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古籍《墨子·公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遼闊豐饒的沼澤,萬物生發,麋鹿與鴻雁相伴同游。面對這樣和諧美好的自然風光,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麋鹿雖然一度在中國滅絕,但經過重引進又回到了闊別的故鄉。經過30多年精心的繁殖、輸出和野外放歸,這一物種逐漸恢復了生機。截至2022年,麋鹿在中國的分布點從最初的2個增加到89個,種群總數愈萬只。其中,6個野生種群誕生于中華大地,約麋鹿5000余只?!赌印す敗分忻枥L的自然景象,于兩千年后的今日得以重現。
昔日皇家獵苑,今日麋鹿滿苑——北京麋鹿苑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南五環舊忠橋外2 km處。麋鹿苑平均海拔約 31.5 m,占地面積約64公頃,這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熱多雨,全年四季分明。屬于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常見的植物群落為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灌叢、灌草叢、草叢、濕地等。
南海子在北京的南郊,曾是遼金元三代的帝王狩獵場,明清兩朝的皇家獵苑。南海子得名于明朝永樂年間,據《大明一統志》:“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中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時不竭,汪洋若海,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別名曰南海子。”這里曾經湖沼星羅棋布,河道縱橫,如小龍河、鳳河、涼水河等河流,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南囿秋風》“落雁遠驚云外浦,飛鷹欲下水邊臺”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南海子的優美景色。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占地900余畝,成立于1985年,主要從事國家I級保護動物——麋鹿的保護研究等,這里枝葉扶蘇、芳草鋪地、綠水盈盈的自然環境,這里記錄有種子植物229種,有野生鳥類270余種,其中綠頭鴨、鴛鴦、小??等30余種鳥類在苑區內繁衍,撫育雛鳥。
表流濕地,九曲流觴。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麋鹿的生活特征給予高度概括,“麋喜沼屬陰,冬至解角”。為了加強對麋鹿生活的了解以及為麋鹿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麋鹿苑博物館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建成了彎曲綿延數公里的表流濕地,濕地水域面積逾10萬平米,再現了九曲流觴的濕地景觀。
潛流濕地,荻花蕩漾。潛流濕地景觀是麋鹿苑建成的水體生物凈化系統。每逢春夏菖蒲、鳶尾、大花秋葵絢麗多彩,引得蝴蝶、蜜蜂翩翩起舞;秋冬季節,此處荻花飄蕩,蘆葦蕭蕭,分外瀟灑妖嬈。
生態保護,師法自然。麋鹿苑不整樹形、不用農藥、不過多修剪草坪、不滅鼠類,紅隼捕鼠、黃鼬偷“雞”司空見慣,一切遵循天敵保護相生相克原則。在這里落葉歸根是自然法則,殘枝敗葉也非無用,體現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季麋鹿,怡然自得。麋鹿為大型食草動物,主要以禾草類、苔草類和樹葉為食。麋鹿冬季脫角生長新的茸角,春季產仔,夏季鹿王爭霸,秋季喜貼秋膘。麋鹿及眾多野生動植物在麋鹿苑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過著“有限條件”下的野生生活,它們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繁衍生息、與鄰為伴、和諧共生,形成了春看“鴻雁分仍合”,“百般紅紫斗芳菲”;夏賞“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秋觀“陽坡軟草厚如織,困與麋鹿相伴眠”,冬會“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的自然景色。
近年來,麋鹿中心先后輸出600多只麋鹿,在全國建立了48處麋鹿遷地保護地。麋鹿苑現已逐步成為一個中國鹿科動物的研究基地和鹿類博物館。
黃海之濱,秦之東門——大豐麋鹿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大豐麋鹿保護區)位于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毗鄰黃海。這里是長江、淮河河口三角洲海岸線不斷向東移動形成的海潮泥沙的沉積地。1986年,原國家林業部和江蘇省政府決定聯合建立大豐麇鹿保護區,從英國7家動物園引進了39只麇鹿,旨在擴大麇鹿種群,重塑麇鹿野生行為,最終恢復麇鹿野生種群。1997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復,省級大豐麇鹿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達到了2667公頃。
濱海平原,自然優美。黃海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大片水域海水顏色呈黃色。黃海地區距今350萬年至80萬年前的這段時期,物源主要來自于老長江,而距今80萬年前至今的這段時期,物源卻主要來自于黃河。黃海的生物種類多,數量大,海洋游泳動物中魚類占主要地位,有約300中。底棲植物主要包括海帶、紫菜、石花菜等等。
瑯琊郡望,人文薈萃。宏闊博大的黃海,不僅孕育出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而且隨著黃海岸線的遷移,人文與自然交融,形成了一條多元豐厚的黃海文化帶。春秋時期,這里郯國國君郯子,是中國二十四孝“鹿乳奉親”故事的主人公。黃海之濱亦是文人墨客濟濟之地。這里有《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這里還有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提到的:“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
麋鹿之鄉,世界遺產。江蘇大豐,黃海之畔,古時也曾是麋鹿的棲息之所。如今的大豐麋鹿保護區占地面積達7.8萬公頃。保護區內人跡罕至,林茂草豐,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為麋鹿之外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庇蔭。
保護區生活著約12種獸類、27種兩棲爬行動物、315種鳥類、599種昆蟲和499種植物。冬季,丹頂鶴、斑嘴鴨等冬候鳥翩翩而來,夏季,牛背鷺、黑翅長腳鷸等夏候鳥翙翙而至。漫步黃海之濱,鳥啼鹿鳴,鶴影麋蹤,恰似和諧美好的伊甸園。2019年,我國的“環黃渤海濕地一期”工程被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赫然在列。
1986年麋鹿重引入大豐之后,這里的種群經歷了繁衍擴群、行為再塑和野生放養三個階段。麋鹿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大豐麋鹿保護區的麋鹿已增加到7000只,其中包括野生麋鹿3000余只,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野生麇鹿種群。
荊楚云夢澤,犀兕麋滿之——石首麋鹿保護區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石首保護區)地處江漢平原南端,南鄰長江防洪堤,東抵天鵝洲長江故道,占地面積1567公頃,它的建設是為了實現麋鹿回歸野外。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天鵝洲濕地大片的蘆葦沼澤,孕育了大量水生生物,各種珍稀水禽,是長江中下游濕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荊楚云夢,江漢平原。為什么要選擇湖北石首作為麋鹿的自然家園?因為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曾留下“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的記載。“夢”在楚地方言中為“湖澤”之意,“云夢”一詞在先秦古籍中,是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狩獵區的泛稱。在古代人類文明興起時,古云夢澤已演變成平原湖沼形態的自然景觀,充滿神秘魅力。這些記載說明了湖北荊楚之地正是麋鹿的故鄉。
生物王國,基因寶庫。得天獨厚的氣候、水文條件締造了石首保護區蔥蘢茂密的植被,繁茂的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食物和藏身之所,吸引了各種飛禽走獸。據統計,石首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267種,有脊椎動物155種。保護區中舉目四望,獐狐鹿兔生息繁衍,鴨雁鸛鶴翙翙而飛,蝦蟹魚鱉長盛不衰,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長江故道,麋鹿家園。石首保護區作為先秦時麋鹿繁衍的故土,近代麋鹿重引入的家園,這里現可供麋鹿采食的植物共計100多種。1991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石首麋鹿保護區,其主要任務是實現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麋鹿重引進中國協議”第二階段目標,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復自然種群,并保護其賴以生存棲息的濕地生態環境。從1993年開始,石首保護區從北京麋鹿苑陸續引入3批共計94只麋鹿進行散放試驗,1998年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過二十多年鍥而不舍的努力,安全度汛,克服疫病,2022年石首保護區內散養麇鹿數量達到2000只。
綠色明珠,灤河源頭——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連灤河保護區)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接壩地區。它地處陰山、大興安嶺和燕山余脈交匯處,是內蒙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錯區域。作為一處集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于一身的生態系統類大型自然保護區,灤河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以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區總面積約50637.4公頃,其中包括核心區17753.6公頃,緩沖區7899.4公頃,實驗區面積24984.4公頃。
千里松林,木蘭秋狝。灤河保護區的前身——木蘭圍場,早在遼代時,這片圍場便是君主的避暑、狩獵之處,有“千里松林”的美譽。木蘭在滿語中是“哨鹿”的意思,是指一種誘殺野獸的方法。打獵時,八旗士兵頭戴鹿角,在樹林里口學公鹿啼叫以引誘母鹿。到了清初,這里是蒙古王公的游牧之地,此后又為清朝皇帝舉行“木蘭秋狝”的之所。據說當時,此地林木蔥郁,水草豐沛,動物繁多,野鹿成群,老虎、麋鹿和其它野獸不計其數。
山丘連綿,冰水交融。從地形地貌看,木蘭圍場兼具山地、高原、丘陵等不同,地勢起伏跌宕,有如波浪翻滾,雄渾而壯美。木蘭圍場之內河道縱橫蜿蜒,水流清澈見底,如玉帶繞深林,幽靜而神秘。隆冬時節,圍場內依舊泉水潺潺,蒸氣繚繞,能夠觀賞到霧凇,雪凇,冰花等獨特氣象景觀。
灤河源頭,麋鹿之家。“吐力根河”意為“彎曲狹窄”,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而得名“灤河源頭”。這里堪稱是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塞外綠色明珠。這里植被繁茂,是麋鹿、馬鹿、梅花鹿等鹿科動物的理想家園。2008年和2016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先后兩次向灤河保護區輸送麋鹿,共計20只。此舉實現了國寶麋鹿在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絕跡百年之后的回歸。在這里,麋鹿等野生動物處于半散放狀態,鄉土植物成為其天然飼料。經過多年的跟蹤監測,麋鹿種群基本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種群數量持續增長。這標志著麋鹿在中國華北最北部地區的遷地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作者介紹|PROFILE
白加德,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任,研究員
鐘震宇,研究館員
郭青云,副研究員
張慶勛,副研究員
張淵媛,副研究員
來源: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
文:白加德 鐘震宇 郭青云 張慶勛 張淵媛
圖: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