成果及環境效益評估報告》。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高度贊揚了該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和貢獻,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為全球氣候治理開辟了新視角。
截至2024年12月,綠鏈行動已累計帶動房地產上下游供應鏈企業超170萬家,推動“綠色采購額”超過390億元,推動企業碳減排超過800萬噸。原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多次參與阿拉善SEE的活動,為企業氣候行動加油鼓勁。他呼吁更多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加大對低碳技術研發和市場化應用的投入力度,努力培養企業低碳文化,為中國和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
在2018年COP24前夕,阿拉善SEE等多家機構在美國加州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共同發起“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呼吁中國工商企業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社會責任,號召中國和全球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行動。
截至目前,阿拉善SEE聯合各方已帶動100萬家企業參與“中國企業氣候行動”,憑借企業家商業智慧和資源整合能力,積極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貢獻于中國“3060雙碳目標”。
“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已帶動100萬家企業參與
與國際環保平臺和組織的對標、交流與學習,是阿拉善SEE歷屆治理團隊持續加強的重要工作。自2008年中國企業家第一次組團到美國取“公益經”開始,阿拉善SEE每年組織企業家代表團赴美國、德國、以色列、肯尼亞、里約等國交流訪問,考察主題涵蓋荒漠化防治技術、國家公園與保護地、自然教育、基金會治理與資助管理等核心業務。同時,阿拉善SEE也將中國環保公益治理經驗、項目經驗介紹到世界各地。
2023年9月紐約氣候周期間,阿拉善SEE企業家考察團參訪Morgan Stanley
2010年12月6日,為提高阿拉善盟政府節水管理的能力,由阿拉善盟政府官員和阿拉善SEE 會員企業家17人組成的考察團,赴以色列訪問該國水資源管理系統,雙方就荒漠化治理和節水農業問題交流了經驗。
2024年12月,在利雅得《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現場,阿拉善SEE分享荒漠化防治經驗,展示中國民間力量工作成效。這是自2017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阿拉善SEE荒漠化防治經驗首次登上國際環保舞臺以來第三次亮相國際舞臺。
作為全球荒漠化防治示范案例之一,2022年4月,一億棵梭梭項目入選《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旗艦報告《全球土地展望2》,積極展示中國荒漠化防治成效,助力提升新時代荒漠化防治大國的國際履約影響力。
國際環境公約是為了保護、改善和合理利用環境資源而制定的一種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環境協定,注重全球可持續發展,并把解決影響人類健康的環境問題擺在重要位置。目前,阿拉善SEE享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觀察員資格,持續、深入參與聯合國三大國際公約事務。
2019年3月9日,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開幕前夕,阿拉善SEE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啟動犀牛保護商業領袖聯盟計劃,聯合荷蘭No.5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共同發起“Save The Rhino Together心有靈犀 共同守護”拒絕消費犀牛制品聯合倡議,構建全球犀牛保護行動。阿拉善SEE和No.5基金會將共同推動全球犀牛保護行動作為第十五次《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的首要任務。
勞倫婷公主在倡議發布現場
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觀察員,2021年—2022年,阿拉善SEE分別在昆明和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和第二階段會議上,協同策略,作出承諾;并第一次對中國生物多樣性公益慈善資助進行數據分析,聯合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公益資助白皮書(2021)》。
此外,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及其發起的8家基金會,也廣泛參與并積極推動全球生態保護領域的各項議題與項目合作。
2022年,葡萄牙里斯本聯合國海洋大會上,SEE基金會攜手公益伙伴螞蟻公益基金會發布“藍色伙伴關系行動”(Blue Partnership Action Fund),通過借助公眾平臺的資源,重點支持中國-東盟地區的公益伙伴。2022-2024年,藍伙行動共支持了印尼、泰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等8個國家的13家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國際及本土環保公益組織開展10個海洋生態保護公益項目,涵蓋紅樹林和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島嶼廢棄物管理機制研究與改進、海洋物種的研究與保護、公眾自然科普等海洋生態保護議題。“藍伙行動”也是國內首個由民間公益力量發起的響應“藍色伙伴關系原則”的公益行動。
“藍色伙伴關系行動”在葡萄牙里斯本聯合國海洋大會上發起
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是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2019年5月6-10日,阿拉善SEE“留住長江的微笑”項目組赴緬甸曼德勒伊洛瓦底江流域考察伊洛瓦底江豚保護現狀,并與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簽訂了合作備忘錄。2019-2020年,SEE基金會與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聯合支持WCS在緬甸開展伊洛瓦底豚保護項目。
早在2016年5月5日,紅樹林基金會(MCF)與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保護紅樹林等濱海濕地為重點,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領域的合作;同時,以中國大陸首個民間組織身份,2020年10月10日,紅樹林基金會正式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協定(EAAFP)的第39個官方合作伙伴。
此外,SEE基金會與IUCN聯合開展中國兩棲動物、蛇類和淡水魚類等物種的紅色名錄評估,邀請各領域相關專家并匯集各類別物種的最新科學研究數據,更新這些物種的生存現狀、分布區域及瀕危程度,以滿足和回應保護工作的迫切需要;作為觀察員機構,SEE基金會自2022年來,也一路參與、見證了“全球塑料條約”政府間代表談判委員會會議的全部過程。
可以說,阿拉善SEE環保業務的國際化參與方式越來越多元——從最初接受國際支持,到之后聯合國際環保公益組織開展深度合作的國際項目;從組織國際訪問、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到主動主辦國際會議、在聯合國等國際舞臺上發聲;再到發布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報告、推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國際案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同時,阿拉善SEE還積極加入各項國際倡議和宣言,融入國際環保網絡,并在國際網絡中擔任治理層角色,為推動全球環保合作與交流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2024年2月28日,在內羅畢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6)期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與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環境展望-7》(GEO-7),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GEO-7的起草將橫跨2022年至2025年,由全球200多位專家共同起草。同時GEO-7也在全球篩選了11家機構作為合作中心協同開展工作,阿拉善SEE是為數不多的非研究機構之一,將在知識和信息傳播,以及引導工商業參與報告評議等方面作出貢獻。
這也是除了對外的贈款支持外,阿拉善SEE嘗試以機構的名義對國際進程提供智力支持。正是通過一步步的探索與突破,其國際環保業務實現了從單一到多元、從淺層到深入的轉變,深度融入全球環保格局。在此過程中,阿拉善 SEE不僅展現了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蓬勃生長,也為全球生態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東方智慧與實干動能,展現出獨特的價值與擔當。
周洲會長與UNEP早期預警與評估司司長劉健簽署合作備忘錄
世界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大生態危機,推動轉型變革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共識。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此過程中,阿拉善SEE以其獨特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實踐,通過商業、金融手段助力推動資本投資保護自然和應對氣候變化機制,也為全球環保事業提供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與方案。
2021年1月,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為商業自然聯盟(Business for Nature, 簡稱BfN,由WBCSD、WEF、WWF、WRI、IUCN、TNC等五十余個國際組織組成)在中國的首家全球合作伙伴,帶領124家會員企業承諾簽署“保護自然、人人有責”(Nature is everyone’s business)行動綱領,并通過政策建議的推動,發揮中國工商企業界的領導力和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決心和態度,向全球展示阿拉善SEE及其會員企業的生態自然保護成效。
2022年,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正式加入商業自然聯盟的決策委員會(Coordination Group),進一步提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在商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平臺上的影響力,以及參與多層次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2023年11月9日,阿拉善SEE作為商業自然聯盟(BfN)的決策委員會成員,與聯盟一起發起“自然行動,就在此刻”(It’s Now for Nature)全球倡議活動,號召企業為保護自然采取行動,為實現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自然損失的全球目標做出貢獻。
2023年7月,阿拉善SEE再次當選“商業自然聯盟”領導小組(Leadership Group)成員
此外,阿拉善SEE還加入到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機構啟動的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PBF),助力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短缺,推動金融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助力達成并落實《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通過現代企業無窮的向善的潛力,成為保護自然的重要力量,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我們看到,中國環保組織的國際化參與和發展歷程是一個逐步深入、不斷擴大的過程,從初期的國際環境合作到如今的全球環境治理引領者,中國環保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日益重要。
阿拉善SEE在國際環保舞臺自我超越式的持續參與,實現了從“引進”到“輸出”、從“宣言”到“行動”的深刻改變,顯著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從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貢獻者,再到推動者、引領者,成為中國環保組織國際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放眼未來,中國環保組織還能做得更多,通過加強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提升國際化運作能力,推動項目國際化,加強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于全球環保事業的發展。
撰文:古月胡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